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德日矛盾试析(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天津师大学报》 侯振彤 参加讨论

2.德国从自己的利害得失出发,走的却是先攻英法,后打苏联,再图谋称霸欧洲和全世界的侵略路线。
    德国法西斯集团,从它们的本质来看,当然是极端反共和仇视社会主义的苏联的。但是在它们获得自认为强过于苏联的实力以前,不会首先进攻苏联。它们也曾同日本和意大利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其实际目的却只是打起反共的旗帜,在国内疯狂镇压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打击犹太人,借以建立起准备战争的法西斯体制;在国外利用英法波等国当权者的恐苏心理,从“绥靖主义”政策中捞取到外交上的好处。所以,从1935年的扩充军备宣言,到同年的英德海军协定的签订;从1936年的出兵莱茵兰,到1938年3月的吞并奥地利,以及同年9月底的慕尼黑协定,都是在对付苏联的“红色恐怖”的烟幕下实现的。然而,它的实际目标则是首先指向英法和英法的同盟国。正如1937年11月5 日《霍斯巴赫备忘录》记载的“柏林帝国总理府会议记录”中希特勒所说的:“德国政策必须考虑到两个可恨的敌人:英国和法国,它们是不会容忍屹立于中欧的德国巨人的。”“为了改善我们的政治军事地位,在我们被卷入战争时,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必须是同时推翻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以便在可能反对西方的行动中排除我们侧翼的威胁。”(31)能够说明德国把敌对目标指向英法的另外一个重要资料是,里宾特洛甫在就任德国外长前夕于1938年1月2日《给元首的备忘录》(亦称“里宾特洛甫备忘录”)。它开门见山地指出:“德国不欲让中欧的现状所束缚,从而欧洲的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对德国抱有善意的英国政治家们同德国达成协定的希望将逐渐消失。这样长远地看,德国同英国必然进入不同的营垒。”在“备忘录”的最后,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建议:“因此,我们必须引出如下的结论:(1)从表面上继续同英国妥协,在另一方面同时保护我们朋友们的利益。(2)悄悄地、 坚持不懈地建立起对抗英国的同盟。就是说,在现实方面加强我们同意大利及日本的关系,并且获得在利害关系上同我们直接或间接地一致的国家。为了这个目的,三大国的外交官应该紧密而亲切地实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同英国对抗。不论哪一天同英国达成妥协或是爆发纷争,这都将是不变的命题。英国在这场外交竞赛中,将是德国的强大而敏捷的敌人。”(32)与此同时,在1938年复活节的星期天(3月21日左右),里宾特洛甫同他的外务次官威塞卡谈话时,透露了德国的扩张计划,“里宾特洛甫把这些计划叫做大政策。而在转向实行这些计划之际,不能带来英国的抵抗。在正式场合,必须把俄国叫做敌人,而在现实方面却必须全力指向英国。我们不能重犯在与英法敌对的同时以俄国为敌的错误。为了我们的计划,必须获得日本作为同盟军。”(33)
    从纳粹德国当权人物们的这些内部谈话里,可以看出它们的公开言论与内部行动的双重性质。也可以理解德国之所以同它的盟国日本一面签订反共协定,一面却用军火支持蒋介石,一面谈判建立三国军事同盟,一面又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都是由于德国自己的战略利益所决定的。
    德国在打败法国之后,一面摆出了一个包围并准备攻打英国的阵势,一面又作出了进攻苏联的部署。根据德国陆军参谋长弗兰茨·哈尔德的日记,希特勒于1940年7月31日在伯希斯特加登的山庄别墅伯格霍夫进行的那次同军队首脑的会商中曾说:“英国的希望在于俄国和美国,如果英国对俄国的希望消失,对美国的希望也将消失。因为俄国的被消灭就会在远东极大地提高日本的地位。俄国是英美两国在远东向日本挥起的一把利剑。”“如果俄国被打倒,英国的最后的希望就将被消失。那时统治欧洲和巴尔干的将是德国。因此决定,必须在这场战争中打倒俄国,时间是1941年春季。俄国的被摧毁越快越好。……在1941年5月开战,在五个月里必须消灭俄国。”(34)从这个会议的决定中,可以看到德国的战略方向已经由西欧转向苏联。那些在签订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时的所谓充当日苏之间和好的“中间人”,所谓建立德日意苏“四国同盟”的构想以及1940年11月的德苏柏林谈判等等,莫不带有掩护德国这种战略决策转移的作用。德国在攻英不克的情况下,把侵略战争的锋芒转向苏联,这在希特勒看来是一种上策;设想这样一来会促使英国早日言和,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并且迫使美国不敢参战。然而,历史事实却证明,希特勒的这一切如意算盘最终全都成了泡影。在以后的战争中,德日法西斯集团分别被困在欧亚非等各个战场上。虽然它们在1942年1月18日签订的最后一个三国协定《日德意军事协定》中,曾经狂妄地划分了它们之间的分担作战区域,并且规定了彼此策应作战的办法(35),但是,在进入1943年以后,法西斯国家在战场上的处境却每况愈下,他们各自处于自身难保的境遇之中,根本谈不上什么互相策应作战了。
    三、简短的结束语
    回顾四十多年前在德日同盟之间存在过的矛盾情况,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呢?我以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二次大战的历史,并作为预测今后世界发展趋势的参考。
    1.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和苏联在抗击德日法西斯侵略战争中的伟大战略地位。
    德日帝国主义在当时之所以矛盾重重,动转不灵,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陷在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德国先是受到英、法、波兰等国人民的抵抗,之后又碰到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英勇反击。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约2,100万人伤亡的代价,苏联人民亦有2000万人牺牲在四年多的战争中。在现今的二次大战史研究中,苏联的贡献是没有人否认的,中国人民在二次大战中的牺牲和贡献同样是巨大的,对这点应给予足够的评价。
    2.洞察敌人营垒的矛盾,利用矛盾,分割包围以至最后消灭敌人,是重要的历史经验。
    当年的苏联,曾经及时地利用了德日两国在不同时期的矛盾变化,成功地避开了两面作战;美国和英国在战场扩大到欧洲和太平洋以后,明智地认识到中、苏两国对打击德日法西斯的重要战略地位,曾经不失时机地结成了以苏美英中为主的几十个国家的反法西斯同盟,为战胜法西斯集团作出了杰出贡献。总结国际关系中利用敌人矛盾团结对敌的经验,这对人类的和平事业将是十分宝贵的。
    3.世界各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挑起侵略战争者必然灭亡。
    象当年的德日意法西斯集团曾陷入重重矛盾之中那样,任何霸权主义势力在它们企图控制世界的活动中,都必将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在全世界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发展中国家的国力的加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地繁荣昌盛,必将成为世界和平的稳定因素。因此未来的战争是有希望推迟乃至避免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