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纳粹德国的“和平倡议”(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程文进 参加讨论

可以看出,美国在慕尼黑会议后一直反对纳粹德国进一步的侵略扩张,因此,对于纳粹德国在保留侵略波兰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所谓“和平倡议”自然不能接受。1939年10月初的美国国内盖洛普民意测验也表明,对于希特勒的所谓波兰问题已经解决,英法已经没有理由继续与德国作战的说法,86%的被访者表示了反对。[17] (P186)
    美国拒绝纳粹德国提出的“和平倡议”,与它当时所推行的援助英法等国遏制德国的政策也有密切关联。慕尼黑会议后,美国在反对纳粹德国进一步侵略扩张的同时,还意图通过加强与英法等国的合作来共同遏制德国。1939年1月4日,罗斯福总统就在国会咨文中强调,如果独裁政权联合起来对民主政府发动攻击,那么,民主政府必须团结一致进行回击。[18] (P165-166)因此,在面对纳粹德国的“和平倡议”时,美国必须考虑英法等国对德国“和平倡议”的立场并与它们保持一致。
    1939年10月8日,在讨论如何回应纳粹德国“和平倡议”的国务院会议上,国务卿赫尔便指出,美国此时发出和平倡议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希特勒不会放弃波兰来换取和平,而盟国也不会以让德国拥有波兰作为交换条件来实现和平。另外,盟国很难同意与德国达成将巩固希特勒政权在德国国内地位的“和平”,也不会相信希特勒所做的保证。美国此时提出和平倡议还可能会把英法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即要么接受希特勒的条件,要么承担拒绝和平、延续战争的责任。[7] (P711)根据助理国务卿伯利的记载,这次会议最后一致认为,虽然应该缔造和平,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在英国和法国有所表示之前,美国不能采取行动,也不能向他们提出建议。目前,美国必须等待和观望。[19] (P264)而等待的结果就是法国和英国都公开拒绝了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倡议”。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在10月10日的广播演说中表示:“我们拿起武器来反对侵略,只有到了确实能够保证集体安全,不会再每隔六个月就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放下武器。”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则在10月12日发表声明:“对于以赦免侵略者的罪恶为前提的和平条件,我们无法接受。希特勒总理在演说里提出的建议是模糊的和不可靠的,而且根本没有提到纠正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铸成的错误问题。”[20] (P274-275)这样,美国更加不会理睬德国的“和平倡议”了。
    【参考文献】
    [1]William L. Langer, S. Everett Gleason. The Challenge to Isolation 1937-1940[M]. New York, 1952.
    [2]威廉·夏伊勒。 第三帝国的兴亡(中册)[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3]William L. Shirer. Berlin Diary: The Journal of a Foreign Correspondent1934-1941[M]. New York, 1941.
    [4]C. A. 戈尼昂斯基等。 外交史(第四卷,上册)[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5]Denys Smith. America and the Axis War[M]. London, 1942.
    [6]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39( Vol. 1) [Z]. Washington, 1956.
    [7]Cordell Hull. The memoirs of Cordell Hull ( Vol. 1) [M]. New York, 1948.
    [8]罗伯特·达莱克。 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上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Documents on German Foreign Policy 1918-1945( Ser. D, Vol. 8) [Z]. London, 1954.
    [10]Patrick J. Hearden. Roosevelt Confronts Hitler: America' s Entry into World War II[M]. Illinois, 1987.
    [11]Wayne S. Cole. Roosevelt and the Isolationists[M].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3.
    [12]Charles Callan Tansill. Back Door to War: The Roosevelt Foreign Policy 1933-1941[M]. Chicago, 1952.
    [13]Saul FriedlK5Q212.jpgnder. Prelude to Downfall: Hitler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39-1941[M]. New York, 1967.
    [14]Manfred Jon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A Diplomacy History[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4.
    [15]James W. Gantenbein. Documentary Background of World War II 1931-1941[Z]. New York, 1948.
    [16]U. S. Department of State. Peace and War: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1931-1941[Z]. Washington, 1943.
    [17]George H. Gallup. The Gallup Poll, Public Opinion 1935-1971( Vol. 1) [Z]. New York, 1972.
    [18]B. D. Zevin. Nothing to Fear: The Selected Addresses of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932-1945[Z].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46.
    [19]Adolf A. Berle Beatrice Bishop Berle, Travis Beal Jacobs. Navigating the Rapids1918-1971[Z]. New York, 1973.
    [20]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 外交史(1919-1984年)(上册)[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