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3)
在日本殖民军的进攻下,“台湾民主国”昙花一现,于6月4日宣告解体。“总统”唐景崧、“副总统”丘逢甲也相继内渡大陆。然而,在一代名将刘永福率领下,台湾人民对日本侵略者仍然进行了极其壮烈的抵抗。甚至在日本宣布“全台平定”以后的许多年,台湾反割台斗争仍然顽强地延续着。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零售江山、出卖人民,在殖民化浊流中进一步沉沦的标志。但是,同在海峡两岸的华夏民族却是神圣而不可折辱的。正如1895年7月15日《申报》所指出:“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大陆人民慷慨保台,台湾人民壮怀祖国,反割台斗争并起于海峡两岸,风悲云怒,声息相通,生离死别,感人肺腑。 祖国大陆支持台湾早期抗日斗争 1895年,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宣布台湾“本岛全归平定”。然而,前后不过十多天,台湾又出现了民变蜂起的局面。先是林李成、林大北于宜兰起事;继而又有简大狮举义金包里;陈秋菊、詹振转战文山、锡口;此外,还有卢振春、许绍文、柯铁、胡嘉猷、林少猫、苏力、林清秀、林火旺、蒋老福、王振辉等,均为风云一时的抗日首领。各路义军拥众数千、数百人不等。北起台北,南到凤山,他们在全岛各地沉重打击日军,坚持斗争7年之久,使日本政府付出了巨额军费和重大伤亡代价。日本官员承认:一段时期内,由于“台湾统治相当困难,土匪(指抗日武装)横行,行政无法贯彻……故以一亿元将台湾卖给法兰西的意见,在(日本)朝野相当盛行”(注:转引自陈小冲《日据初期台湾抗日运动与总督府的“对岸经营”》,载《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4期。)。 这一时期的台湾抗日斗争,与祖国大陆保持着密切联系。据日方资料记载,林李成起义之前,台湾总督府即曾获得情报:“厦门附近不逞之徒航海来台,将谋举事”。起义之后,林李成又多次出没于海峡两岸,进行策划和筹办军械。詹振起义之前,亦曾在厦门招募数百名“应援之兵”,分散于台湾各地。林火旺、蒋老福等部所用的“枪支弹药则由在清国的林李成、许绍文两人送来,自头围堡头围港附近沿岸秘密输入”。1896年,台湾总督府侦知:“曾由台湾逃遁福、厦、泉、漳等地流寓之顽迷之徒,为发泄其不逞之郁闷,捏造一种妖言以之在岛内散布,且将兵器弹药等重要物资秘密输送此贼巢”。之后,柯铁、简义领导的铁国山起义爆发。林少猫所部也曾从厦门获得武器和资金。简大狮不仅派部下“为购买铳器弹药渡航清国福州”,并长期坐镇厦门,指挥岛内斗争。例如,1899年7月25日,台湾殖民当局发出通知:“归顺匪首卢绵春假装恭顺,与林李成及厦门简大狮暗通之形迹明显,本月24日逮捕同党12人正调查中。”此外,台湾总督府资料中经常可以看到此类记述:“近来台湾匪首渡厦门者,自清民获赞助,再归来为台湾匪贼助势者不少”,“清国人身不明者数百人托词茶工或打工而渡台,忽然晦其形迹……有潜入匪群的迹象”(注:转引自陈小冲《日据初期台湾抗日运动与总督府的“对岸经营”》,载《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4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台湾早期抗日斗争实际上是以祖国大陆为策源地的。他们在大陆组织人力,由大陆筹运资金和武器,而每当失败之时便投入祖国怀抱休养生息。大陆沿海人民则成为台湾民族解放斗争的坚强后盾。日本殖民者也明显看到了这一点,1896年,台湾总督府欲收釜底抽薪之功效,遂向厦门派驻特务机构,“专门参划台湾土匪关系及其他机要事务”。1899年出任台湾总督的儿玉源太郎也说:“欲收岛民统治之全功,其着眼点不唯在岛内之镇压与民心之收揽,必采取如下方针,即注意对岸福建省特别是厦门的民心,察其趋向,反过来谋求岛民之安者,以达统治之目的”(注:转引自陈小冲《日据初期台湾抗日运动与总督府的“对岸经营”》,载《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4期。)。 台湾同胞参加祖国大陆革命 台湾沦陷的50年,也是祖国大陆倍受创伤,灾难深重的50年。在中华民族这段艰难的岁月,大陆人民支援台湾,台湾同胞也纷纷投入祖国大陆的战斗行列。 早在1900年,孙中山发动惠州起义,就曾在台湾“罗致军事人员”,往援大陆(注:见《团结报》1981.8.15。)。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在南灘就职临时大总统,其中有一位气度雍容的老者,代表台湾同胞参加就职典礼,并被选为参议院议员。他就是反割台斗争中名震一时的“台湾民主国副总统”、“义军首领”丘逢甲(注:见《团结报》1981.8.15。)。 五四运动以后,祖国大陆各地更出现了许多台湾青年组成的爱国团体。在北京,有蔡元培、梁启超影响下的“北京台湾青年会”;在上海,有“台湾青年会”,继而又有“上海台湾青年团”;在广东,有郭沫若等人影响之下的“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厦门、南京等地,台湾学生联合会、同志等会等组织也纷纷建立(注:见周仛、魏大业:《台湾大事纪要》,时事出版社1982年版,第45~48页。)。 尤其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长城内外,台湾同胞更是激情如潮,竞相内渡。据统计,仅抗战第一年,就有5万台胞秘密回国。他们在大陆纷纷成立抗日团体,其中有台湾青年党、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台湾青年医疗队、厦鼓中华青年复土血魂团、抗日复土大同盟、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台湾国民党、台湾革命党。1940年3月,又有台湾国民党等5个抗日团体在重庆成立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翌年改称台湾革命同盟会(注:王晓波:《日据时期的台湾独立革命与李友邦将军》,载《台湾研究集刊》1990年第二、三期。)。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当灾难降临祖国之际,这些曾被清政府可耻遗弃的“亚细亚的孤儿”(注:《亚细亚的孤儿》,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之代表作,出版于1945年。描写台湾青年胡太明在台湾受异族压迫,远走大陆,亦未得到应有的温暖,宛如被遗弃的孤儿。),带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由海外归来。他们忍痛弃父母、田庐、妻儿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血泪斑斑于不顾,却将全部身心倾注于满目疮痍、瘦骨嶙峋的祖国,这是何等宽阔的胸怀、何等执着的追求,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这是那千千万万中的一个:“我们如果救不了祖国,台湾便会真正的灭亡,我们的希望只系在祖国的复兴。祖国一亡,我们不但阻遏不了皇民化,连我们自己也会被新皇民消灭的”(注:张深切:《我与我的思想》,见林载爵《黑色的太阳—张深切的里程》第127页,载于台北陈永兴、李筱峰编《台湾近代人物集》,1982年版。)。——这些海外赤子们,真如海般的纯净、海般的豁达、海般的倔强、海般的宽厚!他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祖国永远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