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再论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方文物》 吕鹏 李志鹏 袁靖 参加讨论

综上,黍和粟成为北方考古遗址常见的植物遗存,家猪也在南北方多个考古遗址有发现,家猪起源的最初动因是为了提供更多、更稳定的肉食(东北地区家猪的出现或与祭祀有关)(33),由此,我们认为农耕生产相家畜饲养已成为比较重要的生业模式。
    第3阶段:距今7000-5000年,旱作农业初步形成和家畜饲养业稳步发展
    在这一时期,以耕种粟和黍这两种小米为特点的北方旱作农业已成为主要的生业模式,完成了由采集狩猎向旱作农业的转化(34);北方以家猪为主要饲养对象的家畜饲养业迅速发展。
    分别以鱼化寨遗址和西坡遗址对这一时期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情况进行说明:
    鱼化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年代为距今6500-6000年,为村落遗址,出土有房址、灰坑、墓葬、灶坑、窑址等遗物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35)。浮选结果表明:粟和黍的出土概率高达81%。西坡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C14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3000年,为村落遗址,出土有房址、墓葬等遗迹以及陶器、骨器、石器等遗物(36),通过种属鉴定和量化分析等动物考古学研究,认为家养动物为狗和猪,约占全部哺乳动物总数的85%,鹿等野生动物约占15%,以家养动物为主(37)。
    综上,距今6500年左右,中国北方地区由采集狩猎方式完成了向旱作农业的转化(38),农业的稳步发展为家畜饲养业提供了稳定而充裕的食物来源,家猪数量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各地可能出现了不同的家猪品种(39)。
    第4阶段:距今5000-4000年左右,多元农作物种植和多品种家畜饲养。
    在这一时期,除粟和黍之外,中国本土的大豆和稻也开始种植,距今4000年前小麦传入;中国最早的家养黄牛、绵羊和山羊出现。
    以王城岗遗址对这一时期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情况进行说明: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龙山文化时期遗存的年代为公元前2600-前1900年,为大型城址,出土有城墙、城壕、灰坑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40)。植物考古学研究表明:龙山文化时期种植粟、黍、大豆和稻谷,距今4000年以来,出现小麦遗存(41)。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龙山时期家养动物约占全部哺乳动物总数的63%,野生动物约占37%,以家养动物为主,同时,出现了家养动物新品种:黄牛和绵羊(42)。
    综上,源于西亚的小麦在北方地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多元(粟、黍、大豆、稻和小麦)农作物种植模式的形成,北方地区农业生产逐步向种植小麦为主的方向转化,奠定中国“南稻北麦”的农业格局(43);几乎与此同时,黄牛等最早起源于近东的家畜品种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多品种(猪、狗、牛和羊(44))家畜饲养模式基本成型,从饮食(肉食、奶)、运输、农作、战争(畜力)、衣物(羊毛)(45)等多个层面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注入新的血液(46)。家养黄牛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对外来物品兼收并蓄的展现。
    综上所述,将研究问题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而不是跳脱时空的限制;密切关注考古背景和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47),而不是无视规律性的变化。考古学文化所建立的时空框架,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和理性思考的。中国家养黄牛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点,我们需要对历史脉络客观梳理,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重要的学术问题。
    4.再论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
    关于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我们曾先后撰文予以探讨(48),各位学者也从古DNA、食性分析等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过研究(49)。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我们原有的认识也不断得以补充和提升,现专门就中国家养黄牛(本文探讨专指普通牛Bos taurus)的起源问题讨论如下。
    4.1中国家养黄牛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0000年前)以来,中国考古遗址中都有黄牛遗存出土,由于多数动物遗存鉴定报告言之不详,未对黄牛遗存本身进行更多的描述、未对考古背景进行交待、未提供更多的能进行动物考古学再分析的数据,我们难以对这批发表的资料进行更多的分析和重新解读。主要依据对出土黄牛遗存进行过较为科学鉴定和研究的报告为准,我们应用系列判断动物遗存是否为家养动物的方法(上文)对中国家养黄牛起源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研究:就目前而言,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末期,地域包括黄河流域上、中和下游地区,出土家养黄牛的遗址有甘肃省永靖县大何庄、秦魏家墓地,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新密市古城寨、登封市王城岗、禹州市瓦店、柘城县山台寺等遗址(50)(图二)。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时间的下限,表明人类对黄牛的饲养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态势,事实上,古代人类对黄牛的最初驯化或饲养要早于这个阶段。即便是我们认为某种家养动物是经由外地传入,我们也许提醒自己:在某个时期或某个地点,古代人类或许会尝试对其野生祖型进行“管理”或尝试性的驯服,虽然最终的结局是以失败告终或没有留下任何考古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