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末民初北京旗人社会的变迁(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社会科学》 张福记 参加讨论


    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的统治,它是满族旗人社会变迁的转折点,使旗人社会在晚清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大清王朝灭亡后,不少地方的八旗兵丁被解散,驻防制度被取消,多数旗人家庭在失去过去由政府分配给的粮饷的同时自身家庭财产又缺乏保障,生计更加困难。为此,新成立的民国政府颁布了一些旨在维持旗人生计的法令和条例,主要有《优待皇室条件》、《关于清皇室皇族待遇之条件》、《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和《保护旗人公私财产文》等文件,旨在保护旗人的财产,维持旗人的一般生活。其中在《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中规定,“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注:《宣统政纪》卷70,《清实录》第60册,第1296页。)在《保护旗人公私财产文》中指出“上年军兴之际,各省旗人,公私财产,间被没收。现在五族共和,已无畛域之分”,“凡八旗人民公私财产,应有地方官及公正士绅清查经理,以备筹画八旗生计之用”。(注:章伯锋、李宗一:《北洋军阀》卷2,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1页。)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由于当时新政府财政极端困难,许多地方停发了旗饷,裁撤了旗营;北京虽然坚持发饷的时间比较长(至1924年北京发放了最后一次旗饷),但粮食在民国二、三年就不再发放了,且袁世凯死后,饷银渐有拖欠现象,至民国七、八年时,旗饷只在正月、五月、八月三大节时发放,从而成了变相的救济款。(注:《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下册,第5辑,第8页。)由于所发俸饷极少,根本就不够旗丁家庭维持家用,再加上多数的旗人由于长期不事他业,缺乏生产的技术,以致于不少旗人家庭陷入了较晚清更加贫困的境地。有不少王公贵族,其皇庄的收入由于佃民的抗租等种种原因而减少,过去由政府所发的俸饷全部裁停,而自己又过惯了奢侈的寄生生活,不思也不愿自谋职业,只能变卖家产维持生计,因此坐吃山空、最后饿死者不少。溥义的堂兄弟溥涧家产吃完,靠卖画为生;庄王的后代饿死在南横街的一个空房子里;睿王的后代锺氏兄弟因生活无着而私掘祖坟。(注:《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下册,第5辑,第13~15页。)另据一份调查各旗官员因饥寒而死的分析册表明,有许多京师满族官员生活极端贫困,平时依靠救济,不少人终因生活困难而饿死,普通旗人生活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以致于辛亥后,一时兴起了救济旗人的运动,北京出现了各种名目的八旗生计救济机构。以宗人府为代表的皇族,也成立了宗族生计维持会,它由知名王公贵族发起成立,主要为解决皇室宗室子弟而设。它规定凡皇族男子在20岁以上,并有普通知识者皆可入会。该会首先请求将东陵荒地拨给宗人府,分给无业宗室,招商开垦,利用租金和募来的资金开办教养工厂,以求“收养孤苦幼稚,教以工艺,三年卒业,可以自谋生活”。(注:《逊清皇室迭事》,紫禁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1919年宗人府教养工厂正式开办,分地毯、织工、席、木料等科,收工徒100名,后又办了第二工厂,以生产地毯为主。其他的组织有三旗共和协进社,主要为帮助上三旗旗人的生计而设。1913年成立后,在圆明园开渠种稻,开辟汤泉行宫为公园,迁城内一些旗人安家,在南宛沃地也安排了一部分贫困旗人。还设营业厂,一部分旗人在这里设棚摆摊。民国政府也投资设立了一些工艺厂、教养厂等,直至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仍拨款200万元,开办贫民工厂,优先收容旗人。这些救济措施的实施,为一部分无自谋生计能力的旗人提供了学习技术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其由寄生生活向自食其力转变过程中所必然遭遇的困境。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辛亥革命后,北京旗人生活贫困的原因与晚清时已有所不同。此时旗人生活贫困局面的出现固然与民国政府财政危机以及出现的民族歧视有关,但从根本上讲仍是过去八旗制度遗留的恶果。八旗制度所造成的习于懒惰、无生存之技,从根本上制约着广大旗人由坐食俸饷向自食其力的转化,使得旗人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承受着更多的痛苦和辛酸。自然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从而加剧了旗人生活方式转型的阵痛。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广大的满族人民并未走上富裕之路,在走向新生的同时又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剥削、封建主义的敲诈与压迫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苦,只不过此时的生活贫困已不具有什么特殊性了。
    辛亥革命后,满族旗人在政治法律上完全失去优等民族的地位,而成为中华民族中普通的一员。在民国政府颁布的《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中,明确宣布了“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注:《清实录》第60册,《宣统政纪》卷70,第1259页。)在《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中宣布旗人与“汉人平等”,“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人藉,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注:《清实录》第60册,《宣统政纪》卷70,第1296页。)这些条例的颁布,宣布了包括满清皇族在内的旗人被废除了前清时所拥有的一切特权,彻底完成了从高贵民族向普通民族的转化,旗人这一特殊的群体社会也被融入普通的民众社会之中。
    辛亥革命加速了旗人职业多元化的进程。失去政府支持的广大旗人,为了生存,纷纷走上自谋职业之路。由于多数旗人缺乏生产技术而充当了小商小贩和人力车夫,也有一些旗人由于擅长吹打弹唱,成为梨园艺人,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的八旗子弟充当警察或从事教育;部分宗室子弟则“赴各国游学”,学习军事和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有一些有钱有势的满族官僚地主,依靠出租房地产或开设当铺维持生活,也有投资经营工矿企业者,从而其身份开始由封建官僚地主向资产阶级转化。在生活困难的压力下,一些旗人妇女也走出家门,加入了生产者的行列。
    在清未民初这一大动荡大转折的时代,旗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变迁是紧密相联甚至互为因果的,它们是一个过程的几个方面。旗人社会生活的转变历程既充满着新生的曙光,更有痛苦的心酸,它留给后人的是更多的沉痛的历史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