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大战略、遏制战略与隐蔽行动等诸战略(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白建才 参加讨论

3
    根据战略学理论,大战略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是个复杂体系。它犹如一座金字塔,其下有各个层面的战略为基础,“是由各个层面具体的战略架构起来的。”[10](P251)按照法国著名战略理论家博弗尔的解构,大战略体系至少包括三个层次:大战略(他称为“总体战略”)位于金字塔顶端,它决定各个领域战略的目标,并整合其行动;其下为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战略(他称为“全面战略”),其功能为在本领域内分配任务和协调行动;在每一领域内,又有许多不同战略用以指导各种不同活动。[1](P30)总之大战略体系由大战略和各个领域的战略及其众多子战略构成,它以众多战略及其子战略为依托,统领着众多战略和子战略;这些战略和子战略则依据大战略制订并以大战略的目标为最终目标。
    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既然要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并综合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以及军事力量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就必须依据不断变化着的形势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战略,使其战略手段具体化,使其战略目标通过这些战略得以实现。威慑战略、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以及隐蔽行动战略等便是这样一些战略。
    贸易管制战略属经济战略,是冷战爆发后不久杜鲁门政府即制定、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遏制战略,旨在通过管制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与苏联集团的贸易,禁止向苏联集团出口战略物资,以阻止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并最终实现遏制大战略的目标。早在1946年冷战尚在酝酿之中,美国众议院“战后经济政策计划特别委员会”就提出,“为了防止苏联集团军事力量的增长”,应该实行“范围广泛”的出口管制。[15](P83-84)1947年12月17日,成立不久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其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即通过了《对苏联东欧的出口管制》的重要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美国的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16](P512)。这就制定了贸易管制战略。1949年2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出口管制法》,规定美国实行出口管制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美国的外交政策,帮助履行美国政府的国际责任;要求美国政府尽可能与盟国合作,共同实施出口管制;利用美国的经济资源和在与共产党国家贸易中的优势,推进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目标。[15](P104)这就把贸易管制战略以国会立法的形式最终确定下来。根据这一战略,美国商务部制定了严格的出口许可证制度,规定凡是从美国出口到苏联集团和西欧国家的所有物资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之后美国政府又通过威胁利诱等手段,迫使和苏联有着传统贸易关系的西欧盟国加入到贸易管制的行列来,于1950年初共同成立了一个“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出口管制清单并付诸实施。由于对苏联集团实施了严格的贸易管制,东西方贸易锐减,如1948年时美国对苏联的出口额尚有2700多万美元,到1952年时锐减到只有1.5万美元。之后随着冷战态势的变化,东西方贸易关系时紧时松,但美国从来没有放松对能促进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战略物资的管制,作为美国推行贸易管制战略有力工具的“巴统”组织也只是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于1994年宣告解散。美国的贸易管制战略事实上把苏联集团排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外,从而严重延缓了苏联集团经济的发展。
    和平演变战略既是一种政治战略,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战略。事实上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和NSC68号文件中已经提出了这一思想,即“在苏联制度内培植破坏力量,使克里姆林宫至少能改变其做法,遵守公认的国际准则”,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则明确提出。其时苏联的内外政策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表现出某种非斯大林化和改革开放的迹象,美苏关系开始解冻。在这种情况下,1955年1月31日,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利用苏联和东欧卫星国的弱点》(NSC5505/1),决定要“通过利用不满和其他麻烦,谋求制造和增强民众及官僚机构对苏联政权的压力,以促进苏联政策和行为的演变……”,要“继续保持反对苏联制度的基本立场,继续说明其邪恶,但强调演变而非革命”。[17](P21)这是美国政府在对苏联东欧的重要政策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促使其演变,把演变“正式确立为美国的一项目标”。[18]1956年6月29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又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5607号文件《关于东西方交流的政策》。文件明确规定,美国对苏联集团的基本战略是:1.“促进苏联内部的演变,使其政权放弃掠夺性政策,谋求实现苏联人民的愿望而非国际共产主义的全球野心,并逐渐成为依靠民意而非专制警察权力的政权”;2.“促进欧洲卫星国的演变,使之摆脱苏联控制”。[17](P243)那么,如何促进苏联东欧“演变”呢?即如文件标题所示,通过改变过去相互封锁、隔绝、对峙的状态,加强双方在人员、信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使苏联东欧的官员、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了解和倾慕美国的富裕生活、自由民主,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促使他们逐渐改变本国的政策和体制。在这里,目标是明确的,是要促使苏联东欧“演变”;手段是和平的,是通过加强“东西方交流”。这实际上是要在和苏联集团的冷战对抗中充分发挥美国“软实力”的效用。和平演变战略最终确立。这一战略一经确立,便成为美国对苏联集团遏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柱,在最终促使苏联东欧在80年代末发生剧变中发挥了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
