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略论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肖汉森 参加讨论

一小撮控制经济命脉的垄断寡头,为了追求垄断的超额利润,除了残酷剥削和压榨本国劳动人民外,就是竭力向外扩张,企图把自己的竞争对手从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排挤出去。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竞争对手是美英法帝国主义者,同希特勒德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也是美英法列强。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膨胀起来以后,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袭击下,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刻和尖锐,纳粹德国企图瓦解大不列颠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占领英帝国的殖民地和战略要地,德国与英国之间在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们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纳粹德国对英国在欧洲、近东、中东和非洲等地的传统势力范围开展经济扩张和政治渗透,为其公开用武力夺取殖民地开辟道路。1934-1938年,德国同东南欧六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总流通额,从5亿3千7百万马克增加到16亿5千6百万马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时,德国在埃及的对外贸易中占据了第二位,在伊朗的对外贸易中占据了第一位⑧。伴随经济力量而来的,是政治渗透,希特勒在这些国家培植法西斯势力,寻找政治上的代理人,建立亲希特勒的傀儡政府,并给予军事援助。德国的军事和技术顾问,在伊朗50多个官方机关中占据主要地位,希特勒的军官领导了阿富汗的总参谋部,对其军队的指挥人员进行训练,并于1938年为阿富汗政府提供800万马克资金购买德国的武器和弹药。德国的经济势力也打入拉丁美洲国家,1934-1938年,德国对拉美国家的输出从7.9%增加到10.5%,输入从9.9%增加到16.2%。同时期内,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输出和输入,增长都不大。英国在这两个方面都缩减了,输出从20.2%减少到16.8%,输入从17.3%减少到11.7%⑨。德国在这些地区的经济势力大大增长,而其竞争对手特别是英国的经济力量却相对削弱、甚至被排挤了。
    纳粹德国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作基础,向外经济扩张和政治渗透又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公开提出了有利于德帝国主义的重分殖民地问题。1937年1月30日希特勒在议会声称,从此德国取消因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在它身上的责任和在凡尔赛条约上的签名,并无耻地叫嚣“我们的国家被迫重新提出殖民地要求”。同年9月7日,希特勒在纳粹党的代表大会上再次露骨地叫嚷,“没有殖民地的补充,德国的生存空间过于小了。”⑩希特勒瓜分殖民地的侵略野心,已是无法掩饰了,同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军事冲突,已是不可阻挡了。
    战前的全部政策不可避免地造成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时,列宁这样指出:“……我们要了解现代的战争,首先必须对欧洲各国的全部政策作一个总的观察。……应该从欧洲国家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中抓住这些国家整个制度的全部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这种制度是怎样不可避免地造成这次战争的。”“不把战争同有关国家、有关国家制度和有关阶级在战前实行的政策联系起来,难道能够说明战争吗?”(11)希特勒政府战前执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呢?这些政策怎样造成战争呢?
    希特勒执政后,立即在国内施行血腥恐怖,废除资产阶级民主,建立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希特勒施行血腥恐怖,首先把打击的锋芒指向德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力量,残酷镇压广大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希特勒对犹太人特别仇视,利用政府力量大搞排犹活动,在其执政后的六年中,德国境内57%的犹太人被驱逐出境了。与此同时,希特勒对国家机关实行了法西斯的清洗,把对法西斯怀有任何反抗情绪的人从国家机关中清洗出去,而起用清一色的纳粹分子,尤其是在国内建立了秘密警察队伍:专事密探、监视等活动。希特勒执政时期的国家机关变成了希特勒独裁统治的工具,他利用这个工具丧心病狂地对劳动人民实行血腥恐怖。希特勒这样作的目的,就是为发动战争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正如斯大林所说:“要准备新战争,还必须采取一些手段去镇压帝国主义中心的群众。不巩固帝国主义的后方,帝国主义就不能作战。不镇压工人,就不能巩固帝国主义的后方。法西斯主义也就是为此而存在的。”(12)
    在经济领域,希特勒政府实行的政策,完全在于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在于为战争建立巩固的经济基础。在法西斯专制制度保护下,德国垄断资本家广泛利用国家机关进行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中贪占大量财富。尤其是那些军火大王,乘机盗窃和抢劫他人财产,公开掠夺劳动者,吞并那些弱小的企业。列宁指出:“为‘战争’服务的资本主义经济(即直接或间接地同供应军需品有关的经济)是有系统的、取得法律保障的盗窃国库的行为。”“特别是那些贷款给军需品供应事业的大公司和大银行,在这里赚取了闻所未闻的利润,它们是一些靠盗窃国库发财的强盗”(13)。垄断资本巨头占有的财富急剧增加,这就构成了垄断组织同法西斯政权机关相结合的基础。希特勒的国家机器日益从属于垄断组织,政府的许多重要职务,全被垄断巨头把持,直接影响和操纵政府的内外政策。
    希特勒在国内广泛进行了“总体战”思想的宣传,极力向每个儿童和青年人灌输自己的世界观。1933年7月希特勒对党卫队的领袖们说:“不仅是要掌握政权,而且是要教育人。”(14)因此,希特勒除了通过学校,主要是依靠希特勒青年团和国家劳动服务局,对青年实行奴化教育,强制他们无条件地服从和崇拜元首。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是德国人必读的“圣经”。“这本书是在学校和大学、在希特勒青年团、在党卫军和突击队、在一般的德国人中使用的,甚至对每一新婚的人都送给一部官订本。到1945年,已发行六百五十万本”(15)。这种奴化教育,使不少人走上了法西斯歧途,被奴化为纳粹分子,被拴在希特勒侵略战争的战车上充当炮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