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清初,国势强盛。借祖国政治力量的荫护,台湾百年太平,经济繁兴(注:周文顺:《台湾关系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48~261页、第266页。)但是,近代以来,西风强劲,东风渐衰,随中外势力消长,台湾也与祖国大陆一起多灾多难,屡遭侵劫。海峡两岸,尽是华夏子孙;国难家仇,何论大陆台湾。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台、陆人民以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悲壮的篇章。 鸦片战争中遥相呼应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作为我国东部海防屏障的台湾,也成为主要战场。早在战争之前,英人就企图在台湾获得“立足点”,以便向中国倾销鸦片(注:格林堡:《英国贸易与中国开放》第178页,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巴麦尊则明令侵华英军:在中国东海岸处占领一个海岛(注: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38页,第330页。)。但是,在台湾军民英勇抵抗下,英军多次进攻均告失败。 1841年9月30日,英军在进攻厦门的同时,派军舰纽布达号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三沙湾炮台。中国守军当即还击,炮折敌舰桅杆。纽布达号不谙港情,于仓惶败逃中触礁粉碎。“舰上英人,包括舰长、大副及陆军第55团的1位军官和17名士兵,乘了仅有的一只小舰离舰,却可耻地把240名印度人(170名夫役和70名水手),委弃给他们的命运”(注: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38页,第330页。)。是役,中方击毙英兵10人、印度兵23人,俘敌100余人,获大炮10门,(注:刘大年、丁名楠、余绳武:《台湾历史概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38页。)称“基隆大捷”。10月27日,英舰再犯基隆,又遭中方迎头痛击,损失惨重(注:李稚甫:《台湾人民革命斗争简史》,华南出版社1955年版,第50页。)。两次兵败基隆,英军改变进攻路线,于1842年2月22日转进淡水、彰化之间的大安港(今台中县大安溪口)。初,中方不与接战,继而以渔轮诱敌于土地公港搁浅,以重炮轰击。是役,毙敌数十人,俘敌54人,获大炮11门(注: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47,《达洪阿等奏英军复犯台港破舟歼敌获胜折》(道光22年),中华书局1964年版。)。此后,英军有所忌惮,采取了窥伺、骚扰台湾沿海的谋略,但均遭我军民沉重打击。 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抗战屡屡获胜,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斗争。对此,清政府亦确认。因而,一年之内,朝廷三度嘉奖。台湾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连连擢升,官至二品,倍受殊荣(注:周文顺:《台湾关系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48~261页、第266页。)。尽管就鸦片战争全局而言,中国以失败告终,但台湾大捷灭侵略者威风,长中国人志气,功不可没。 中法战争中同仇敌忾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战火弥漫台湾海峡。在这场战争中,尽管法军械备精良,训练有素,拥有4艘战舰、9艘巡洋舰、6艘炮舰、4艘运输舰和1艘情报舰,拥有包括水兵、步兵、工兵、炮兵及救护部队(注:卡诺:《法军侵台始末》,载于《台湾研究丛刊》第3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0年版。)等各兵种在内的强大集团军阵容,但是,集中了几千军队,耗费了近一年时间,投入了巨额军费,他们在台湾却“只留下一个纪念,就是在港湾的里面,即在岸上,有一座巨大愁惨的坟场,为21位(法国)军官或副官、500余士兵或水手长眠之所”(注:罗亚尔:《中法海战》,载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第3册,第539页,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连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Courbet)也落了个葬身澎湖的下场。 台湾抗法斗争的胜利,是台、陆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抵抗的结果。 从台湾方面看,1885年8月,战幕拉开,台湾人民即响应祖国召唤,掀起保家卫国高潮。梨园艺人张李成自动组织民军500名,在淡水大捷中战绩卓著;台北府哨官奚松林募民军1500人,自备军械;彰华绅士郎中林朝栋备粮饷,募国军500;新竹绅士郎中林汝海也筹饷两月,募民军200。据统计,战争期间,编入作战部队的民众,达5000人以上(注:刘大年、丁名楠:《台湾历史概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47页。)。同时,台民还慷慨捐输助饷:台北富户林维源先后捐银30万两,彰化县认捐40万两,其他各县也均为二三十万两,台南、台北郊行认捐10万两。民情激荡,军心为之昂奋。据法国人E.Carnot所述,当时的“中国人都以一种罕见的敌忾心从事战斗”(注:卡诺:《法军侵台始末》,载于《台湾研究丛刊》第3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0年版。)。法军所谓的“英雄上校”杜奇尼(Duchrsne)则在其报告中说:“敌人的阵地坚固到如此程度,倘若我事先确切知道它们是这样难以攻克,我一定会踌躇不敢进攻”。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