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人的宗教信仰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特别是普通工人群众的宗教思想已经完全不能为原有的国教戒律所束缚,工人的宗教热情没有降低,但传统的宗教观念却在变化,英国国教越来越面临挑战,英国学者断言,英国已经进入到一个“后基督教时代”。当然,工业革命并没有加速世俗化,并没有加速英国宗教的衰落。正如吉尔伯特所说:“现代化工业环境却似乎对于向宗教发难缺乏兴趣,而对宗教信仰却很积极”(注:A.D.吉尔伯特:《后基督教英国的形成--现代社会世俗化史》(Alan D.Gilbert, The Making of Post-Christian Britain, A History of the Secularization of Modern Society),朗曼出版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54页。)。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由于工业革命使一些“边缘地区”的“边缘宗教”在自己的轨道上自行发展,18世纪英国宗教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了。 应该说,英格兰敌视天主教的历史由来已久,其表现之一是把天主教徒排除在多数公众生活领域之外。但是,从1800年起,罗马天主教经历了茁壮的成长。在英格兰,这种成长是英国天主教本身发展和大量爱尔兰移民流入的结果。到了19世纪20年代,关于罗马天主教徒是否有权成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成员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注意,最后终于在1829年决定给予天主教徒平等的权利。从此,不仅罗马天主教徒成为该民族的合法组成部分,而且所有的不信奉国教者也都取得了合法权利(注:皮特·范·维尔·哈特姆特·莱布曼:《民族与宗教视角中的欧洲与亚洲》(Peter van Veer Hartmut Lebmann, Nation and Religion Perspectives on Europe and Asia),新泽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到了20世纪,天主教甚至成为英国最大的独立教会。因此,从19世纪起,英国宗教多元化已经扩大到天主教。 事实上,自19世纪80-90年代以来,英国就已经不再是基督教的一统天下,新教在各个方面都开始受到天主教和其他非基督教信仰的挑战,宗教多元化的现实已经为人们所接受。1880年,无神论者布雷德洛(Bradlaugh Chades)入选下议院议员,尽管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但还是在1886年得到公开承认,从而使宗教少数派成员有了完全公民身份(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到了20世纪,英国国教已经同意放弃它的部分特权。部分废除国教特权并不意味着国教与国王关系的松弛,对于其他宗教来说,特别是天主教,其地位仍然是与国家政治相疏远。例如,其他基督新教宗派不得不等到1947年才有机会进入BBC宗教广播。据说查尔斯王子仍然被禁止参加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私人弥撒。仅仅在1995年,在英国天主教教阶制恢复后的大约一个半世纪,英国女王才第一次参加天主教活动,当时仅仅是为天主教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00周年纪念组织的庆典所进行的一次晚上祈祷。所以,要说宗教信仰与政治制度绝对分离的世俗化还远远没有达到(注:皮特·范·维尔·哈特姆特·莱布曼:《民族与宗教视角中的欧洲与亚洲》,第141页。)。 英国宗教多元化历经了起伏不定的过程。在最近的一份名为“教会与礼拜者:1700年以来不列颠群岛教会形式的发展(Churches and Churchgoers: Patterns of Church Growth in the British Isles Since 1700)”的研究报告中,罗伯特·柯里(Robert Currie)、李·霍斯利(Lee Horsley)和阿兰·D.吉尔伯特(Alan D.Gilbert)把英国教会组织的发展和衰落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增长阶段(progressive phase)”。在这个阶段,宗教组织伴随社会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张。第二阶段为“边缘阶段(marginal phase)”。在这个阶段,教会已经基本固定,或者趋于衰落,这时宗教组织仍通过更有效的方法,诸如稳定成员、拉教徒的子女入教等各种做法在边缘地区发展,以保持相应的地位,所以,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为边缘增长阶段。第三阶段为“退化阶段(recessive phase)”。在这一阶段,随着宗教组织吸收外界人员的能力显著降低,宗教组织开始衰落。通过不断吸收拥护者与孩子教徒所建立起来的对宗教组织的信任感开始丧失,并因此失去了一批坚定的拥护者。最后,第四阶段为“残破阶段(residual phase)”。在这个阶段,宗教组织在更广阔的社会中事实上已不存在拥护者,因此几乎没有什么自然增长,教徒自信心严重丧失,成员也极不稳定。这样一个缓慢的、带有严重损失的倒退阶段扩大了教会的损失,并带来了宗教组织有可能灭绝的局面。从时间上看,第一阶段即发展阶段大约在18世纪福音派运动恢复以后产生的显著增长;第二阶段即边缘增长时期大约发端于维多利亚时代(1819-1901)初期,并持续到一战;第三阶段即倒退阶段则从一战以后持续到大约1960年;1960年以后进入第四阶段,即大多数教会进入残余时期(注:A.D.吉尔伯特:《后基督教英国的形成--现代社会世俗化史》,第78-79页。)。 西方学者的分析是针对英国新教的发展的,事实上,在1960年以后英国基督教(新教)进入所谓“残余时期”的同时,其他宗教,如穆斯林和天主教却是在发展和壮大当中。因此,即使1960年以后出现衰退,就整个英国宗教形势而言,教会势力和人们信仰宗教的势头并没有减退,所不同的只是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虔诚,而是在更加世俗化的概念和观念中走人生之路,同时把上帝放在一个神圣而又更加虚无缥缈的地位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