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史学(4)
作者在书中对新的政治派别“绿党”和“替代者联盟”给予慎重的评价。但是,他强调指出,“问题在于即使将来‘绿党’和‘替代者联盟’发展成为彻底的反帝力量,成为真正的‘主要的反对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联邦德国的未来问题的解决,“首先要通过劳动群众和青年一代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的崛起”。 在联邦德国,有20多年的时间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流派在发表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著作方面几乎独占优势。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这种垄断局面才被打破。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与苏联和民主德国科学组织共同发表了集体著作《联邦德国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西欧:无产阶级的阶级战斗》(19)。作者中有:米斯、格恩斯、施莱夫施泰因、翁格和施泰因加乌斯。第一本书是叙述联邦德国1969年9 月罢工的大部头专著,编辑是施莱夫施泰因、翁格和施泰因加乌斯。书中指出,罢工决不是“共产主义宣传员行动的结果,而是由于客观的社会经济形势而产生的”。罢工表明,在联邦德国“资本主义制度耍政治手段的范围缩小了”,工人在1969年秋积累的关于一致行动的经验是“重要的教训,还需要长期加以研究和讨论”。 在最近几年关于联邦德国工人运动问题的研究性著作中,应该指出的有格恩斯和R.施泰因瓦尔德的《今天的反垄断斗争》和G.豪奇、K.皮克豪斯、K.普里斯特尔的《为35小时工作周而斗争》(20)。近年来已经开始研究八十年代上半期特有的“替代者联盟”的民主运动,这方面的著作当首推施泰因瓦尔德的专著《抗议运动》。 15年来联邦德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科学发展的主要成果是,它的威信提高了,研究的题材范围扩大了,新发现的文献材料已经通用于科学界,它同资产阶级史学和改良主义史学论战的进攻性明显地表现出来。 联邦德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思想在15年时间内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从形成阶段到成熟阶段。在联邦德国,历史书籍的新读者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寻找对过去的新解释以代替对过去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解释,力求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方法论来重新理解过去。资产阶级作者和改良主义作者不得不就德国史、德国工人运动史等一连串最重要的问题同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对话。在资产阶级史学方法论的基本理论产生危机的背景下,联邦德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科学的成就有特殊的意义。 摘自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5年第3期 注释: ①《卡尔·马克思属于现代》,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3年。 ②J.施莱夫施泰因:《论工人运动的历史和战略》,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75年。 ③B.冯·穆齐乌斯:《关于罗莎·卢森堡的传说》,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78年,第175页、第194-195页。 ④F.希策尔:《在霍夫布劳伊豪斯的谋杀》,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1年,第7页。 ⑤E.卡勒巴赫:《从布吕宁到希特勒》,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71年,第3页、第62-63页。 ⑥E.卡勒巴赫:《希特勒--这不是不幸事件》,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78年。 ⑦J.施莱夫施泰因:《关于‘社会法西斯主义’的论题》,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0年。 ⑧K.巴赫曼:《希特勒何许人也》,莫斯科,1981年。 ⑨K.巴赫曼:《1933年》,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2年。 ⑩R.奥皮茨:《法西斯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4年。 (11)K.沙布罗德:《莱茵和鲁尔的抵抗运动》,杜塞尔多夫,1969年。 (12)E.施密特:《黑暗中的星星之火》,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0年。 (13)M.雷曼:《决策。1945-1956》,莫斯科,第10页。 (14)G.菲施、F.克劳乌斯:《1945-1946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78年。 (15)K.施泰因加乌斯:《强国的复活?》,莫斯科,1981年。 (16)F.阿达莫:《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实质和政策》,莫斯科,1979年。 (17)K.沙赫特:《自由民主党。历史与政治》,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0年。 (18)H.米斯:《向右转?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后13年:总结和前景》, 莫斯科,1978年。 (19)《联邦德国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莫斯科,1978年;《西欧:无产阶级的阶级战斗》,莫斯科,1978年。 (20)W.格恩斯、R.施泰因瓦尔德:《今天的反垄断斗争》,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3年;G.豪奇、K.皮克豪斯、K.普里斯特尔:《为35小时工作周而斗争》,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4年。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