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民族国家,合理谋利的思想意识,工商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和走向成熟的君主立宪制度,和平的国内环境,以及积极的对外殖民扩张,使英国具备了诸多优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才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它在此前所积蓄的力量喷薄而出,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在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英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并且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脚步,使其殖民地几乎遍及世界的整个角落,成为其他任何国家难以企及的“日不落帝国”。在国家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英国国内的政治制度也不断走向完善。现代代议制民主制度通过历次议会改革得到发展,两党制逐渐形成并确立,以文官制度为标志的政府行政体系也率先在英国建立起来。因此,英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 然而历史的现实是,当最强者不能一直保持其领先发展的速度时,便免不了被其他国家所超越。到19世纪末期,英国的发展速度明显地相对落后。而且,几个世纪的发展虽然给英国带来了无比的荣耀,但也使它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一方面,面对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当德国、美国等国家抓住机遇迅猛发展时,英国却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它没能及时地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并适时地进行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失去其经济优势的同时,又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另一方面,庞大的殖民帝国给英国带来了保护和发展殖民地的巨大责任。殖民帝国愈加强大,殖民地带来的问题愈加复杂,帝国就愈加成为它不堪其累的负担。英国曾经引以为豪的荣耀,已被时间打磨失去了昔日的荣光,然而又不能及时进行新一轮的变革,便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 紧随其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及期间的经济大危机,给英国的经济以致命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它的经济已经处于“破产”的境地。然而,战后英国虽然作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甚至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但由于“英国病”的长期困扰,及各种政策在后期越来越表现出来的问题,其经济一直没有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50年代后期,英国终于落入二流国家的行列。而且,英国的殖民帝国在二战之后几乎是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面对自身实力的下降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英国尝试将无形帝国变为有形帝国,以保持自己在殖民地的利益。然而,面对二战之后民族解放的浪潮,英国无可奈何失去了它一度以之为生命线的帝国。帝国的解体和经济的衰退同步发生,英国被迫退回到了欧洲。而昔日帝国辉煌的旧影仍在,英国一时难以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在经历多次的曲折之后才不得不加入欧共体。尽管英国要彻底摆脱曾经的光环需要时间,但回归欧洲,回到它的出发点,这是它别无选择的道路。 英国经济的发展与其帝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同起伏共进退的。两条线索相互纠缠,两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一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打破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英帝国史之间的孤立状态,将两者的研究有机结合,力求阐明彼此的互动关系,对这个重要课题作出了开拓性的研究。这是该书的第二个重要特色所在。 资本主义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对原料和商品市场的需求,必然带有向外扩张的特性。而英国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其对外部的原料与市场的需求显得格外迫切,所以英国的资本主义从最初便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对外扩张性。 早在伊丽莎白女王时期,英国就在王室的支持下,以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力量为依托,大肆展开了海上贸易和海外扩张。他们一方面在海上劫掠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船直接掠夺财物,另一方面通过海上探险开始进行海外扩张,在地中海和东印度进行商业贸易开发,建立商业据点,在纽芬兰湾进行渔业开发,并在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开拓殖民地。随后又先后通过多次战争打败荷兰和法国,建立海上霸权,初步建立了第一帝国。这一时期英国的扩张所带来的大量的财富积累为其进行经济上的巨大变革积累了资本,而市场的扩大必将刺激它提高商品生产能力。这实际上为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海外扩张与贸易并不是惟一的促成因素,但它却是英国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的最直接动因。工业革命带来的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英国的国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由商业资本主义过渡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对于原料和市场需求的急剧增加。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将其扩张的触角伸向了全世界。英国在之前建立的以北美13个殖民地为中心的“第一帝国”已经随着美国的独立而瓦解,而这一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和自由贸易思想的指导下,英国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帝国。这个第二帝国以印度为基石,殖民地地遍及全球,保证了英国的原料供给、商品市场,也保证了英国的自由贸易的畅通无阻,而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英国辉煌的最重要见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