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悬而不决的老问题了。好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夏商文化中的年代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商周之交应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前后,夏商之交当在公元前17世纪中叶前后。其后, 我在谈偃师商城时又顺带提到了这个问题, 把夏商之交定为1670B.C。近年来, 这个问题又以新的名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被提了出来。我虽然不赞成对这个问题大加渲染,但认为讨论这个问题仍然是必要的。其所以必要,在于这可以为古史研究提供一个年代依据。但若以为这样就可以确定中国古代的历史体系,那就未必然了。因为,即使计算得再准确,也不过把历代王年计算出来,列出一张王朝世系年代表。而王朝世系年代表和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至于说个别国外学者认为夏代不过是一个传说,那也只能由她去,是无碍于我们对中国古史的研究的。我们用不着因为她来确定中国古史中的年代问题。我们不妨反问一句: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她仍然认为夏代不过是传说,那又该怎么办呢? 一 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好解决,在于中国古史自共和以上即无确切纪年,这是众所周知的。共和始自厉王时的国人暴动,流于王彘,由共伯和代行天子事(或云周、召二公共同执政),是年为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共和行政十四年而宣王即位,所以西周晚期宣、 幽二王是有确切纪年的(共57年)。但自此以上的共和十四年,是计入厉王还是单计,就不好说了。这样,厉王在位几年就很难说清,更不要说前面的王年了。西周不计共和为12王,加共和为13王,过去有考证西周王年者,但多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无奈,我们只好从西周始年入手,解决西周积年问题,然后尽可能把王年求出来。 西周始于何年,以往有两种说法:一见于《竹书纪年》,按西历计为公元前1027年。同书还谈到西周积年为257年。我曾经计算过,这257年减宣幽二世,恰为200年。西周自武王至厉王共10王,《纪年》是按前后5王各百年计算的。当然,这里是不计共和的。若计共和, 就只剩186年了。因此,我认为《纪年》之说是不可信的。 另一种说法见于刘歆《三统历》,西周始于公元前1122年。如是,西周积年应为352年,减宣幽二世则为295年,这就是西周前10王的积年了。按《纪年》的分配方法,减去共和,前后5王各得180年。这是很难说得过去的。其所以如此,在于《三统历》是按夏历建子、殷历建丑、周历建寅编制的,而建子、建丑、建寅之说则根据月建,即:北斗星斗柄转移的位置。我曾经说过,这种计历法应始于春秋,以此推夏、商、周是不妥当的。我们很难确定,夏、商、周三代是根据月建来计算年月的,所以我们不能按《三统历》判定西周始于何年。 这两说均不可取,我于是转向了殷墟,看殷墟发掘中测定的年代能不能提供西周始年的依据。我列举当时殷墟测出的5个数据, 结果很不理想,无法据此判断西周始于何年。无奈,我又转向了近人对西周始年的各种说法,结果发现近说中早者为公元前1075年,晚者为公元前1039年。我取其中,定为公元前11世纪中叶前后。这就是我当年的考虑,现在看来这样定位基本上是可取的。 前几年我参加了北京建城304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有人根据武王克商之年,岁在鹑火,推定西周始于公元前1045年。但同据岁在鹑火,前此有人推定西周始于公元前1057年。会后我想,何不根据东周的平均王年推定西周始年和积年呢?东周长于西周,其平均王年是可以作为依据的。西周自武王至幽王加共和为13王,东周的平均王年为21年,依此推算,西周积年为273年,而始于公元前1043年,接近公元前 1045年。公元前1043年和公元前1057年有10年之差,我取其中,定西周始于公元前1050年。这个意见,我曾向学勤同志谈过,他未置可否,也许是待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了结果后再看分晓吧!这时我还没有怀疑过《纪年》所说盘庚迁殷后273年,更不徙都。稍后我根据东周平均王年, 按盘庚迁殷后8世12王计算,实为252年,较之《纪年》少21年。这21年加在《纪年》所说的西周始于公元前1027年之前,则西周始于公元前1048年,这较公元前1050年就非常接近了。近闻,据丰西晚期遗址发掘,测定西周始于公元前1050年。看来和我的推算不谋而合,用不着且待下回分解了。 西周始于公元前1050年既可定论,则西周王年就比较好说了。据此,西周共积280年,减共和以下71年,余209年,这就是自武王至厉王的积年了。若按平均王年计,大抵上仍为21年,接近于东周的平均王年。至于每王在位年数,也可在这209年中求之。比如说,厉王在位27年, 减去14年,实际在位13年。我相信,经过多方努力,西周王年表是可以排列出来的。这就要待来日分晓了。 二 在西周始年这个难点突破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目光投向商代积年了。按传统记载,对此有4种说法:一见于《纪年》,言商代共积496年;二见于《三统历》,说商代共积629年;三见于《左传》宣公三年, 说禹铸九鼎,在夏亡后“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四出自孟子,说自汤至于文王,5百有余岁。这4说中,孟子之说相当笼统,可以不予考虑。当然备作参考,亦无不可。 对前三说,我曾作过考察,认为《纪年》之说未必可信,因为此说和西周始年相加,不过得154B.C,以此为商之始年,显然是偏晚了。再说,商代共经17世31王,即使不计汤子太丁和武丁子孝己,也有17世29王。如按前述东周平均年计,这29王合得609年。以此与西周始年相加,则得1659B.C,较之《纪年》多出114年。可见,《纪年》之说,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有问题的。 《三统历》之说又如何呢?我认为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说,以此与西周始年相加,可得1679B.C;而与其所说西周始年相加,则得1751B.C,这是不是有点偏早了呢?再说,这629年如果平均分配给17世29王, 则平均王年约为21.4年,多于东周平均王年。商代多兄终弟及,故29王合为17世,平均王年会不会如此之多呢?当然,这接近于西周的平均王年,但西周只有一世为兄终弟及,这与商代显然是不能相比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