日本战后引进技术的经验(2)
日本政府对技术引进的促进、指导与控制 这是通过下述手段实现的。 1.采取各种经济政策影响和干预企业的技术引进。 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采取一些特别措施给特定产业中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提供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以促进产业结构的改善,推动经济、技术的现代化。例如:实行“设备现代化资金贷款制度”;制定“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对中小企业购买外国专利给予财政补助;设置“技术指导设施费补助金”、“指导事业费补助金”、“技术人员进修事业费补助金”等等。 在通商政策方面,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外国投资,执行严格的进出口审批制度,实行贸易保护。 在税收政策方面,通过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措施和特别折旧制度鼓励在特定产业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2.对企业的技术引进活动给予直接的行政指导。 日本通产省经常通过咨询机构邀集技术专家共同研究确定某个时期技术发展和技术引进的方向和重点。为指导企业界有系统、有目的地引进国外技术,从1950年开始,每年公布日本所需要的技术的清单,供企业参考,使企业按照政府的意图引进国家最需要的技术。例如:1950年公布了一份日本所需要的三十三种技术的清单,其中大部分是重、化学工业技术,而消费品生产技术仅占三项,都是医药方面的。1959年的补充清单则包括电子技术,飞机部件制造技术以及各个产业中能使生产实现流水作业或自动化的技术。“清单”实际上是技术引进的指南,凡是符合清单要求的技术均可优先获准进口。此外,日本每年还出版《外国技术导入年度报告》,对每年引进的技术项目都给予详细的报导。 科学技术厅和通产省在各个时期还分别制订长期的科研规划、产业结构展望以及各个科学领域和产业部门的中期计划,向大学的研究机构、国立和公立研究机构以及企业指出战略方向和技术目标,使这些单位的研究开发工作与技术引进活动同国家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日本政府的这种行政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活动的盲目性。 3.建立与完善技术情报系统,促进技术情报的收集、整理与传播,为企业技术引进提供服务。 日本政府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对于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引进的成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主要采取了下面的做法: 一是建立与完善官方技术情报系统。1957年,在科学技术厅下设立了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从此日本有了科学技术情报流通的中枢机构。1969年,内阁的科学技术会议提出了“科学技术情报全国流通系统”(NIST)的设想,开始致力建设一个广泛而有效的全国性技术情报体系,并准备把这一体系同联合国的世界技术情报体系联系起来。1973年,在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内设立了中小企业情报中心,在各县也开始普遍设立技术情报中心,逐步形成了一个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情报网。 二是鼓励与资助民间技术情报组织的活动。在日本,象欧美国家咨询公司那样的专业技术传播媒介是比较少的,主要是由政府促成并资助的各种各样的行业组织充当技术传播媒介。这些行业组织具有本行业情报中心的各种职能。例如:日本政府在法律、金融、财政等各方面支持各行业成立了技术研究协会,这些协会的活动内容之一就是选择并鉴定本行业应该引进的适用的外国技术。其他民间组织在技术情报的收集与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资助的日本生产率本部自1955年成立以后,组织了多次赴美考察活动,为增进国内企业对美国技术的了解起了显著的作用。1958年成立的日本贸易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搜集国外技术情况。 4.设立专门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对引进项目进行审批。 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关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外资法”。根据“外资法”的规定,政府成立了对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进行审批的专门机构“外资审议会”,隶属大藏省,下设作为执行机构的干事会。日本银行负责受理技术引进申请并对有权处理的申请自行审批,对于不在日本银行审批权限范围之内的申请则呈报主管大臣(工业技术引进由通产大臣负责)以及大藏大臣和科学技术厅长官,由各省厅分别进行审议。在各省厅初审的基础上,由外资审议会干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复审,最后提交外资审议会核准,审议结果由日本银行通知申请者。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