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吕建福 参加讨论

最早进入青海湖流域的乙弗敌部,从事畜牧业的同时,还利用青海湖周边环境从事渔业和采集。《北史》等载:“吐谷浑北有乙弗勿敌国,国有屈海,海周回千余里。众有万落,风俗与吐谷浑同。然不识五穀,唯食鱼及苏子,苏子状若中国枸杞子,或赤或黑。”(42) 所谓不识五谷者,从事纯畜牧业,唯食鱼者,利用青海湖及其河流从事渔猎生产。所食苏子状若枸杞子者,即沙棘果实,有红黑等色。但乙弗敌的畜牧业也很发达,且也以养马为主。按《晋书》载,树洛干十年(南凉嘉平七年,414年),秃发傉檀率骑七千袭击乙弗部,破获牛马羊40余万(43)。阿柴二年(西秦永康二年,418年),乞伏志磐向背叛的乙弗鲜卑首领提孤一次征收税马达6万匹之多,说“志磐以提孤奸猾,终为边患,税其部中戎马六万匹”(44)。都可见乙弗敌部畜牧业之发达。契汗部的畜牧业也很发达,阿柴六年(西秦建弘三年,422年),西秦征西将军他子等打破契汗秃真,获牛羊50余万头(45)。
    后来青海湖流域并入吐谷浑汗国,促进了当地的畜牧业。吐谷浑人进入青海高原,不仅带入蒙古草原的畜种和生产方式,而且合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发展畜牧业生产,尤其创造性的利用青海湖环湖草场和湖中岛屿的自然地理环境,引进波斯种马,改造鲜卑马,培育出优秀品质的良种马--龙种马尤其“青海骢”,成为千古称道的典范。
    吐谷浑人利用青海湖岛屿培育良种马,南北朝及隋唐史志以及唐宋类书多有记载,如后世所称“吐谷浑有青海骢,朝野佥载”(46)。《魏书》载:“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47)
    此载吐谷浑培育的龙种马及其青海骢是鲜卑马与波斯马杂交繁育后培育出来的优质马种,培育繁殖的主要方式是利用青海湖中天然的龙驹岛进行隔离优化。海心山龙驹岛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优化繁殖、培育良马的理想场所,在牲畜发情繁殖的春夏季节与陆地隔绝,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十分有利于马的选种繁殖,因而成为吐谷浑人培育良马的天然基地。按后世记载,龙驹岛即今海心山,位于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约15公里,距北岸约20公里。山上东北高,西南底,土石相间。长约1.5公里,宽0.5公里,面积约0.7平方公里。海拔3220米,高出湖面约113米。唐朝在山上曾筑应龙城。《旧唐书·哥舒翰传》记载:天宝七年(748年),“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至,攻破之。又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有白龙见,遂名为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48)。按此城址在山岛东北部,东北、东南、西北三面临海峭壁,唯西南面与岛相连。城呈梯形,长210米,宽65~137米,东南、西南、西北三面各有四座马面,东北有两座马面,东南正中开门。城内发现陶片、瓦片等唐代遗物(49)。
    按记载,吐谷浑人在冬季湖水结冰之后,将品选的种马和一批牝马驱赶至岛上,至春夏交配季节进行配种,并精心饲养照护。至下一个冬季冰合后,将有身孕的牝马再赶回陆地,至期生育。另一批牝马及新选种马再驱至岛上配种,年年交复往还。《梁书》记载说:“青海方数百里,放牝马其侧,辄生驹,土人谓之龙种,故其国多善马。”(50) 此所谓“放牝马其侧,辄生驹”,实际上配种在岛上,生驹则在湖侧。
