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英国农业革命与近代化(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充师院学报(哲社版 陈利今/李思圣/徐 参加讨论


    英国农业革命的基本完成与近代化有什么关系?
    琼斯说:“英国农业的后果是一个胜利,是一个使经济在各方面发展的极好的基础。”(29)虽然肯定了英国农业革命对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但似乎还没有说明问题的本质,即没有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对农业革命的依赖关系。
    应该着重阐明的是,我们之所以说英国农业革命是其近代的先导和基础,主要是因为它为近代化的核心--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下列必要的前提:
    (一)造成了一个自由劳动的庞大队伍。
    由于圈地运动斩断了农民与土地的任何联系,把他们变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而英国的这种无产者,早在十七世纪后半期即达300万。截至十八世纪中期,最后剩下的150万农民也丧失了土地,农民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在这数百万失去土地的农民中,有的死于贫困和饥饿,有的被迫迁居于遥远的美洲殖民地,有的沦为农场主或牧场主的雇佣工人,而绝大多数的流入全国的各个城镇,“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被抛向劳动市场”(30),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大批的雇佣后备军。
    应当指出,正是这数百万自由劳动者,在英国工业近代化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固然,英国农民在其土地还没有被完全剥夺以前,也有不少利用农闲时间到工业部门去当临时工的,但是每年一到农忙季节,他们就得回乡参加播种、割草或收获庄稼,因而造成了许多门类工业的季节性停产,严重地影响到工业的发展。事实上,当时约克郡、林肯郡和诺丁汉郡的羊毛工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妨碍。同样地,英国许多地方的冶铁工业和煅造业也由于工人们回去收割庄稼而造成了季节性的停产(31)。直到农民土地的被彻底剥夺,才根本杜绝了类似现象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诚然,在这数百万失掉土地的农民之中,也有一部分进入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当了雇工,但是,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这些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是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了如此众多的无产者的。在1801年英格兰和威尔斯的9,000,000总人口中(32),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只有1,700,000人,(33)其余的7,300,000人,成了工业的雇佣工人或雇佣后备军。据统计,“在整个十八世纪,哈莱姆郡刀剑(包括刀叉)行业的外来学徒中平均50%是那些务农者的儿子。……1720年,累斯特针织行业青年学徒中有60%来自周围农村。”(34)当时英国所出现的这种情况说明,“与独立的、自耕的农村居民稀薄化相适应的”,“是工业无产阶级的稠密化。”(35)
    由此可见,在英国,要是没有十五世纪末叶到十八世纪中叶的圈地运动,就不会造成这几百万的无产者;要是没有伴随圈地运动而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就不会把这几百万无产者中的大多数人从农村排挤出来,转变为城市的雇工后备军;要是没有这许多的工业雇佣劳动者,也就不会有英国工业革命和英国近代化的工业。
    (二)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
    马克思说过,资本原始积累的全部过程的基础,就是“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36),“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37)当然,英国工业化的原始资本,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和发行国债等各种手段积累起来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被地主圈占了的农民的土地和地主每年所收到的大量地租,以及农业资本家经营农场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也是其原始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也为它的工业化积累了许多资本。有人计算,1798-1799年,英国约占总资本的55%来自土地。到十九世纪初,全国总资本仍有一半来自土地(38)。
    英国从农业方面来为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的主要渠道有:
    第一,用增加农业税收的办法积累资本。例如,在1803-1804年至1814-1815年,英国贸易和工业的税收增长10%,而农业税收则增达60%(39)。又因为政府将这些税收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偿付国债利息给了资本家们,所以资本家们便将这些利息转化成为工业资本。
    第二,通过向国外输出农畜产品的渠道积累资金。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农业技术改革所造成的农畜业大增产,使其农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数量日益增长。就拿输出的粮食来说,1697-1705年为1,160,000夸脱,1706-1725年为5,480,000夸脱,1726-1745年为7,080,000夸脱,1746-1765年高达9,515,000夸脱(40)。光是1739年,法国奥尔良公爵就拿出200万锂弗尔去购买英国粮食。1748-1756年,法国购买英国谷物的款项竟高达1,500万锂弗尔(41)。到1750年, 英国出口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为第二和第三产业提供了相当多的收入(42)。此外,在十八世纪,英国农畜产品的加工品也有大量出口。例如奶酪远销福克兰群岛,淡啤酒和烈性酒运往波罗的海。至于呢绒和毡帽等毛制品更是驰名世界,畅销于欧洲和北美。先是羊毛制品出口的价值,就从1765--1774年的4,356,000镑,增至1795-1804年的6,323,000镑(43)。这都为英国换来了大量外汇,并转变为其国内工业化的资金。
