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改变和延续的驱动力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追求和维护。由于存在不同的利益取向和 利益冲突,有些社会势力主张改变,有些社会势力反对改变,常常形成激烈斗争。每项 改变的性质不同,有从社会发展考虑实行改革的,有为了集团私利倒行逆施而把自己的 意志强加于国家或社会的,其结果会很不一样。延续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有为了保存优 良传统或把外来先进事物本地化或抵制肆意改变而选择延续的,有既得利益者或保守势 力抵制改革造成妥协而不得不形成延续的。 在印度史上,各个时代的改变--延续情况是不同的。大致说可分为四个时期四种情 况: 1.前穆斯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除了战争和改朝换代外,其它方面的改变尤其是社会 经济文化方面的改变一般比较平和,渐进性较明显。这是因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本身的 节奏就很慢,加之改变主要起因于高级种姓不同集团的矛盾而不是激烈对抗的阶级矛盾 ,不同宗教又同属本土宗教文化,同根同干,有异有同,所以虽有利益冲突,但一般说 不具有对抗性或对抗性不强。如佛教的兴起、发展和最后被印度教吞噬,都是较大的变 动,并未伴随使用暴力。各王朝的君主无论个人信仰婆罗门教(后为印度教)或佛教,在 国家政策上都是对各宗教兼容并蓄。又如通过宗教捐赠、个人赏赐和食邑制的实行形成 了封建土地占有制,但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村社农民对土地的世袭使用权,所以也没有伴 随暴力。即便奴隶制的产生是暴力的结果,但由于受种姓制的影响,奴隶主的行为也受 一定约束。 2.穆斯林统治时期。穆斯林上层是外来少数统治者,其信仰的宗教对印度来说属异质 宗教文化。德里苏丹国时期,穆斯林上层为保住其在战场上争得的统治地位,竭力垄断 政治权力,把印度教上层从统治圈中排除,并夺占其土地,同时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对印度教徒征收人头税并采取其它种种歧视性政策,逼使印度教徒改宗伊斯兰教。所以 这一时期的改变较前一时期剧烈得多。但穆斯林统治者本身发展水平低于印度,它实行 的改变都是利用国家权力在社会表层上实行直接夺占和压迫,触及不了深层的社会经济 结构,没有导致任何结构性的改变。这些夺取和压迫是非正义的,引起印度教徒激烈反 抗,多数改变难以持续,这才引出莫卧儿王朝阿克巴大帝的改革。阿克巴勇敢地采取兼 容政策,扭转了不利形势。然而奥朗则布继位后置国家的进步发展和人民的反对于不顾 ,为了伊斯兰教上层的利益,再次恢复宗教压迫政策,结果导致莫卧儿帝国迅速分崩离 析。 3.英国统治时期。英国统治给印度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在程度上比以往要剧烈和 深入得多,如国家统治体制的改变,自然经济的解体,大工业的引进,农业向商品化转 变,现代交通设施的创建,近代教育和报刑的推广,竞争考试的文官制度的实行,现代 政治和政党制度的引入等。这些改变都巩固下来了,表明了它们的成功。但也有些改变 进行不下去,如官方鼓励传播基督教,对印度教习俗实行立法干预等,因遭到强烈反对 只好作罢。英国统治时期实行的改变之所以全面激烈,是出于殖民剥削的需要。殖民政 策是为殖民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的。为了把印度变成英国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 投资场所,为了实现对印度的多方榨取,就必须对印度原来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 构进行殖民主义性质的改造,并在教育体制、文化政策和统治体制上相应地进行改变, 以配合开拓市场的需要。改变之所以大部分能成功地巩固下来,是因为英国是资本主义 国家,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印度,其实行的大多数改变是把资本主义的某些体制、结构、 政治运作方式和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尽管这些多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因素在使用 中被殖民当局根据自己统治和剥削的需要故意扭曲,旧因素(如半封建土地所有者)被故 意保存,更有甚者,是引入的某些政治民主因素被用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如利用扩大 立法会议的手段拉拢温和派,孤立激进派;为穆斯林设立单独选举区,挑动更严重的教 派对立等),在印度新兴力量看来,这些改变仍是印度向资本主义发展方向前进的一个 步骤,在大方向上与他们的要求符合,故都给予支持。至于上述行不通的措施,则是因 为其不符合印度国情,不得人心,新兴力量不予支持。如对官方鼓励传播基督教印度教 徒包括新兴力量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的;对殖民当局就印度教习俗立法最初新兴力 量中有些人赞成,但越到后来反对的人越多,他们坚决主张印度教内的问题不同于政治 经济问题,不能允许外国统治者插手,应由印度教徒自己解决。 4.独立后的时期。独立后印度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为了医治殖民统治的创伤,为了 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印度政府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政治、社会、文 化、教育等战线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努力创造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条件。独立后 的改变与殖民统治时期最大的不同,在于改变的目的是为了印度的进步发展,改变是有 计划地自上而下进行的,是全方位的。虽然如此,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独立后改变的整体 取向,就会看到,殖民统治时期进行的改变绝大多数都被延续下来,成了新的改变的基 础。独立后的改变主要是纠正殖民统治时期改变中的畸形、不彻底和错误,在此基础上 实行适应印度国情的更深入的改变。如完成土邦的归并和全国的行政整合,实行成人普 选制,明确规定世俗主义为国策,在混合经济体制下建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实行土改 和绿色革命,进行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等。当然,在总的目标 下,由于人们利益的不同和实践地位的不同,对什么应改变,什么应延续以及应如何改 变等认识不尽相同,而政党竞争中政党的私利也会影响政党的主张和行动。这样,在许 多重大领域的改变一延续问题上,就存在不同态度和冲突,对国家的进步发展来了有害 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