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游击战争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地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大学学报》 彭树智/管敬绪 参加讨论

    一八五七年至一八五九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印度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已经被史学界所公认;而对游击战争在这次大起义中的地位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看法,目的在于引起注意。
        一、游击战争是民族起义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早在一九五七年,本文作者之一曾把这次起义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酝酿和开始、起义和高潮、起义沿下降线发展、游击战争),并且提出:“对于起义的游击战争阶段当作‘余波’来叙述显然是不恰当的。”①我们现在仍然坚持这个观点。把游击战争作为大起义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是符合一八五八年三月至一八五九年底这一段印度历史实际的。
        游击战争作为大起义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首先在时间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起义如果从一八五七年初逐渐酝酿成熟到一八五九年底最后结束,一共进行了三年时间,那末游击战争就进行了近两年的时间,比前三个阶段的时间加在一起还要多。恩格斯在他的论大起义的文章中,曾多次指出:“勒克瑙的攻占和德里的攻占一样,远没有结束印度的起义”,英国殖民统治者面临着一场“疲于奔命的战争”②。“印度的战争正在逐渐转入分散的游击战争阶段”,这对英国侵略军说来、必将是“面临的和最危险的一个发展阶段”③。
        游击战争作为大起义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在战争的范围方面,也表现了它的重要性。一八五八年三月勒克瑙陷落以后,大起义由城市保卫战和决战转入游击战。英国侵略军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军事上却失去了他们在围攻德里和勒克瑙时期所保持的优势。起义军还有十五万人。他们由云集大城市而分散为两千到八千的小部队,在印度的广大地区进行战斗。在德里和勒克瑙保卫战失败后撒出的起义军,先后集中在巴雷利和卡尔皮。由于英国殖民统治者宣布没收奥德封建主的领地,使得这一地区反英阵线扩大了,奥德的封建主纷纷起来保卫自己的领地,和起义军共同打击英国侵略军。比哈尔的西部丛林地区,也是游击战争的一个中心。围绕着这四个中心地区,游击战争的烈火,从尼泊尔边境到文迪亚山脉,从米勒特到比哈尔的地区,如火如荼地燃烧起来。
        在游击战争阶段中,除了起义的西帕依④作为骨干力量以外,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涌进起义的行列,使大起义具有更鲜明的人民战争的性质。没有武装的居民,既不帮助英军,也不给英军传送消息。英国《泰晤士报》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一日的通讯中说,英军从勒克瑙进攻游击中心之一的巴雷利时,沿途不仅受到游击队的不断袭击,而且也弄不到粮食,甚至见不到一个当地居民,“好象在沙漠里行军一样”。而起义军化整为零,又可以随时集零为整,对任何可以单独予以奇袭的英军进行速决战。这些机动灵活的游击队,不需要以大城市为中心,因而也不去夺取或固守大城市。一个小城市、集镇或一个村庄,对于起义者可以找到粮食、补充兵员和进行休整。印度的广大农村、丛林、山区、平原,到处都成了游击队纵横驰骋的战场。游击战争阶段的这个显著特点,充分显示出它在大起义中的重要地位。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游击战争阶段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领导者,有不少使我们称颂的战例。经过一年的战斗锻炼,起义军积累了许多经验,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而且在游击战中,表现了机智和勇敢。这同大起义前期的德里和勒克瑙保卫战相互映辉,显示了游击战争阶段的重要地位。
        年逾八旬的宫瓦尔·辛格,是运用游击战术最早的起义领袖。他从一八五七年七月起义之月起,便指挥由军队和农民组成的游击队,进行了著名的阿腊芒果林之战。在勒克瑙陷落的第二天(一八五八年三月二十二日),他又指挥游击队,乘敌不备,进行了阿特罗里平原之战,歼灭了英将米尔曼率领的军队,揭开了游击战争阶段的新篇章。他以后曾多次打败英军,直逼阿拉哈巴德,使驻在那里的英国的印度总督惊恐不已。他采用了声东击西、迂回包抄、以逸待劳等战术,一直处于主动地位。他领导的游击队具有连续作战的作风,在比哈尔西部和奥德东部地区坚持了九个月之久战斗。他负伤去世后,他的弟弟阿马尔·辛格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领导反英游击战争,一直到一八五八年底,印度人民用许多颂歌歌颂他们兄弟的业绩⑤。恩格斯称赞阿马尔·辛格“对游击战显得相当积极而有经验”,“他不消极等待,一有可能就袭击英军。”⑥总之,宫瓦尔·辛格和阿马尔·辛格的一系列游击战例,是大起义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大起义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的杰出代表毛列维·阿马杜拉,是在勒克瑙陷落之后,转入游击战争的。他先在勒克瑙城郊打了一次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后来又在巴雷利进行了成功的运动战。巴雷利陷落后,他和菲罗兹·沙一起,又回到奥德打游击,同英军周旋几个月之久。有好几次,他眼看要落入英军的魔掌之中,但每一次都化险为夷。英国将军把他视为最危险的人物,但又对他束手无策。他没有死于英军枪下,却被奥德地区帕万地方的叛变的王公所暗算。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品德,连英国的“兵变史”权威们也赞叹不已⑦。
        谈到大起义的游击战争,不能不提到游击英雄唐提亚·托庇。他是康浦尔起义的发动者,又是该城保卫战的指挥者。他主动支援过勒克瑙和詹西的保卫战,又和拉克什米·巴依在卡尔皮和瓜廖尔联合起来打击英军。每次挫折都没有使他灰心,他怀着唤起马拉特封建主参加起义的目的,率领游击队挺进德干地区。在英国名将罗伯兹和霍姆斯的强大骑兵紧紧围追堵截的艰难情况下,他一面反击,一面撤退,常常从敌人预谋的密集钳形夹攻和布袋形的包围圈中逃脱。他的游击队两次勇敢地抢渡昌布尔河和纳尔巴达河,把北部和中部印度的起义火种带到了纳尔巴达河以南的地区。他率领游击队连续九个多月持续不断紧张行军,行程超过三千英里。他的无畏机智,使追击他的英国名将相见形绌;他那飘忽不定的传奇式的经历,则使他誉满伦敦军界。他被叛徒出卖后,从容走上殖民主义者的绞架台,表现了印度人民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上述的时间长、范围广、人民性鲜明和绚丽多采的内容,都说明了游击战争阶段是大起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