    第三,以成立合股公司的方式筹集开凿运河和修建关税公路(44)的经费。据罗埃·波特说,当时“英国关税公路和运河修建公司所得到的大多数资本来自各地方上的股东。”(45)而这些股东中的大多数又是地方上的显贵。因为他们发现将自己的金钱投资于这些工程建设会得到更大的收益。特别是1759年-1761年不瑞吉瓦特公爵的运河的修筑成功,引起了许多地主的仿效。他们合伙投资经营运河的开凿,并希望这些运河修通后能够发展这些地区,使之同新的城市市场相联系。由于国会关于私人社团的议案的通过,合股公司建立起来,成为积累资本的很普遍的机构。并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现了两个大的开凿运河和修建关税公路的投资和建筑的高潮。
    第四,通过银行的渠道为工业建设收集了大量资本。如约翰教授所说,在英格兰中部和北部地区积累的资本,已被工业家们在十八世纪初期所吸收。为了吸收英格兰东部和南部农业地区的剩余资本,用来发展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工业,每年在农产品收获上市后几个月里,乡村银行都要在农村地区收进大批存款,然后将其提交伦敦的交换银行,借贷给工业家们。例如伯尔纳德在伯德福德的银行。就是通过这个渠道从农村收进大批存款、向兰开夏的绵纺织业和伯明翰的冶炼工业提供资金的(46)。据统计,英国在1750年有12个这样的银行,到1790年发展到290个(47)。“更有甚者,全国贴现和支付网的发展,使资本奇缺的工业地区能为这个目的从资本过剩的农业地区吸收资本。这个体系在十八世纪的最后25年发展了。”以后,“银行信贷成了工业大厦的支柱”,“尤其是重工业名企业--采煤、冶金、机器制造业。”(48)
    第五,有不少农场主和地主将自己的资本直接转移到工业中去。如琼斯说:“在英国农场主很早就转向了工业。他们的儿子们更是如此。在整个十八世纪,……那些获得了小贵族和牧师头衔的家庭也有一个公开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他们可以和他们在制造业中的亲戚一起进行投资。”(49)为了把资本投放到工业中去赚取更多利润,甚至在匹克地区的边远地带,一些独立农场的作坊也卷入到兴旺的绵纺织工厂中去了(50)。
    由于英国农业革命中所获得的大量金钱,通过上述不同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工业,故使工业革命有了足够的资本,从而保证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三)提供了工业化所必需的大批粮食和原料。
    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改革的结果,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农场制的发展,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使庄稼和牲畜的产量有了极大增长。据统计,1700-1760年,英国的谷物产量从13,100,000夸脱,上升到14,700,000夸脱(51)。以后又从1770年的17,350,000夸脱,增至1800年的21,102,000夸脱(52)。此时英国的肉类、牛奶、牛油及其他农畜产品,也都得到了成倍甚至几倍的增长。这不光为城市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肉类和其他农副产品,而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很多原料,诸如淀粉、油脂、毛皮等等,从而使食品、饮料、淀粉、呢绒、制衣、皮革、制鞋等许多工业兴旺起来。甚至以最古老的工序制作的产品产量也得到了很大增长。例如在1785-1800年,英国烈啤酒的产量增长33%,肥皂增长了41%,酒类增长了73%,淡啤酒增长了30%,蜡烛增长了33%(53)。
    (四)创立和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市场。
    圈地运动彻底地摧毁了小农经济的根基,使小农生活上的一切必需品都要靠市场上购买,正如马克思所说:“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材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54)
    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每个劳动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一般都得用来购买工业品(55)。同时,从他们当时的劳动实际报酬表明,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和消费品的数量已大大增长。据亚瑟·扬1776年在《法国游记》中估计,英国工资比法国工人高76%,生活水平也高76%(56)。英国的农场主、商人、律师、以至工人、裁缝和屠夫在消费方式上模仿贵族和乡绅竟风糜一时。过去只有贵族和乡绅们有钱喝茶,这时“修马路的工人居然在喝茶,连他的妻子都要喝茶。”至于糖、纸张、肥皂、蜡烛、烈酒、啤酒、玻璃制品等消费量的增长都大于人口的增长(57)。据统计,1688年英国平均每户购买国产商品的价值是10镑,1750年上升到25镑,1811年高达40镑(58)。
    随着大批破产农民流入城市,使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在兰开夏郡和苏格兰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业中心。例如曼彻斯特、格拉斯哥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伯明翰成为冶铁业中心。兰开夏郡的人口由十八世纪初的166,000人, 猛增到同世纪末的677,000人。曼彻斯特的人口由1700年的10,000人,增长至1841年的350,000多人。特别是伦敦,人口从1650-1750年增长了70%,从400,000增至675,000,从占全国总人口的7%增至11%(59)。
    显然,以上新的情况的出现都意味着国内商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对其近代化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就是在这样广大的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英国建起了大规模的输出工业。
    总之,英国农业革命是近代化的先导和基础;是它为英国近代化的核心--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这是毋庸置疑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