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斯大林(3)
三、战争的领导者斯大林 斯大林镇定下来,罢免了几个无能的将军,处决了一些军官。随后任命一批强干的人负起指挥责任。他亲自担任总司令,他的幕寮与总参谋部同格,并且具有比总参谋部还高的权利。最近公开发表的大量军事方面的回忆录描写了作为司令官角色的斯大林。大家一致公认他确实挑起了指挥的重担。他听取别人的意见,但自己作出决定。绝不象赫鲁晓夫在反斯大林热过火时所夸张的那样:是一个靠地球仪指挥作战的胡涂虫。当然失误还是有的。但把失误完全归咎于斯大林一人也是不公正的。尽管导至胜利的计划都是根据下级司令部的提案制订的,然而采取何种行动则是总司令个人的事了。 1941年7月初,现实迫使斯大林必须后退。 大批的部队和大量的武器已经损失掉了。从危险地带疏散工厂设备的工作已大规模地展开,但许多工厂不能转移,因为从搬迁到恢复生产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当时生产的损失和交通线的毁坏使得工业生产力下降,补充损失的武器使之达到平衡一时还难于作到。苏军在斯摩棱斯克一战钳制德军取得成功,但在北方战线一令退到列宁格勒,这个城市在战争爆发后六个月就被包围了。在南方苏军撤退到第聂伯河,在基铺压住了阵脚。乌克兰南部的军从遭受挫败被围困在乌曼附近。中央战线的装甲部队南进时背后受到从基铺方向来的威胁。德军把包围圈合拢起来,苏军的大军团事实上遭到全军复灭。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及其幕寮,以及基铺的党的领导的全体,试图在东边突围未果,结果全部战死。这次惨重的失败使得哈尔科夫和顿涅茨煤矿等工业地区失去了防御能力。 德军从那以后向莫斯科发起进攻。这时苏军横贯首都周围的两条主要交通干线配置了两个军团(方面军),组成了强而有力的防卫线。但是,由于这两支部队缺少机动兵力和航空兵力,在德军包围战中不仅吃尽了苦头,而且向前推进过了头。两个军团大部被围困在维亚兹玛附近,1941年10月初又吃了一次败仗。被包围的部队在一两周后避开了敌人的注意试图突围,但人员和装备已损失殆尽。在这段时间内德军前沿与莫斯科之间的中间地带几乎形成真空状态,有抵抗能力的部队事实上已不存在。斯大林命令列宁格勒的朱可夫担当起防卫任务。 10月16日对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下达了迁往古比雪夫的命令。市民之间引起了骚乱。德军占领加里宁后向莫斯科挺进。从西北方向进击的军队已捣现今旅游者所能看到的修建了纪念防护栏的地点(在莫斯科国际机场和莫斯科市之间),形势确实达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正是这时才越发显出了斯大林的伟大,他根本没离开克里姆林宫。11月7日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斯大林检阅了参加十月革命节庆祝活动的部队的阅兵式。斯大林不顾将军们迫不得已的补充兵力的请求,还是保留了充分的预备兵力,把这些兵力调到莫斯科部署了大反攻。冬季来临了。德军由于过分自信,连棉衣都没充分准备。朱可夫的兵力在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完成了强有力的防守任务。苏联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德军的残暴使苏军士气大振。象1812年他们的先辈那样人人都一往直前奋战到底。“俄罗斯国土虽然辽阔,但是没有我们后退的余地,因为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德国的损失有增无己。面对希特勒宣称已被粉碎了的军队的大反攻,德军束手无策了。12月份苏军的攻势迫使各线的德军后退了100公里。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斯大林想迫使德军继续后退,部署了1942年的作战计划。然而由于势力的对比对他仍然不利,因而进攻的尝试遭重大损失而告失败。1942年哈尔科夫一战南方方面军完全崩溃,以及基铺的失守恐怕要由斯大林承担责任。斯大林的幕僚都非常了解,他的想法一旦形成决心,如想变更是极其困难的。以后德军渡过顿河向罗斯托夫挺进,侵入了肥沃的库班草原和高加索丘陵地带。斯大林再一次感到了危机的严重。他发布了严格的命令:未经许可而退却者一律处决。 1942年8月德军继续向前挺进,直逼斯大林格勒近郊。 这时苏联生产安排的不平衡现象已逐渐得到纠正。到1942年末已经能够生产出比德国更多的飞机和坦克,而且在性能方面也不断地改进。