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少数民族历史人物也给予相当重视。在《清史卷》四十八篇传记中,满族十九人,占39.6%,这是清史的特点,也是白先生重视民族史的表现。对于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如多尔衮和鳌拜,作者也提出独到见解,认为多尔衮是“清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6](P98),对鳌拜则作出了“功过参半”的公正论断。这些评价是在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之上得出的,是考察了传主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之后得出的,而不是拘泥于某一时期、某一事件的片面结论。这也是白先生一贯强调的通史思想的具体反映。 白先生主编《中国通史》的指导思想是:要做到将反映历史规律性与反映历史丰富性结合起来,不仅写出各朝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史实,显示历史演进趋势和阶段性特点,而且要反映各个时代历史发展的各种条件、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特别要突出人的活动,因为人的活动集中体现历史的规律性与丰富性、复杂性、生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经济因素决定历史运动的根本方向,但个人活动也能局部地改变历史的面貌和结果,经济条件的规律性也往往通过人物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在《中国通史》中增加人物传记,这是白先生从“通史”认识出发,通过历史人物反映时代特点及人的创造历史的作用,使多年来通史著作中没有完整人物形象的缺陷得到弥补,也是我国通史编修的重大改革。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集中了一代人的智慧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中国数千年历史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堪称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的“压轴之作”。这部巨著对中国历史特征的揭示将有助于读者“弄清楚我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原文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刘先照。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一代开拓者[A].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编。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C].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285-299. [3]白寿彝。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12. [4]陈振。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谈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的一点体会[A].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编。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97-406. [5]吴怀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新时期的通史编撰--再读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卷[J].史学史研究,1997,(2):9-14. [6]周远廉。孙文良。中国通史·第十卷(下)[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