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新历史发展观与东亚的现代化进程(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罗荣渠 参加讨论

三、从新发展观看东亚的现代化进程
    下面,我们不妨通过近两个世纪东亚发生的历史巨变,进一步阐明新的历史发展观特别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东亚,从地理上讲,指的是欧亚大陆太平洋岸的边缘及大陆地带,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东南亚区域;从文化上讲,大体上是汉字文化圈影响所及的地区。两千年来,这个地区就形成了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一个巨大的独立的古典农业经济-文化圈。从这个角度来看,东亚的历史不同于西亚,更不同于欧洲,很早就具有长时期的整体关联性。19世纪初以来,英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以印度为殖民据点,率先侵入马来半岛(当时称为荷属东印度)和印度支那半岛,在40年代又用炮舰叩开中国的南大门,东亚形势为之一变。50年代,美国舰只叩开了日本的大门。60年代,法国侵入并占有印度支那。这样,到19世纪中叶,东亚地区已处在西方新兴工业强国的巨大的经济、军事与政治力量的冲击下,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挑战。到19世纪末,东亚发生的基本变化是:1.以中华帝国为中心、以朝贡贸易-册封体制为特征的东亚国际体系完全解体;2.东亚被逐步纳入以英国为中心、以远洋贸易-殖民体制为特征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3.全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现代商业与现代工业--在这个地区逐步成长、导致东亚原先的农耕社会逐步解体。这些变化可简称之为东亚的内部衰败化与边缘化(即殖民地化)。
    但是,由于东亚已被卷入一个新的世界体系的扩张运动之中,入侵的结局就不仅仅是旧制度的解体,同时也是向新制度的转换;而衰败化与边缘化所产生的内压力与外压力又推动了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由此而引导出各种形式的改革运动与革命运动。所有非西方国家的外源性现代化都是这样被启动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与日本的维新运动可说是同时起步的。朝鲜则在70年代宣布开国之后,仿效中国和日本搞了一点不成气候的改革与开化运动。越南则在这一时期前已沦为法国殖民地,于是抗法勤王就成为民族振兴的最初形式。总之,东亚地区的现代化启动从一开始就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启动以后,由于各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各国以不同方式沿着不同的道路进入了各自的现代变革的进程。
    首先,日本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东亚各国甚至也是非西方世界最早取得现代化巨大成功的一个特例。日本是位于东亚边缘的一个岛国,它的农耕文明与稻米文化都受益于中国古典文明,而它的社会结构则是介于中国式的中央专制体制与西欧式的松散的封建体制之间的一种中间形式。日本在19世纪初没有经历内部的衰败化,只受到很轻微的西方冲击(半边缘化),而它吸收西方现代技术的能力却很强。另一值得庆幸的是,明治维新是一次相当和平的政权转移,强藩的革新派与下层武士相结合,仿效德国式的君主立宪,建立了天皇制的现代国家。日本一方面通过渐进的改革直接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另方面通过急速的对外殖民扩张,加深东亚地区的边缘化而使之崛起成为东亚的新中心。
    日本现代化走的是结合自己特点的资本主义型发展道路。一经选定之后,就一直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本世纪中叶日本因发动太平洋战争失败导致它所建立的东洋帝国的破灭与现代化的中断。但在美国的干预与扶持下,日本走上了非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经济迅速重新“起飞”,到80年代已进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最前列。
    其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东亚各国中经历时间最长、波折最多的一个发展特例。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在人口、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等各方面都远远优越于日本的“天朝大国”,其现代化与日本基本上同时启动,但启动的力量要微弱得多。这是因为清王朝遭遇了严重的内部衰败化与西方资本主义侵入造成的半边缘化。在旧王朝体制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经历了自强运动、维新运动、立宪运动三次大波折。特别是在90年代中国被新兴的日本打败(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帝国主义侵略日益深入的严重民族危机和王朝体制解体引起的严重政治危机。在本世纪上半叶近半个世纪中中国没有享有过和平与安宁,这不能不给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带来致命的影响。
    中国现代化面临的独特的内外环境(这里还应包括本世纪上半叶世界资本主义面临的发展性危机),使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发生了多次变换:从仿效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转为仿效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共和制,最后又转为仿效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模式多变,难以定型,这是中国现代化道路漫长而曲折的一个突出特征。可以说,一直到最近十几年推行邓小平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路线并实行重大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才开始实现了向现代工业化大国方向持续前进的重大转变。
    再次,韩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般所谓的“四小龙”型经济发展道路中较突出的一例。朝鲜半岛在19世纪时处在十分落后的东亚边缘地位。被迫开国以后处在极为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内部衰败化与边缘化交织,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是另一种命运。经历了40年殖民地型的畸形经济增长,在1945年获得独立后,重新起步建立稳定的共和体制。韩国在60年代转向资本主义的赶超型现代发展轨道,抓住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机遇,确立了国家主导的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在短短的30年中就一跃而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以上是迄今东亚各国转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三条不同路向。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变型和混合型,例如中国台湾省、越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泰国、马来西亚等等。三条道路中只有日本型是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中国型与韩国型都是极不平稳的断裂式推进。就是日本也因发动侵略战争失败而遭遇罕见的大波折。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经历殖民地资本主义化阶段,属于城市型现代化的特殊案例。但不管哪个国家和地区是通过何种方式(激进的还是温和的,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走向现代化,其发展趋向都是现代工业社会。这并不是说选择任何方式都可以达到高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每个国家都将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但必须注意,某些适应现代发展的特征的基本经济规律与其他相关条件,是具有共性的。
    战后东亚的巨变已经完全改变了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发展格局。东亚从落后一跃而转为先进。它所实现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高达8-10%,创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最高纪录。以日本带头,经过朝鲜半岛、中国大陆沿海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及泰国、新加坡等,一条新兴工业化带已经形成。东亚地区还形成一个不同层次的发展梯级:日本作为发达工业国,已在经济上赶超美国成为世界头等超级经济大国;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新加坡正在向工业化成熟阶段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迈进;中国在下个世纪中叶将进入中等发达工业国的行列;泰国与马来西亚等正在转向初级工业化阶段。这是西方早期工业化进程中没有出现过的新格局[①c]。新的国际分工将带来世界政治格局与文化趋向的大变化。东亚的多元化趋势正在加强,但由于全球工业化的大趋势,东亚又可能出现新的一体化趋势。
    运用新的历史发展观透视两个世纪以来东亚巨变的大进程,充满了危机与苦难,前进与倒退,断裂与曲折,但历史的总趋势--工业化与现代化--却是不可改变的。这一切说明:现代生产力对东亚面貌的改变具有多么巨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