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后日本遗孤称谓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辑刊》 潘德昌 参加讨论

1986年2月19日《读卖新闻》专栏《短评》报道:将成年人当作孤儿的奇谈怪论--“孤老”、“孤客(旅途上的人)”。3月1日,《每日新闻》首次把这些人称为“中国未归还同胞”。3月7日,朝日新闻社在连载《残留孤儿--空白的战后》一文中指出:“日本方面的家族为了寻找30年前的血亲组成了协会”。3月9日《朝日新闻》就称谓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发表在专栏上,题为《访日调查·10次采访72人》。文章指出:
    “应该称为残留孤儿”的赞成派22人、无所谓派多数、反对派4人。
    “对策、您认为应该称为?”--“遗留中国日本人”、“留华日本人”、“日侨”、“在华遗孤”。
    井出孙六在1986年5月30日的《朝日新闻》上发表了题为《惯用语“中国残留日本人孤儿”的暧昧》一文。学者安冈章太郎在1986年8月15日的《读卖新闻》的“文化”专栏撰文指出:“孤儿”的叫法是不确切的。
    朝日新闻社将8月作为“中国残留孤儿寻找月”,开始着手搜集信息。原厚生省也在9月份向各都道府县下达了《关于残留在中国的孤儿的调查》的指令。
    原厚生省在1987年的《中国残留孤儿白皮书》中,将这些身份异化的群体称为“在中国的日本人残留孤儿”。并规定了作为中国残留日本人孤儿进行血亲调查的要件:
    ①不管有无户籍,只要双亲是日本人。
    ②在中国东北等地区,由于昭和20年 (1945年)8、9月以后的混乱而与保护者 (监护人)生死离别的人。
    ③当时的年龄大概未满13岁。
    ④本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⑤从那时起就残留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人。
    1993年,日本作家山崎丰子在《文艺春秋》周刊发表了《大地之子》一文,提出了叫“战争孤儿”的日裔日本人的说法。1994年6月22日《东京》报道:《寻找中国残留日本人血亲的人们》。1994年12月6日《读卖新闻》报道:《同胞》。
    由于日本政府和各大媒体普遍使用了“残留”一词,进而引起了已经归国的遗华日侨(指日本政府称谓的残留妇女和残留孤儿)的强烈不满。残留妇女首先对其称呼问题提出抗议,认为“残留妇女”的提法有辱人格,暗含歧视。残留孤儿也认为将其称为孤儿非常可笑,并提出了“日系中国人”、“日裔”、“日侨”、“中国归国者”等一系列的提法,残留孤儿二代大久保明男在 1997年8月12日《朝日新闻》“论坛”栏目中撰文指出:残留孤儿的称呼是从“日裔中国人”的角度,认为孤儿所具有的中国文化背景。
    庵谷磐在1997年9月3日的《朝日新闻》“论坛”栏目中指出:坚决反对“日裔中国人”的变更,孤儿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这关系到孤儿问题的本质。1997年12月中国归国者扶桑同心会在《同心》杂志上强调:我们不是“残留孤儿”,我们强烈要求被称为“遗华日本人孤儿”。
    综观上述日本各界在残留孤儿称谓上的论争,主要集中在三个核心问题上,即这些还活着的已经到人生尽头的人能否称为“孤儿”?“残留”一词的本意何在?残留孤儿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日本政府的国家责任。
    各种称谓无论哪一种都难以被人们一致认同,同时也体现了该群体所属关系的复杂性。目前“残留孤儿”已经成为日本政府的规范称呼,虽然存在着质疑的地方,鉴于这个称呼已经被日本各界及新闻媒体广泛使用而成为约定俗成的称谓,因此,学术界也在称呼上借用“残留孤儿”一词。但是本人认为还是使用“战后日本遗孤”为好。我们可以就日本遗孤给以这样的定位,即日本遗孤是指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侵略者撤退和遣返期间,因与家人走散或家人死亡等原因而被遗弃在中国,后被中国人抚养长大的13岁以下日本孤儿。
    战前日本政府为了彻底侵略征服中国,曾经向中国东北、内蒙古等地移民将近 150万人。1945年8月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兹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战败的日本关东军置百万移民于不顾,匆慌撤退,将大量的移民遗弃在中国东北。战后长期以来,日本政府没有实施援助日侨回国的政策,造成大批日侨无法回国,只好进入中国人家庭。原厚生省将这些战败时遗弃在中国东北、被中国人收养的未满 13岁的日本人定义为遗孤,但是将那些13岁以上的为了生存进入中国家庭的女性 (主要由原开拓民的妻子、女儿和从日本内地派送到中国东北的勤劳奉献的女学生和大陆新娘组成),视为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而留在中国的,进而剥夺了残留妇女的日本国籍,并且不列入援助回国的对象。原厚生省以示区别,任意地将战败时13岁以上的残留邦人叫做“残留妇女”。从战败始,直到48年后的1993年,才最终取消这种差别,将遗孤和遗留妇女一同视做归国的援助对象,统称为“残留日本人”。日本政府将遗华日侨分为两类,即“日本籍残留日本人”和“中国籍残留日本人”。前者是指现在拥有日本国籍,但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定居,在1945年9月2日以前就拥有日本国籍的人;或者父母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本人在中国出生定居,直到现在仍然拥有日本国籍的人。后者是指1945年9月2日以前拥有日本国籍,现在拥有中国国籍,并且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并定居在中国的人;或者父母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本人在中国出生、成长并定居在中国,现在拥有中国国籍的人[1]。国内称之为遗华日侨,是指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被日本政府遗弃,在混乱中得到中国人民的帮助得以生存下来并长年在中国居住,1949年之后陆续归国或未能归国的日本人。
    这些被日本政府遗弃在中国东北的日侨在其后近30年到50年的时间里,回归祖国日本的道路被阻断了。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才得以携带在中国已经成立的家庭回到日本。但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原因(日本政府的弃民政策、中国的社会运动、中日双边关系等因素),造成大量的遗华日侨无法回到日本,只能在望乡和无望的焦虑中客死在异国他乡。
    可以说,这些死在中国的遗华日侨,都是在念念不忘的“想回国、想回家”的思念与无奈中死去的。有很多人在临死之际,拉着在中国所生的子女的手留下遗言:“我已经无法回到日本了,你们代替我回国吧!将我的骨灰带回日本。”因此可以说这些为了完成父母的遗愿回到日本的遗孤的子孙在继承父母的归国意志上讲,也应被称为战后遗孤。
    〔收稿日期〕2006-03-10
    【参考文献】
    [1]“口上書”NO.3(甲11号证)(93)第4号[Z].东京。1994年12月1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