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叶菲莫夫:《美国史纲》,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76、170页(后面相同论点同该注)。 ②谢沃季扬诺夫:《美国近代史纲》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180页。 ③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2、33页。 ④同②第214页。 ⑤福克讷:《美国经济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0页。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823页。 ⑦《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文集》,纽约1961-1963年版,第六卷,第70页。 ⑧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关于公共信用、商业和金融问题文件集》,塞缪尔·麦基编,纽约1974年版,第173页。 ⑨同⑤第201页。 ⑩(11)《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文集》,第七卷,第308、309、314页。 (12)(13)(14)(15)同⑧第197-198、227-228、232、192页。 (16)约翰·C·米勒:《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新国家的成长》,纽约1964年版,第98-99页。 (17)同⑧第227页。 (18)同③第122页。 (19)同⑧第227页。 (20)(21)同③第62、167页。 (22)E·A·J·约翰逊:《美国自由的建立,华盛顿时代的政府和企业》,明尼达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76页。 (23)(26)(27)(28)(31)同⑧第276、238、201、191、184页。 (24)克劳克·G·鲍尔:《杰裴逊和汉密尔顿,为美国民主而斗争》,波士顿1953年版,第162页。 (25)同(16)第302页。 (28)同(22)第335-336页。 (30)(36)(37)(38)(39)(46)同⑤第332、289、291、290、264、271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第368页。 (33)《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文集》第四卷,第347页。 (34)理查德·B·莫里斯:《汉密尔顿和国家的建立》,纽约1957年版,第357页。 (35)(42)(47)同③第59、31、58页。 (40)本·巴鲁克·塞利格曼:《美国企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5页。 (4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65页。 (43)同(33)第847页。 (44)同②第253页。 (45)柯蒂斯·P·内托斯:《全国经济的出现,1775-1815》,纽约1962年版,第24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