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斯大林(2)
二、斯大林的最大失误 然而,对上述情况斯大林并未予以置信。他在6月14日曾指示发表一项声明,指出同德国的冲突迫在眉捷的传说是无事实根据的蓄意挑拨,同德国的关系仍然处于正常状态。的确。苏联向德国的贸易交货直到6月21日至6月22日那个突变之夜仍在继续。撤消上述声明的秘密警告一个也没下发,这件事从苏联将军们的回忆中可以得到解答。实际上内容相反的警告却接二连三地发出。什么谨防挑拨离间啊、部队勿要展开呀、不要发炮啊、不要发出扰乱人心的情报啊,尽是这一类的内容。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属于德国的干扰情报。不过斯大林当时确实也曾下令某些部队转移到局势紧张的地带,然而既没进行总动员也没宣布戒严状态。危机已经逼近的警告送到各地司令部,那的的确确是在德军发起攻击之前两三个小时的事。这些部队还没到达作战部队和飞机场之前就已遭到了轰炸。苏军当时的装备、训练以及经验,无论哪一方面都比德军差得很远。况且是在士兵都在兵营中睡觉、许多校尉军官都在渡假的情况下,被迫开展还击的。 当然,我们还晓得另外一个类似的国家,那就是美国,它于同年年末在珍珠港遭到了日本的突然袭击。但是斯大林比罗斯福得到了更多的而且是优质的情报,至少是罗斯福并没禁止反日宣传,也没有把错误的安全观念灌输给人们。 斯大林为什么会不明真象呢?显然是他把英国发出的警告打折扣来考虑了,他认为是英国想把苏联也拖进对德的战争中去。至于其它的情报则是以把情况缩小的形式呈送给他的。斯大林似乎是被德国的有蓄谋的干扰情报所迷惑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被不敢向他透露逆耳之言的那些同僚包围住了。从朱可夫的回忆录中可以想见军情报部参谋戈里科夫将军并没把所有的真实情况都汇报出来。但为这件事还不能全面责备将军本人。因为他知道领袖所想的是德国不能进攻苏联,至少是一年之内不会发动进攻。他还知道仅仅在前几年按领袖的命令处决了数千名各级军官。讲真情是要担风险的。 关于1941年6月可以写出一大部剧本。德军已把攻击的目标瞄准, 苏联各级军官已经把危险性看穿。现场的情报人员已察觉到形势十万火急,甚至连德军进攻的日期都作了报告。不过当局对比并未作出任何反应。有几个军的司令员出于自己的责任感下令部队展开,海军也不失时机地作好了应急准备。然而,由于斯大林的固执,或者是情报不足,致使德军在各条战线上的全面战术奇袭几乎都获得了成功。 结果酿成如此悲惨的结局,斯大林究竟应负多少责任呢?西部的苏军在备条战线上的失败(实质是全军复灭),决定性的原因到底何在呢? 苏军的的确确是在睡梦之中遭到突然袭击的。虽说是在睡梦之中,带来的后果也是不相同的。理应作出有力的抵抗的部队在手忙脚乱地展开部署的时候或正在穿衣服的当儿就被压制住了。空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数百架飞机被拂晓的急袭毁于地面。有个苏联空军元帅估计在最初的日子里损失飞机一千多架。关于这些问题已无可争议,但是对于下面将要谈到的问题有的尚有争议的余地。即使笔者的解释有充分的根据,也许还会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第一,军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质的差别。苏联的飞机和坦克在总的数量上堪与德国相匹敌,然而苏联的飞机(例如伊·16战斗机、)与德国的梅塞施密特型飞机相比则望尘莫及了。当时虽然性能优良的飞机的生产已走上轨道,但配备于作战中的并不多,驾驶员连操纵这种飞机的技术还没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数量多又有何意义呢。这正如对着机关枪来摆弄弓箭一样。苏联的新型坦克T-36 启用之后就显得非常活跃,可是1941年6月那时的苏联坦克,无论装备方面或装甲方面都处于劣势。 第二,苏军在机动能力方面相当落后。拖拉机太少。由于燃料仓库严重地不足,燃料运输采用原始的方法,当时并没作好退却所需要的准备工作。