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曰:逆娀。 使人(《合集》22246)。 这是一组有关武丁时王室娶女逆迎婚礼的卜辞,反映的内容难能可贵。《说文》云:“逆,迎也。”匄有乞求义(26)。大意是癸亥日占卜要于54天后丁巳日晚上往迎、、娀等几位新妇,为之而请求于神灵,问是否先迎一位名娀的新妇,是派使者去么。 值得注意的是,殷商王室的迎新妇,不是“壻亲迎”,而是遣使者往迎。这与周代诸侯娶妇,使卿出境迎迓,然后为礼(27),有其相似之处。如《左传·隐公二年》记鲁国伯姬於纪国,“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孔疏解释为“尊卑之别也。”恐怕殷商王朝遣使者往迎异族新妇,也主要出于礼制上尊卑有别的原因。 相反,各地异族方国娶殷商王朝贵妇,情形就大不一样。上述“呼肇王女来”、“呼来”,是直接命令男方或婿来亲迎。又如《诗·大雅·大明》述周方伯文王娶商王帝乙之妹云:“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丕显其光。”在经过“文定厥祥”的纳吉、纳徵的订婚之礼后,及期举行婚礼,是由文王亲迎至边境渭上,隆重至极。可见大邦与方国的通婚,大邦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亲迎之礼也是有其等级规格之异的。 婚姻的迎迓成礼形式,据《礼记·郊特牲》云:“男子亲迎,男先于女”,“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商代似已如之,甲骨文云: 贞不其启委。 贞允其启委(《合集》7076正)。 启有开启、先行意,《诗·小雅·六月》:“以先启行。”“启委”是率先于委女而为之前导。 除此之外,商代婚姻或又有“见女”之礼。甲骨文云: 口口卜,辛丑见女(《合集》19973)。 王占曰:见,辛……女不……(《合集》17675) 见当读如觏。《诗·小雅·车》云:“觏尔新昏,以慰我心”,《裳裳者华》云:“我觏之子,我心写兮。”郑笺:“觏,见也。”此“辛丑见女”,似指男女新婚后夫族长辈见新妇之礼。 《礼记·郊特牲》又有“昏礼不用乐”、“昏礼不贺”之说,吕思勉先生以为是劫掠婚之遗迹(28)。商代如何,已难核其实。 现在不妨对以上钩沉作一归纳。 大略说来,非婚生育在商代似较普遍,主要见之于平民阶层,构成社会一大习俗。 商代贵族婚姻受崇神思想支配,求吉之卜贯穿终始,然婚嫁形式渐趋礼仪化,婚姻“中於人事”(29)。议婚、订婚由当事男女双方家族基于各自的功利目的而决定,有使者为之媒妁,男女本人无选择对象之自由。请期诹吉日一般以择于二月某一丁日为多,日期大都由政治实力雄厚一方选定,不限专出男方家族。亲迎之礼,嫁女有媵,娶女有迎。媵用私臣或家族成员,“媵必娣侄”实乃后制。迎有等级规格之异,一般为“婿亲迎”,男先於女,然殷商王室娶女,则以使者往逆。婚后又有长辈见新妇之礼。 三、求生和冥婚 受家族本位支配的商代婚制,有两项重要内容,一项是娶于异族,“所以附远厚别”,这对家族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力量平衡中自身的安危和存立,甚为要紧。利用婚姻手段,能有效加强家族与家族间的血亲纽带的联结,乃至稳固国与国之间的亲密关系。 另一项是优生广嗣,夫妻的“生育之家”是父家长制下家族组织的人口再生产单位,子息的众多,直接关系家族的蕃衍和发展。甲骨文有云: 贞王梦多子祸(《合集》17383)。 贞惟多子飨于庭(《合集》27647)。 ……食多子……(《英国》153反) 贞多子其延学版,不遘大雨(《合集》3250)。 ……多子孙田(《合集》10554)。 贞赐多女有贝朋(《合集》11438)。 赐多子女(《合集》677)。 贞勿多妹女(《合集》677)。 贞弗于多小子(《合集》3267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