    青海骢是龙种马中的骏异者,其性能比一般的龙种马更加优异,能日行千里,说明矫健善走,奔跑迅速。还善走对侧,能表演舞步,故称善舞马、舞马。《宋书》记载,大明五年(461年),吐谷浑可汗“拾寅遣使献善舞马、四角羊,皇太子、王公以下上《舞马歌》者二十七首”(51)。谢庄赞美其神速“迎调露于飞钟,赴承云于惊箭”。“朝送日于西阪,夕归风于北都”(52)。《梁书》记载:天监四年(505年),“河南又献赤龙驹,有奇貌绝足,能拜善舞。天子异之,使臣作赋”(53)。其中张率的赋中赞美说:“资皎月而载生,祖河房而挺授,种北唐之绝类,嗣西宛之鸿胄。禀妙足而逸伦,有殊姿而特茂,善环旋于荠夏,知蹈躧于今奏。超六种于周闲,踰八品于汉厩,伊自然之有质,宁改观于肥瘦,岂徒服阜而养安,与进驾以驰骤尔。其挟尺县凿之辨,附蝉伏兎之别,十形五观之姿,三毛八肉之势,臣何得而称焉。”(54) 此载之赤龙驹是青海骢中的赤舞马,青海骢中还有白舞马,称白龙驹,《梁书》吐谷浑本传载,吐谷浑可汗佛辅“世子又遣使献白龙驹于皇太子”。也曾记载吐谷浑向梁朝进贡白龙驹(55)。
    鲜卑马属于蒙古马种,起源于蒙古野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经过长期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形成抗高寒、抗病力、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性。鲜卑人的畜牧业中养马业最为发达,也以良种马闻名,史称利兵马疾过于匈奴。《晋书》记载段部鲜卑段兰降后赵,献骏马万匹(56)。同书《慕容廆载记》记载,慕容廆曾遣慕容皝袭击段部,攻入令支,收取其名马宝物。慕容廆自己有骏马曰赭白,有奇相逸力,感知吉凶,慕容廆铸铜以图其像(57)。但蒙古马属于草原马,蹄大而质软,不适应高山攀爬,也不太适应高海拔环境。因而当鲜卑人从蒙古草原迁居青海高原时,需要改变、优化其性能,以适应新的自然环境。
    鲜卑人进入青海高原经两条路线,西部鲜卑通过河西走廊,越祁连山,进入湟水流域和青海湖流域,吐谷浑部则经鄂尔多斯高原南下,越过陇山,进入洮水流域和河曲一带。故直到现在,河曲马(或称乔科马)仍然保留着鲜卑马的特性,如身驱高大健壮,超出一般蒙古马,具有东北马的特点。又如蹄大而平,蹄质易裂,也保留了蒙古草原马的缺点。乙弗诸部经过河西走廊进入青海湖流域,其草原马可能与祁连山南北的当地马进行过混血,当地羌、汉人畜养的马经过秦汉以来的改良,其品质较好。汉武帝之前,蒙古草原上的匈奴马越过河西走廊,最早进入青海北部,引起羌马的第一次改良。后来汉武帝为了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大力经营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区,并为了对付匈奴铁骑,大量引进西域良马,其中最著名的如大宛的汗血马。后来西域马就在祁连山南北与当地马混血,再次改变了当地马的体质。武威东汉墓出土的30件铜马,尤其其中的“马踏飞燕”铜奔马,大体上反映了改良后的当地马的特征。鲜卑人进据青海,再次引起当地马与草原马的混血。龙种马培育出来之前,应该先经过了鲜卑马与当地马的杂交繁殖过程,进行过多次选择优化。今天的浩门马和环海马应是龙种马的后代,虽然已多退化,但仍保留其祖先马的基本特征,如分类上属于蒙古马系,具有草原马共同的性能和特征,又具有当地马体格较小,爬山矫健,善走对侧步的特点。史载龙种马“多骏异”,而今天的浩门马、环湖马除性能优良外,也以外貌秀丽、头部优美著称。这都表明,龙种马与今天的浩门马、环湖马之间有着直系的血缘关系,也表明吐谷浑人培育的龙种马确与当地马杂交混血有直接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