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子沟文化人类生活环境试探(3)
综上所述,我们可大致勾画出塘子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面貌。许多不同生态动物构成的群落性质和地质地理的沧桑变迁都证明,塘子沟文化时代北区环境不是单一的自然景观,而是兼有高中低山密、岩带、坡谷、湖盆的地貌环境、较今暖热湿润的气候环境和以森林为主的森林、草地、河湖、沼泽错综交叉、动物密集的生态环境。广阔连绵的群山是昔日茂密森林之所在地,山间许多坝子是当时的湖泊,坝子边旁若干区带是当时的沼泽,山间、湖畔、河边分布着缓坡草地。山上到处是一望无际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万木葱茏,浓荫蔽日,藤蔓攀结,山野叠翠,众兽出没,禽鸟竞飞;缓坡平地绿草丰茂,灌木浓郁,野象游弋;群山围绕着水波荡漾的一个个大小湖泊,湖河滩涂浮游生物众多,为鱼蚌类提供着丰富食物,湖中鱼群肥美,螺蚌群生;泥塘中犀、牛、猪嬉戏翻滚;成群的偶蹄类动物在山坡、丘陵、草地、河湖间奔窜觅食。这种山海优势给居住在山麓坡边湖畔的古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来源,人们广泛从事走兽、飞禽的狩猎和水族的捕捞,以求食物丰足。捕捞活动有固定的区域限制,不同于漫山采集和追逐野兽的谋生方式,有利于先民们定居生活习惯的形成。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是塘子沟文化孕育形成、发展繁荣的客观条件,繁衍生息在这块沃土上的先民们,就凭借这种客观条件,在与大自然艰苦斗争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 在以上包括6遗址在内的塘子沟文化区总体环境中,各遗址(古人类居住地)的小环境存在一些较重要的差别。虽然它们都一样的依山面水,侧后峰峦列峙,附近有小河溪流,但有的遗址如龙王塘座落在山下部颇为平坦宽阔的Ω形台地后侧,动物化石兼栖森林草地种类和竹林类较多,台地中多泉水、河流,反映一种更为草丰竹多的景观;有的如姚关古湖湖畔三遗址,址前台地均较窄陡,三遗址距离、年代相去不远,出土16种动物化石应属同一群体,13种哺乳动物中有9种主栖或瘘栖灌木草地,有常在多岩地带活动的麝,有喜入喜近沼泽活动的犀、水牛、野猪、虎等,证明在湖外林山、岩带与水域之间既有沼泽,又有面积较多的缓坡丘陵草地,这与现今地貌尤其是盆地北南两边万仞岗、老虎洞地带一致;大岩房动物化石种类虽所见不多(仅鹿麂牛虎),但对恢复当时生态环境尤其是湖西环境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遗址所在虽山势颇陡,但沿西北而上也不乏近水草地,动物反映的以森林为主而濒临水域草地的景观与地貌形势相一致;有的如塘子沟遗址座落在古湖半岛顶坪之上,三面湖水浩茫,在业经逐一鉴定的1684件各类动物化石标本中,与大批森林草地类共出的鱼螺蚌等水族占了220多件,反映一种临近山林草地的海岛景观,捕捞量多和出现房屋遗迹表明先民居住比其它地方人群更趋稳定。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居民普遍居住洞穴,在没有足以防避风霜雨雪雷电野兽虫豸的房屋建筑和被褥垫盖之前,洞穴是人类理想的栖身环境,6遗址中时代最早的2处在洞穴之中,较晚的3处在岩厦之下,最晚的1处在旷野之上,塘子沟文化的主人们可能正经历着人类走出洞穴、走向平地居住的过渡时代⑧。 四、环境的变迁和给人的启示 以塘子沟文化区为腹心的横断山南部区域,古代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山地广袤千里,河流纵横,大小湖泊作南北向带状分布,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茂,动物繁盛,湖泊近旁多有宜于人类居住的溶洞、岩厦、台地,人类就在这一适宜自己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里经历了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从原始社会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成为与祖国大家庭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自然地理特征来看,塘子沟文化区域的地貌与现今大致相同,但生态环境已有很大差别:森林减少,大面积的原始莽林不复存在了;水域缩小,许多古湖山泉不复存在了;气候变化,由暖热而趋温凉了;动物种类尤其是数量大为减少,密集的动物群不复存在了,若干种类绝迹了。究其原因,首先与地势的抬升、原处封闭状态的各古湖出口的切割导致湖水干涸为盆地等地质地理变迁及自然灾害有关,但最主要的是近几千年来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人类的开垦耕种、开发建设、捕猎毁林引起巨大变化,使许多动物在此区失去栖息之地,被迫转移它方,有些则完全丧失生存条件而衰灭、绝迹了。无论为自然史人类史研究的需要,为人类今后的生存发展,现在都亟应珍惜已出土和未出土的动物化石,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野生动物。 注释: ①关于塘子沟文化的详细介绍和论证,参见:耿德铭《怒江中游史前文化遗存综说》,载《考古》1991年第7期; 耿德铭、张兴永:《塘子沟文化及其考古学意义》,载《考古与文物》1991年第一期; 张兴永、耿德铭、李枝彩等编著:《保山史前考古》,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版。 ②《保山史前考古》P50塘子沟哺乳动物群统计表中,误将小麂、赤麂、水鹿、毛冠鹿标本之和数860件列为各有860件,将圣氏水牛与牛标本之和数379件列为各有379件,计算有错,本文按笔者当时填制的表稿予以纠正。 ③东洋界,世界动物区系之一。世界动物群据其各自特征和分布规律归属6个区系;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澳洲界、旧热带界、新热带界。东洋界(区)主要是亚洲热带部分,包括南亚、我国南部及东南亚,亦称“印度--马来西亚区”。古北界包括我国北方(西部延伸至滇西北)在内的欧亚大陆及北非等,动物群代表寒冷气候。我国南方因自然环境很复杂,与古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种类虽多是东洋界种属,但也包括一部分广布种和古北界动物。 ④耿德铭:《得自虎穴的珍贵文物》,载1987年10月16日《春城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