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时期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关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南亚研究》 范若兰 参加讨论

三为什么民族主义占支配地位
    在印尼独立运动中,伊斯兰教和民族主义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最终确立的“潘查希拉”的立国原则表明民族主义占了上风,而伊斯兰教集团的努力遭到挫败,“这一个事件标志着伊斯兰集团试图将伊斯兰与国家建立正式合法的一个联合体的理念变成现实的第一次失败”[25]。为什么民族主义能取得胜利,能主导话语权,为什么伊斯兰集团会接受这个失败?
    表层的原因是当时的政治环境迫使伊斯兰教集团让步。当时日本撤退,英荷联军登陆,印尼急于宣布独立,但伊斯兰教集团所提出的伊斯兰教为国教、总统为穆斯林等条款遭到委员会中基督教代表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宗教歧视,威胁要退出。为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伊斯兰教集团做出让步,正如一位学者指出:“革命时代不是表达他们(伊斯兰教集团)的伊斯兰观点的合适时机,对他们来说印尼独立是第一位的。”[26] 1945年伊斯兰教师联合会(NU)领导人瓦希德·哈斯伊姆(Wahid Hasyim)也说,对穆斯林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伊斯兰教在国家处于什么地位?”而是“我们用什么方式确保所有宗教在自由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我们最需要的是国家的稳定和团结”[27]。
    伊斯兰集团对未来充满乐观也使他们未固执自己的主张。伊斯兰集团认为在民族国家独立后,通过举行普选,他们可以通过选票和在议会中占多数的议席在法律上确立毫不含糊的伊斯兰教国家,所以他们接受了删除伊斯兰教优越地位的宪法。
    更深层的原因是世俗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自由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潮,印尼人民更多地接受这类主张,认同的是民族的、世俗的印尼,而不是伊斯兰教的印尼,正如1928年来自印尼各群岛的青年所发出的誓言:“我们印度尼西亚的儿女认为只有一个祖国,即印度尼西亚;我们印度尼西亚的儿女认为只有一个民族,即印度尼西亚民族;我们印度尼西亚的儿女推崇统一的语言,即印度尼西亚语。”[28] 独立的、世俗的民族国家被认为是进步的,而政教合一的国家被认为是落后的、保守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世俗民族主义者受过西方教育,他们“既熟悉西方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思想,又熟悉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策略,因而他们能够运用民族民主的思想武器,系统地揭露殖民统治的罪恶,令人信服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并为印尼民族独立运动制定可行的斗争纲领。因而苏加诺领导的世俗民族主义力量战胜伊斯兰教民族主义力量,取得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权。”[29]
    印尼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点也是导致民族主义最终占上风的原因。印尼人口尽管有88%的穆斯林,但穆斯林以他们对伊斯兰教教义和义务的不同理解分裂成许多派别,最明显的是虔诚穆斯林和名义穆斯林的划分,而且穆斯林又分属不同的岛屿和民族,人口最多的爪哇族,分布在东爪哇和中爪哇,巽他族分布在西爪哇,马都拉族分布在马都拉岛和东爪哇,米南加保族分布在苏门答腊,马来族分布在苏门答腊等沿海地带,亚齐族分布在苏门答腊北部。由于文化传统不同,上述部族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巽他族、马来族和亚齐族对伊斯兰教信仰较为严格,能严格遵守教规和教义,属虔诚穆斯林,而爪哇族、米南加保族、马都拉族深受印度教、佛教、万物有灵论和母系氏族传统影响,对伊斯兰教的信仰知之甚少,不严格遵守教规和教义,属名义穆斯林,名义穆斯林和虔诚穆斯林很难就伊斯兰教国达成共识。此外印尼还有约占人口7%的基督教徒。在前殖民地和殖民地时代,印尼各地域和各种族并不是政治统一体,只是在民族独立斗争中,才逐渐形成统一的印度尼西亚概念,为了使其他民族加入独立后的印尼,在独立运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爪哇人尤其是苏加诺发挥融合、和谐和宽容的爪哇精神,不强调伊斯兰教的突出地位,而是提出潘查希拉原则,力图囊括主要文化和宗教,达成各民族的团结,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他的主张得到占人口大多数的名义穆斯林的支持,也得到基督教徒、印度教徒和华人的支持。
    但是,独立后的印尼尽管确立“潘查希拉”原则为立国基础,伊斯兰教未被立为国教,伊斯兰教集团在谋求政治权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但“雅加达宪章”埋下伏笔,伊斯兰集团在独立运动中积累起来的政治资本使它在民族国家建立后仍是一支不可小看的政治力量。20世纪50年代印尼议会民主时期,伊斯兰教政党--马斯尤美党和伊斯兰教师联合会是政党政治中的主角,与民族主义政党和苏加诺总统展开权力斗争,形成政治与伊斯兰教的紧张关系。此乃后话。
    注释:
    ① 国内学术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黄云静的《印尼伊斯兰教现代主义运动与印民族独立运动》(载段立生、黄云静、范若兰等著《东南亚宗教论集》,曼谷大通出版社,2002年),研究了印尼伊斯兰现代主义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但对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争论较少涉及。林德荣的《是“伊斯兰教”还是“潘查希拉”--印尼国家指导思想的定位》(载《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涉及立国前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争论,但过于简单。国外学术界有关印尼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研究主要有George Mc. T. Kahin,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Indonesi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2;Feed R.von der Mehden,Islam and the Rise of Nationalism in Indonesia, Ph. 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57; Bahtiar Effendy, Islam and the State in Indonesia,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3; Howard M. Federspiel,“Islam and Nationalism”,Indonesia, 1977, No, 24; Deliar Noer, The Modernist Muslim Movement in Indonesia 1900-194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等。
    ② 1908年乌萨达创立的“至善社”是印尼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成员主要是知识分子和爪哇籍的官吏,目的是建立一些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学校。
    收稿日期:2006-04-0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