司令员中如果谁敢提出在后方纵深地带修建油料仓库,很可能被指控为有散布失败主义和制造恐慌情绪。在这方面斯大林负有间接的责任。这样一来,结果是侧翼迂回的部队在退却之际不得不把所有的车辆和坦克丢弃。机动能力不强致使苏军在突围作战中失去了挽救战局的时机。况且,在德军前进中将电话线路切断时,因无线电不足,命令的传达相当困难,致使参谋人员与部队之间难于保持正常的联系。 第三、朱可夫等人坚持德军在数目上也占有优势这一看法。苏联政府在战争开始之前没有发布总动员令。驻防西部的苏军师团编制缺员,其它许多师团远离战场,未能及时发挥有效的作用。步兵在数量方面也处于劣势,所以质的劣势想用人海战术加以弥补也是枉然。苏联步兵主要是用普通步枪武装的,而德军是用自动步枪。德军进攻所选择的战区在数目上也占有压倒的优势。这一点应该说是无可争议的。 综上所述,斯大林应承担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苏军的司令员中多数素质不佳,是为了替补大清洗中被处决的人而勿忙提拔上来的。1941年6月22日以前这一阶段,三个主要方面军的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巴甫洛夫、基尔波诺斯充其量只能有二级指挥官程度的指挥能力。在下一级的军的组织里,干部只受过最低的训练,或者让根本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担任指挥。面对必须拿出拿破伦那样的才干这一现实,所以他们多数人的失败是不足为奇的。当然,也有几个有能力的人物居于指挥地位,逐渐从经验中学到了东西,使指挥员的素质有所提高。然而那毕竟是遭受惨重的损失以后的事情了。 最后,是士气。有几位苏联将军谈到苏军将军同各级军官和士兵之间的关系缺少相互信赖。这是由于有相当多的军官不久前曾遭到逮捕。其次是部队临战准备与宣传工作不力。再就是对德国的工人阶级抱有幻想,认为德国的工人也许不会采取攻击行动。人民对苏维埃体制虽然也存在一些不满情绪,但最初遭受挫折并不是由于人们拒绝参战的缘故。在大批投降发生之际,从那种绝望的现状中可以找到解释。如果人们能够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样的遭遇,他们也许会更加积极地艰苦奋战。他们是吃尽了苦头才尝到了嗞味。许多居民,甚至犹太人对于生活在德国人的藩篱之下都不以为然,所以不肯撤退。待他们了解到德国人是怎样以“下等人种”对待他们的时候,已悔之莫及。苏联对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从1939年以来就沉默下来了。 不管苏联领导人的打算如何,精良的德军必然旗开得胜,可以说是注定了的。丰富的军事经验、优良的训练与教育水平、部队的传统素质、高超的技术,再加上强大的工业基础,各方面德国都占上风,主动权掌握在攻击的一方。 苏军节节败退。南部战线虽然在短期内坚持住了,而北部战线和西部战线开战伊始就被击溃了。于是德军长驱直下,到发起进攻后仅仅六天的6月28日, 德军就控制了波罗的海沿岸各个国家。然而斯大林却一直保持着沉默的状态。人们都以为他感到失掉一切已陷入绝望之中。那确实是引人注目的沉默。宣战的无线电广播是责成莫洛托夫代行的。后来,斯大林终于开口了。1941年7月3日他面对广播讲话了。他谈到了山穷水尽的危险,宣布要焦土作战,号召彻底抵抗。以后在11月7 日的演说中斯大林又提到了俄罗斯的伟大的先辈,有在13世纪打败条顿骑士团的涅夫斯基,有在14世纪打败鞑靼的顿斯科依,有分别在土尔其战争与拿破伦战争中建树战功的苏沃罗夫和库图佐夫。这可以看作是战前已经开始的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宣传转折的高峰。危险关系到国家的存亡问题,希特勒如果取得胜利,德国的残暴将把何种灾祸加到人们的头上,已洞若观火。一切人力和所有的物力都要为神圣的俄罗斯而动员起来,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全国各个阶层的人民都响应了这一号召。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