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简论俄国向西伯利亚、千岛和阿拉斯加的扩张(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 王春良/李蓉 参加讨论

四、1905年沙俄丧失库页岛南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东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1904-1905年日、俄帝国主义为争夺远东霸权,即争夺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殖民统治而发生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以1904年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舰队突然袭击中国旅顺口和朝鲜仁川港的俄国舰队而爆发。1905年1月,日军攻占俄国“租借的”旅顺口军港。5月,日本海军歼灭俄军调到远东的波罗的海舰队。列宁写道,俄国“现在连最后的赌注也输掉了。”经过两天的战斗,拥有12000-15000名海军人员的20艘俄国舰队,有13艘被击沉和消灭,4艘被俘。只有1艘(“金刚石”号)幸免于难开抵海参崴。海军人员牺牲过半,……而整个日本舰队在战斗中却未受巨伤,总共只损失了8艘鱼雷艇。”[16] (P457)但在整个战役中,日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其军队人员伤亡病者达数十万。日军军医署长基普克公布的伤亡人数有:“阵亡47387人,伤172425人,总共219812人。伤、亡、病的总数共达554885人,有32万病伤人员送回日本。在东京荣誉公墓中埋葬着60624名阵亡者,此外还有74545人死于病伤。……伤亡总数占总兵力的14.85%。”[17] (P118)而列宁认为,日军先后对旅顺口发动三次激烈的总攻,其“死伤总计近六万人。”[16] (P32)
    1905年8月12日,《英日第二次同盟条约》签订。该条约规定:“关于现在之日俄战争,英国仍继续保持严正中立,若有他一国或数国加入对日本作战,英国即行援助日本共同作战,至于媾和亦以相互之同意行之。”[18] (P197)日本的对俄战争得到英国的支持。在美国的调停下,1905年9月5日,日、俄签订《日本和俄国和平条约》,即“朴次茅斯和约”。日本迫使俄国将俄国夺自中国东北的权益中的中东铁路长春以南至大连段(南满铁路),旅顺口和大连的租借权等转让给日本,并使俄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割让库页岛南部。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俄罗斯帝国政府在中国政府的同意下,将旅顺口,大连和其他邻近的领土和领水的租借权和有关或成为租借权一部分的一切权利、特权和特许转移和转让给日本帝国政府。”“俄罗斯帝国政府约定在不需要补偿和在中国政府同意下,将长春(宽城子)和旅顺口之间的铁路和一切支线,及在该地区的属于铁路的一切权利,特权和财产,以及在上述地区的一切属于或为铁路利益经营的煤矿,转移和转让给日本帝国政府。”“俄罗斯政府将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邻近该岛的所有岛屿,以及在该地区的所有公共工程和财产永久和全部割让给日本帝国政府。以北纬50度为这块被割让领土的北部边界。该领土的确切的定界将按照本条约附加条款第二条的规定矛以确定。”[19] (P226)
    对日俄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俄国全权代表谢尔盖·尤里维奇·维特认为,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了,但在外交上却获胜了。维特说:“日本虽然要求12亿元的赔款,但俄国一个卢布也没有支付;残存的舰队也没有让与;铁路割让也从所谓哈尔滨以南改为长春以南;至于库页岛,只是把南半部割让给日本了。”[20] (P4)而日本政府之所以接受这一条约,正如日本政府给日本全权代表小村寿太郎的指示中所言:“即使(日本)得不到赔款,也要媾和。因为政府首脑部门深知,从军事及财力上看,日本已不能再继续进行这场战争了。”[20] (P4)而日本国主义分子“却想得到20亿元的赔款,得到整个库页岛和滨海州。”因此,1905年9月1日,“日本《万朝报》载文说,小村归国之时将下半旗迎之,让他无脸见人,小村全权代表丢尽了战胜国日本国民的脸,要小村脸对媾和负全部责任。”[20] (P5)由此可见,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是何等猖狂。
    列宁认为,日、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世界历史新时代主要历史标志”之一。[21] (P104)俄军的失败,是沙皇政府“愚蠢、罪恶的殖民冒险政策、使专制制度陷入了绝境。”旅顺口的陷落给沙皇制度的罪行作了一次最伟大的历史总结。”[16] (P32)俄国在战争中的失败,使俄国“面临的不仅是军事失败,而且是专制制度在军事上的彻底崩溃”,致使“日本人夺库页岛和海参崴现在只是时间问题了。”[16] (P451)朴次茅斯和约签订,库页岛南部便被日本帝国主义所攫取。
    日俄战争主要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使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遭受到惨重的战祸灾难。而且在战争结束后,中国和朝鲜继续受到帝国主义的宰割和殖民统治压迫。
    五、1945年8月苏联占领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了反苏武装干涉。1918年1月12日,日本参谋本部便派遣军舰闯入符拉迪沃托克港(海参崴)。同年8月2日,日本政府发表《西伯利亚出兵宣言》,当即向海参崴派出日军两个师团计1.2万人。[22] (P286)。随后不断向西伯利亚增兵,最多时达7.3万名。“贝加尔湖以东所有村镇都有日军。从海参崴到赤塔,不论是西伯利亚铁路,也不论是中东铁路,各个车站都挂上了日本国旗。”[23] (P191)此时,帝国主义国家还企图“国际共管”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1919年1月26日中国北京政府关于中东铁路问题的严正声明指出:“此次各国委员会拟统一西伯利亚、乌苏里、东省各路,但东省路性质与前二路不同,该路系中国政府委托道胜银行承造,为中俄合办之事业。现俄因内乱,无力完全管此路,中国自应根据东清铁路合同,自行接续管理,第三国不应干涉。”[24] (P458)1920年3月发生了苏俄红军游击队围歼日军的庙街事件(尼港事件),日本政府以此事件为借口,不仅再次掀起反苏反共宣传,而且于1920年7月29日派日军占领了库页岛北部。[25] (P10)在帝国主义反苏武装干涉失败后,侵驻苏俄滨海州和海参崴等地的日军至1922年10月25日才撤离完毕。至于侵驻库页岛北部的日军,直到1925年1月20日签订《日苏、关于规定两国关系基本法则的条约》以后的5月15日才撤走。[26] (P496)苏联恢复了对库页岛北部的领土主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并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提出的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其中包括库页岛南部交予苏联),……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27] (P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