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3)
四 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群岛上分布着许多巨石建筑,巨石建筑是史前西欧引人注目的文化遗迹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不列颠人就建造各种类型的巨石建筑,巨石墓、立石和巨石圈构成了巨石建筑的三大基本类型。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Glyn Daniel)指出:“目前不列颠群岛的巨石墓有1500-2000个,它们基本上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英格兰和威尔士之间大概不少于250个巨石墓,苏格兰也许有350个,爱尔兰约有1000个或更多些。详细研究不列颠群岛各地的标本,最初建造在这些岛上的巨石墓完全可能在3000-4000个左右。”[5]就巨石圈而言,不列颠群岛上的巨石圈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影响深远。在威尔特郡(Wiltshire)的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平原上矗立着著名的斯通亨杰(Stonehenge)石圈和史前时代最大的阿夫勃里(Avebury)石圈[6],此外,阿尔邦·洛罗石圈、唐斯·迈恩石圈、斯特力帕·斯通斯石圈、斯坦纳斯石圈和布罗加石圈等一系列巨石圈散布在不列颠各地区,给人们留下了各种各样新奇的推测和猜想。 阿夫勃里巨石圈位于北威尔特郡马尔博罗丘陵中心的白垩土质山丘上,起建于大约公元前2600年。不列颠先民首先在中心高地建起分里外两圈的南圈和北圈,北圈比南圈面积大。考古学家斯图克雷(Stukeley)认为,阿夫勃里是太阳和月亮的神殿,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分别在南圈和北圈进行礼拜活动。考古学家皮格特(Piggott)推测,阿夫勃里是一个与天空之神联系的圣地。一种新看法是把北圈作为男性,南圈作为女性,两者进行神圣的结合,预示大地的丰产。在南北两圈之外,有100块石头组成巨大的外圈,形成一个保护栅栏,外圈又被围地173亩的沟渠和堤坝围绕着。沟渠深而且陡,高6米宽27米。阿夫勃里的堤坝规模很大,整个阿夫勃里堤坝上可以容纳48000人。阿夫勃里巨石圈共有东、西、南、北4个入口,南入口和西入口分别连续着肯内大路和博克海姆伯顿大路,整个建筑呈现出十分壮观的景象。[6] 不列颠的巨石建筑有的是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建造,然后在使用中不断改进,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早期,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斯通亨杰石圈是个典型例子。大约公元前2775年,不列颠先民开始建造斯通亨杰Ⅰ工程。[7]建造者挖出一条圆形的沟渠和堤坝,围住一块大约一英亩的地。在堤坝的开口处连接一条两侧有沟渠和堤坝大路。大路中间竖着一块高16英尺、重35吨的天然漂砾,称为脚跟石,它在祭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堤坝的入口处竖着两块笔直的石头,是一个象征性的门。在堤坝的内侧有一个圈56个奥布里洞,它们是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洞坑。斯通亨杰Ⅰ完成以后的几个世纪,建造者们开始建造中间2个有同一轴心的兰灰砂岩圈,这就是斯通亨杰Ⅱ期工程。石圈的轴与夏至太阳升起的方位成一条直线,轴直径的一端有一块祭石,约16英尺长,4英尺宽。但是两个兰灰砂岩石圈没有筑成,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新一代的建造者们从马尔博罗丘陵拖来81块巨大的漂砾,开始建筑斯通亨杰Ⅲ工程。他们先用30块漂砾砂岩石(每块约重25吨)构筑石圈的支撑点,每两个支撑点之间相隔3英尺,每块石头上面平放着重7吨的石梁。石梁一块连接一块,形成一个大圆圈,离地大约20英尺高。石圈中心马蹄形排列着5个п形石,其开口向东北方向。同时,建造者们挑选19块兰灰沙岩石,在5个п形石圈 内竖成马蹄形圈,其他的兰灰砂岩石在漂砾砂岩石圈和漂砾砂岩石马蹄形石圈之间排成 一个不规则的圆圈。斯通亨杰巨石圈经过许多代人的不断努力,最终于在公元前1500年 左右完成,其时为青铜时代早期阶段。[8] 关于不列颠的阿夫勃里和斯通亨杰巨石圈的作用,我们认为它们在宗教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宗教需要建造期通亨杰和阿夫勃里巨石圈作为宗教祭祀场所,从巨石圈的结构特点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斯通亨杰巨石圈的大路、脚跟石、入口和祭石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朝着夏至太阳升起的方向,这是宗教信仰的方向,史前不列颠先民崇拜太阳。崇拜太阳与农耕畜牧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夏至那天,太阳在脚跟石与地平线平行处冉冉升起,先民们感到太阳给来年带来生命,满怀信心地在田野里劳动和放牧牲畜。公元前三四千年代的先民使用巨石,是感到巨石外形庞大、坚固结实、效用独特,对他们有特别的意义和联系。他们也用竖立石头来表达对死去的祖先的怀念和崇敬。巨石圈是一个原始宗教的活动场所,它作为祭祀祖先、太阳、月亮和其他神灵的宗教神殿,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中,并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早期。巨石建筑是适应史前时代需要而筑起的石建筑,镌刻着时代的印记。 综上所述,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先民继承了新石器时代兴起的农业文化,使农耕畜牧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农业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方式发展成为食物的生产状态。青铜时代早期农耕畜牧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较为充足的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促使人口的迅速增长,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的村落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史前社会发展范围更加广大。随着历史的前进,不列颠兴起了青铜工业。大量精美坚实的青铜物品和工具出现,使不列颠从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金属器时代,提高了史前不列颠社会生产力,增强了先民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青铜时代早期葬俗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显示死者不同身份的随葬品的出现,反映出不列颠社会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从侧面表明了不列颠原始公社制出现危机和濒临瓦解。青铜时代早期的不列颠先民继承新石器时代的传统,继续建筑引人注目的巨石建筑,这是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宗教祭祀的需要等有着密切关系,从而遗留下丰富的巨石文化遗迹。上述的种种历史现象,正是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先民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的概况,也是青铜时代早期不列颠社会重要的文化特征,它们佐证了不列颠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前进的历史进程。 收稿日期:2003-01-23 【参考文献】 [1]杰佛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2. [2]J.M.科尔斯,A.F.哈丁。欧洲青铜时代[M].伦敦,1979. [3]格林·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 [4]R.J.C.阿特金逊。斯通亨杰[M].汉密尔顿,1956. [5]格林·丹尼尔。西欧巨石建造者[M].帕昆书店,1963. [6]伯尔·奥伯里。史前阿夫勃里[M].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 [7]罗伯特·沃纳克。古迹建造者[M].时代·生活书店,1977. [8]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斯通亨杰和它的近郊[M].爱丁堡:爱丁堡大学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