    威慑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新灵活反应战略分属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里根政府的军事战略,这些军事战略是遏制大战略的强大后盾和基本支柱。美苏对抗首先是建立在双方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如果双方军事实力悬殊,这种对抗就难以存在,因此双方都把发展军事实力当作头等重要之事。同时,美国要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首先必须炫耀其武力,并建立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大军事同盟,使苏联望而却步。特别是在核时代,如何综合运用常规军事力量和核力量遏制苏联的扩张,而又不引发核战争导致双方乃至人类的毁灭,成为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这就决定了军事战略在遏制战略中的地位。冷战期间,由于双方激烈的军备竞赛,军事实力对比不断发生变化,你消我长,美国的军事战略也不断进行相应调整,使得军事战略成为遏制大战略体系中最不稳定的战略,几乎每位总统都制订了不同于其前任的军事战略。
    杜鲁门政府是提出并实施遏制大战略的首届政府,但对自己的军事战略却没有明确使用一个特定概念,我们可以根据其军事战略的实际内容将它概括为“威慑战略”,即通过建立强大军事同盟,大力扩充军备,阻止苏联对西方发动战争,进而实现美国的大战略目标。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谈到北约的建立时承认,它“最大的目的”是对苏联起“威慑”作用。[19](P109)NSC68号文件特别强调增强美国的军事实力,指出:“美国必须切实增加陆海空总兵力、核力量以及空中和对平民的防御能力,以便能够阻止战争的爆发,而且万一发生战争能够保证经受得住第一次打击,并继续实现最终目标”。[9](P287-288)可见这是一种全面发展军事力量进行威慑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美国的战略空军和核武器实力大为增强,核武器数量从1948年的50枚增加到1953年的1350枚,处于绝对优势,但常规军事力量仍远远落后于苏联;与此同时,军费开支急剧增加,导致财政赤字。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发展常规军事力量耗资巨大,继续全面发展军事力量的做法必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美国必须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之间保持平衡。据此,在NSC162/2号文件中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指出,为了对付苏联威胁,维护美国安全,“需要发展和保持一种更强有力的军事态势,重点强调依靠进攻性打击力量进行大规模报复的破坏能力”。[12](P582)“如果发生战争,美国将考虑像使用其他武器那样使用核武器。”[12](P593)这一战略的实质是,通过大力发展核优势,依靠大规模报复的核恫吓、核威慑,遏制苏联的扩张。结果是其核武器到1961年时已猛增至23000枚。
    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不仅拥有了包括氢弹在内的相当数量的核武器,而且率先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表明苏联似乎已具有了将核弹打到美国的能力。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苏联不断乘机谋利,美国很难用“大规模报复”的核威慑予以阻遏。据此,肯尼迪对大规模报复战略严加指责,说它“把美国赶进了一个死胡同,在那里,惟一的抉择就是要么毁灭世界,要么低头屈服”[20](P237)。入主白宫后他很快制定了“灵活反应战略”,主张全面发展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打各种战争的准备,灵活反应,用特种部队对付民族解放战争,用常规战争对付有限战争,确立打“两个半战争”的常规战争方针,要求拥有“第二次核打击的力量”。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约翰逊政府继承了这一战略。
    之后,尼克松政府在美国实力地位下降、苏联实力增强和美国实现“核恐怖平衡”的背景下提出了“现实威慑”的军事战略,强调维持核威慑,保持打“一个半战争”常规战争的能力,同时要求盟国也承担起威慑的任务,使对方不敢贸然发动战争。里根政府则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要求大力扩充美国军事实力,重建对苏军事优势,对苏联实行“多层次威慑”,并有能力和苏联打各种规模的战争。这一战略与肯尼迪政府的灵活反应战略其实并无实质性差别:两者都是一种全方位扩军备战战略,是对其前任有限收缩军事力量的否定;两者都主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美国的核威慑与常规力量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阻止苏联的侵略扩张。区别或许只在于里根政府的新灵活反应战略是苏联开始走向衰落而非鼎盛时期提出来的,它在实现美国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的政治目标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隐蔽行动”战略是冷战期间美国为维护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遏制苏联扩张,铲除所谓共产主义威胁,综合运用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心理战和准军事行动等斗争手段,削弱苏联的力量和影响,给苏联权力结构造成最大紧张的战略。同上述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战略一样,隐蔽行动战略也是从属于遏制大战略的一个具体战略。所不同的是这一战略的特点在于,它是专门用来指导美国政府对苏联集团实施的隐蔽行动和秘密战争。由于冷战是一场“真正的全面性战争”,[21](P24)既包括公开的较量争夺,也包括秘密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这就决定了隐蔽战线是美国抗击苏联集团的一条重要战线,隐蔽行动成为那些公开的斗争手段无法替代、用来补充公开斗争活动的手段。为此冷战爆发后不久杜鲁门政府即制订了这一战略,决定通过实施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心理战和准军事行动以补充美国公开的对外活动。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继承实施了这一战略。[22]由于遏制战略是要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以实现前述的四个具体目标和一个总目标,隐蔽行动所属的种种手段自然也在其中;同时,隐蔽行动战略所要实现的目标和遏制战略所要实现的四个具体目标几乎完全一致。因此,毫无疑问,隐蔽行动战略也是遏制大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是以遏制大战略的目标为目标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