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日摩擦的历史剖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汉论坛》 王勇 参加讨论

三、东方和西方
    如上所述,中日间经济关系互动,文化交流频繁,不是造成目前国民感情严重恶化的元凶。因此,我们只能把目光投向政治。
    “政冷经热”现在成了中日两国的流行语。两国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但政府最高层互不走动有年;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走红东瀛,日本“动漫”席卷神州,但互联网上两国人士却冤家路窄,频频恶语相向。相对于经济和文化的相互提携与友好交流,政治外交和国民感情的对立成为目前扭曲的中日关系之象征。
    虽然中国和日本各自都在致力经济改革,但如果政治一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那么加快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在中国,如马立诚、时殷弘那样的激进学者,抛弃个人毁誉提出诸如“中日关系新思考”;但是在日本,我们几乎听不到试图改变现状的呼声。
    总之,在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问题上,两国学者的期待值和热情度存在明显反差。究其原因,日本政府唯美国马首是瞻,漠视亚洲在新世纪世界格局中所占重要地位,忽视了迅速崛起的中国拥有的巨大能量,在政治外交上出现严重错位。因此,日本虽为跻身“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而沾沾自喜,却无法在亚洲国际事务中充任“首脑”;日本虽为达到“入常”目的而游说列国,却不能与自己的邻居和睦相处。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奉行“脱亚入欧”政策,其用意在“脱亚”而“制亚”,从“八国联军”到侵华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令人费解的是,获得日本政府批准的右翼教科书,竟然宣称近代以来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是为了在西方列强的奴役下解放亚洲人民。试想一个以亚洲同胞为耻、不惜“换血”(注:日本明治政府首任文部大臣(教育部长)森有礼(1847-1889),不仅主张废除汉字,甚至倡导通过“人种改良”以实现欧化目的。)以充洋人的国家,怎会做出如此有悖常理的善事?
    日本要获得亚洲邻国的信任,首先必须做一个本份的亚洲国家,根基在亚洲而欲置身于西方,就像鲁迅所说的“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注:鲁迅:《论“第三种人”》,《文学》第1卷第1号,1933年7月1日。)“二战”结束以来,日本虽然在经济、文化领域汇入世界主流,但政治上并未完全脱胎换骨(保持“天皇制”即为一例),明治时期以来功利、短视的外交政策延续至今,日本如果继续迷信“脱亚入美”,不迅速调整政治外交的错误定位,与亚洲各国的结怨必然加深。
    经济大国的日本,为什么不能成为政治大国呢?日本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依靠本国的资源,而是依赖以全球为市场的物资流通。就经济而言,当进出口失衡时,必定会爆发贸易纷争。日本正是依据国际准则(如WTO规则),不懈地解决贸易纷争,才迎来了今日的繁荣。经济界人士的贤明之处,值得日本政治家学习。
    在参拜靖国神社、右翼教科书问题上,日本政府一味强调属于内政。我曾经质问日本人:一个强奸邻居的恶人,仅仅家法处置就能了事吗?一个在外国杀人的罪犯,受害者家属不应该参与审判吗?如果强奸犯在家里悠闲自得,杀人犯被奉为英雄,你会怎么想?开放的经济和封闭的政治,扭曲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也埋下了与邻国冲突的祸根。
    四、时空错位
    无数次被人问到“你对日本人怎么看法”,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个形状怪异的形象:远看似头戴礼帽、身着西服、手提文明杖的绅士,近看前额剃成髷发、身穿宽裤、腰插双刀的武士。日本经过“脱亚入欧”和“脱亚入美”,躯体的某些器官已经西化,但其他精神世界和深层心态进化缓慢,甚至残存着封建社会的某些陋习。
    比如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模仿普鲁士建立近代军队,但在战场上残杀俘虏、掠夺平民、强奸妇女,暴露出封建武士的残暴本性。“二战”结束至今,德国早已走出“纳粹”阴影,但日本依然无法清洗军国主义罪行,其原因也在此。日本某些政要否认“南京大屠杀”、不肯向灭绝人寰的细菌战受害者道歉、反而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歌功颂德,均与其封建武士“情结”有关。日本虽然自我标榜为“民主化、现代化、国际化”,其实这“三化”都得打些折扣。
    先说“民主化”。其局限性有目共睹,你可以自由诟骂总理,但不能对天皇丝毫不敬,长崎市长仅仅说了句“天皇负有战争责任”,受到执政的自民党围攻,而且还挨了右翼分子的枪子;世代侨居日本的少数民族,既不享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举权,甚至华侨、韩侨等在日本创办的学校,其学历一概不被承认,这在民主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再看“现代化”。不可否认日本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创造出经济现代化的奇迹;但我们也必须关注,日本的“现代化”是畸形的、失衡的。比如,日本“女权”运动苦苦追求的目标之一是“夫妻别姓”,即女子婚后继续使用原来的姓氏,这种在现代社会属于最基本人权的要求,在保守派占主流的议会屡屡遭到否决。甚为可笑的是,至今崇天皇为神的日本人不在少数,几年前日本首相森喜朗不是振振有词地宣称“日本是神之国”吗?诸如此类,日本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正面意义;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里遗留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和陋习,包含负面影响。
    “国际化”呢?明治维新时期追求“西欧化”,“二战”以后奉行“美国化”,日本从未实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日本的所谓“国际化”,一直是极端功利和短视的,当它锁定一个追随的目标国,其他国家便成为其利用、漠视甚至欺压、出卖的对象,明治时期如此,昭和时代亦然。就目前中日关系矛盾激化而言,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日本拒邻国利益而不顾的“美国化”。换句话说,日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既不按照本地区原则,又不遵循国际准则;退则以日本的特殊性为遁词(如“靖国神社”),进则以美国为挡箭牌(如“台湾问题”),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综上所述,残缺的民主化、局部的现代化、片面的国际化,可以看作是一种“时空错位”现象,而其深层的原因则可归结为“岛国根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