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塘子沟文化人类生活环境试探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耿德铭 参加讨论

以科学理论恢复远古先民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滇西旧石器时代晚期塘子沟文化①研究中必须探讨清楚的重要环节,因为自然生态环境是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类用以适应、利用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从而由根本上制约着人类早期文化的发轫并深刻影响着一种人类文化、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近几年来人类学中新出现的分支学科“动物考古学”已展现出广阔领域和巨大潜力。动物的存在都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任何动物群落都必须反映与之相应的自然环境,环境的改变必然在动物群中打下深刻烙印,故动物化石中包含着大量古环境研究所必须的信息,它使考古学研究得以在新的层次上展开和深入;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首要而基本的活动是向自然界摄取食物,肉食品种完全依存于所在地地貌、土壤、水源、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所形成的动物群落;因此,通过对考遗址出土动物化石种属特征、数量、比例和组合关系等研究,可以复原当时当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况。塘子沟先民经济生活以狩猎为主,兼事采集、捕捞,出土动物遗骸众多,这对以动物考古学进行古环境研究相当有利。
    近些年来,随着田野调查、发掘和理论探索的进展,塘子沟文化面貌日臻清晰,我省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日趋深入,但对当时人类生活环境迄无专题论著。拙文就塘子沟文化呈述若干思考认识,冀能抛砖引玉,谬误之处敬希方家指正。
    一、塘子沟文化及其分布范围
    塘子沟文化是1981年以来发现于横断山南部怒山尾梢区域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保山、施甸一带各盆地周围的一种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迄今共已发现遗址6处。除施甸姚关大马圈岩房遗址因早前遭严重破坏已无文化堆积可供发掘外,已发掘了5个遗址,其中大规模正式发掘1处,抢救性清理发掘3处,勘探性试掘1处,均获重要发现。塘子沟遗址收获丰硕,5遗址总计出土人类和动物化石、植物果核、炭化树根以及石、骨、角、牙器标本3600多件,火塘和房屋遗迹7项。
    业经正式发掘的塘子沟遗址,位于保山市西南36公里的蒲缥盆地北山南麓塘子沟村小山顶,为盆地边缘向内延伸的半岛状山巅台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出土人类化石7件(头骨一具,上下颌骨和单颗牙齿6件),分属老、中、青4个个体,显示蒙古人种特征,命名蒲缥人;石制器400件,石器有刮削器、砍斫器、单平面砾石手锤、尖状器、琢孔石器、琢坑石器、石砧、敲砸器等11类;骨器46件,包括锥、针、镞、饰品4类;角器71件,包括角铲、角矛头、角锥和角棒;牙器7件,为熊类犬齿制作的牙锥;动物化石标本计无脊椎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4纲、38种的1800多件。文化遗迹有:分布于北侧探方底部夯土层面柱洞5个;东部探方揭出圆形火塘1个,内含红烧土、炭屑、烧骨较多。此外,还出土当年被人工击碎的骨骼化石200多公斤和植物果核化石、炭化树根若干。塘子沟遗址的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实验室1985年碳[14]测定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碳[14]测定距今6250±210年,树轮校正年代距今6895±225年,综合年代为距今七、八千年之间。
    塘子沟遗存显现着与我省及我国其他旧石器晚期文化迥然不同的地方特征。首先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具器物群,最典型的是兼具敲砸器、石砧、砾石锤等多种功用的单平面砾石手锤,数量占全部石器的近30%;其它如琢坑石器、角牙锥、角矛、角棒等均为全国首见,角铲的类型和数量远远超过全国前此出土之总和,骨角牙器在器物群中不再是辅助性工具,而是与石器并驾齐驱,骨角牙器与石器之比为1:1.4,制作石骨角牙器的技法和工艺水平均胜于其他旧石器文化;其次是狩猎工具的数量质量在全部生产工具中占显著优势,采集工具居次要地位,在人类食用后的遗弃物中动物骨骸数量巨大,表明人类经济生活是属以狩猎为主兼事采集捕捞的较特殊类型;再次是遗址中出现了我国时代最早的房屋建筑遗迹,这对研究我国房屋建筑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塘子沟发掘之后发现的5个遗址中,业经抢求性发掘的是龙王塘、万仞岗、老虎洞3处,业经勘探性试掘的是火星山大岩房遗址。龙王塘洞穴遗址位于保山坝西北侧山麓,洞底平面约100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出露灰坑1个,内含密集的灰烬、炭屑和烧骨;出土石制品41件,骨锥5件,石器有石砧兼手锤、刮削器、敲砸器、琢孔石器、尖状器等;鸟类、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150余件,其中有近12000年的世界绝灭种巨貘;还有动物骨骸化石10余公斤。万仞岗岩厦遗址位于施甸姚关盆地北侧小汉庄村东数10米处,面积约30多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多;出土人类头骨化石1具,命名姚关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50件,骨骼碎片15公斤,石制品165件(石器有单平面砾石手锤、琢孔石器、砍斫器、刮削器、敲砸器、尖状器、砾石等),骨角器10余件;文化层中烧骨、烧石、炭屑较多,灰烬层与石灰华胶结为坚硬板块。火星山大岩房岩厦遗址位于姚关盆地西边火星山峡谷北侧山腰,面积约50平方米,两层文化层均含火塘、烧结土、灰烬、烧骨;下层出土打制石器51件(器型为单平面砾石手锤、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状器)、骨锥、骨针、角锥31件;上层出土磨制石器8件,为石、砺石和石器残件。大岩房遗址西去1.5公里山腰的大马圈岩房岩厦遗址,面积约70平方米,调查中在岩厦之下和厦前缓坡地面采集石器20余件(器型为单平面砾石手锤、刮削器、砍斫器、尖状器、石砧兼手锤)、骨锥1件。以上3遗址骨骸石化程度,器物制作水平均接近塘子沟,年代亦当相去不远。老虎洞洞穴遗址位于姚关盆地南侧石坝村庙房山西麓,洞口岩厦覆盖面6平方米和洞内深达41米、高宽各数10厘米的地下都有文化堆积,文化层厚1米多,内含丰富的灰烬、烧土、烧骨,并与石灰华胶结为十分坚硬的板块;出土石制品193件(石器有单平面砾石手锤、砍斫器、刮削器等),骨锥、骨铲、角锥11件,鱼、螺、鸟和哺乳类动物化石586件,石化程度较高,器物制作较原始,云南省地震局炭[14]实验室1989年1月测定其年代距今18408±1181年。以上5遗址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均类同于塘子沟。6遗址统属以塘子沟为代表的同一文化共同体。
    依据上述各遗址表现一致的基本文化面貌,塘子沟文化是以单平面砾石手锤为代表的、石骨器并重的、以狩猎为主要经济生活来源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业经科学测定的延续时代由距今近2万年至7千多年,处子地质时代更新世晚后期到全新世早后期,考古时代的旧石器晚末期。分布于怒山南部区域东北起于保山坝、西至蒲缥坝、南达姚关坝约300平方公里地带。
    塘子沟文化是我省继元谋人文化之后建立的第二个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塘子沟文化的发现,把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分布扩展到一个新的重要区域,它填补了滇西地区的一大空间空白,证明了远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一支就繁衍生息在这一地区;它对研究旧石器时代滇西地区和祖国内地及与东南亚的文化关系,对进一步弄清云南境内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和相互关系,都有重要学术价值;它填补了我国史前考古序列中重要的时代空白,把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下限推移到了全新世早期,对考古时代的划分提出了新课题;塘子沟文化还表现了新旧石器时代转变期的鲜明特点,对探索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联系、转折、承袭等过渡规律有特殊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