局面的改观是全靠人民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艰苦努力换取来的。那种牺牲究竟多大,是西方各国难以理解的。由于最好的农业地区被敌人占领,加之运输线紧张,食粮得不到满足。在后方多数人是忍饥挨饿,在超员的住宿地几家人挤在一所房子里。工作长时间地加班加点,受军队式的纪律约束。消费品的生产停止下来,生活必需品几乎得不到。象这样以只有完成战争高于一切为目的的国家再也找不到先例了。当然斯大林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如果离开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也决不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1942年11月,苏军加强了攻势,使战局为之一变。鲍卢斯的第六军被包围,意大利军和罗马尼亚军崩溃,德军南部战线出现了大的漏洞。老练的冯·曼斯坦因从北高加索把他的部队仓惶撤走退到西部去了。希特勒不准鲍卢斯退却,意欲助其突围,结果失败。1943年2月2日鲍卢斯投降了。这对苏联红军和斯大林大元帅来说是巨大的胜利。 斯大林本人并不到前线去。他通过“最高司令部”的代表按他的布置来控制和监督一切重要的战役。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都曾多次担任过这一职务。政治方面的统治权集中于国防委员会,事实上是代行党和国家的职权。由于其成员中的大部分以后都栽了筋斗,所以在苏联斯大林时代以后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都没提到这个机构。提一提那些成员的名字还是有价值的。那就是斯大林、莫洛托夫、贝利亚、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等五人。他们分管各个重要部门,贝利亚管公安,马林科夫管兵器生产,等等。政治局的几个委员实际上都担任了方面军的首席政治工作人员。例如,日丹诺夫到列宁格勒、赫鲁晓夫去斯大林格勒后又到乌克兰。(波列日涅夫当时在高加索的第十八军。) 在这以后战争几乎是在俄国军队连战皆捷的形势下进展的。唯有一次在1943年5月德军的反攻相当成功,再次攻占了哈尔科夫,但很快又失守了。1943年8月德军又发动了最后一次大战役,即所谓的“堡垒”行动,试图把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地带突破。苏军事先得到了情报,采取了必要的部署,所以这次战役也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此后,苏军已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于1944年内开进了波兰和巴尔干半岛,胜利已经在望。德军在盟国于1944年6 月法国登陆之前早已进入全面撤退状态,所以斯大林自豪地总结说苏军自己担当了战斗的主力,这并不奇怪。苏联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仅列宁格列一个城市的死亡者的数目就比战时由于种种原因而死亡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总数还要多。苏军阵亡的人数肯定有1000万左右,死于德国战俘营中的恐怕也有300万人。此外,大概还有1000 万居民被法西斯杀害或因饥饿而死去。 1945年4月到5月期间苏军攻进柏林,在易比河与美军会师。 莫斯科举行了盛大的祝捷会和大规模的游行检阅。在站在列宁陵墓上向受检阅者敬礼致意的斯大林的脚下,一面面缴获的德军军旗被扔到那里了。 斯大林的名字已经和把俄国从毁灭的深渊引向胜利这一事实联系在一起了。在国内斯大林得到了因大清洗而吃过苦头的人的谅解,在国外也得到了很高的声望。 作为战争领导者的斯大林,虽在战争初期曾一度神经慌乱,但后来终于紧紧地抓住了军事领导这一环。尽管有几次悲剧性的大的失败,然而他的韬略最终已得到证实。在1941年和1942年濒临灭亡之际,他领导苏联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战斗,终于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本文系英文版《Stalinism and after》一书中的一章。译者系根据和田春树、中井和夫的日译本翻译的。翻译时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