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弱胜强败的战争。“在美洲的英国人村落”打败了大不列颠帝国,其结局颇出人意外。华盛顿在战争结束之初甚至预言:“如果历史学家费尽心血把我们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中所取得的优势载入史册,并力图说明这种优势是在灾难重重的情况下获得的,那么,很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会说他们的著作是杜撰的、虚构的。”① 历史不能杜撰与虚构,应该揭示出独立战争进程与弱胜强败结局之间的必然联系,说明战争进程怎样按照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的逻辑步骤逐步朝它的结局发展。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尝试以就教于读者。 一、持久战的必然性 独立战争一七七五年四月十九日爆发,一七八一年十月十九日基本结束,实际作战时间长达六年半。持久战是它明显的总特点。这是不是必然的-是不是以弱胜强的必经途径呢? 依常理而论,要实现以弱胜强,战争时间自然需要长一些。但史学家们通常认为,美国独立战争这场持久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美国人的缺点造成的延误。他们固然没有明确否定这场持久战的必然性--必要性,却也没有肯定它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必需的。一些资产阶级史学家更对这场持久战持批判的态度。《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一书写道:“这场独立战争同其他许多解放战争相比较,可惊异之处并不在于美国人赢得了胜利,而是在于他们没有较轻易地取得胜利。”它认为:“如果美国人真像《独立宣言》的铿锵词句所说的那样团结一致和决心坚定,他们在一年之内就能够获得独立。”②还有些人说,如果各殖民地团结一致,那这场战争就不用六年,只要六个月就够了。总之他们认为,这场持久战纯然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历史缺陷。 美国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确实是独立战争时间拖延的原因之一。但是,战争是敌对双方的对立统一体,仗打成什么样子,是双方互相斗争、互相制约的结果,决不会是单方面的原因决定的。美国独立战争长时期内互有胜败,显然不能片面地单用美国一方的缺点来解释,而只能由交战双方的全部基本因素在战争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来加以说明。 由于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民族解放战争,英美双方带入独立战争的基本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双方彼此对立的特点:一、英强对美弱。英以强凌弱,决不肯不战而放弃对北美的殖民统治,这是战争不可避免和美未能速胜的原因。二、英战争的非正义性对美战争的正义性。这是英败美胜的主要原因。三、在国际关系上,英失道寡助对美之得道多助。这是英败美胜的重要原因。四、英维护殖民帝国的战略目标与实力相矛盾,战线过长而力量在数量上不足,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深厚的抗战潜力。这是英只利于速决战而美能够坚持持久战的原因。 显然,所有这些因素乃是决定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部要素,不是个别的、枝节的东西;是独立战争历史实际的概括,不是主观的臆想或推断。战争双方政治上的政策策略、军事上的战略战术,大至战争目的、战略方针,小至士兵战术和服饰,无一不是由这些基本因素决定的。整个战争就是双方这些彼此对立的特点的竞赛,战争进程即这些因素的运动形态,持久战的必然性就是由这些基本因素的运动规律决定的。 独立战争基本因素运动的一个内容,是各方自身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英力量虽强,却有战争的非正义性等三个不利条件,因此带来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大大减杀了它的力量。从国内情况看,它的人民和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互相对立,统治阶级内部也有反对派。这场战争被称为“国王的战争”,政府和议会因此被称为“丑恶的爱国者”。兵员和战费的征集遭到人民的抵制和反对。从军队的情况看,它的陆军是欧洲常胜军,海军是当时的海上霸主,但是作为一支侵略军,却有着许多本质的弱点。它士气脆弱,以统治民族的优越感和常胜军的盲目锐气以及金钱作精神支柱,易于崩毁。由于用严厉的强制手段把士兵控制在队列里,以一致的步伐进行并用排枪射击,部队行动极不灵活,士兵和军官都缺乏单独活动和相机行事的能力。上层指挥官则养尊处优,主观盲目,腐化无能,互不协调。特别是远离自己的后方,补给线漫长,耗费空前巨大,且难保安全,兵员和给养供应不及时,部队疲困,疾病流行,到达美洲之后又人地生疏,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严重,未战而先自削弱。且侵略军野蛮残酷的本性使它与全体美国人民为敌,在战场上孤立无援。在国际上,英国是一个帝国,享有世界航运与商业霸权,但正因此战线过长,力量分散而至削弱。正如《常识》所说:“东印度群岛、地中海、非洲以及英国势力所扩展到的其他地区,都对它的海军提出很大的要求。……只要美洲拥有英国海军的二十分之一的船只,它就绝对可以成为英国的一个劲敌。”③事实上,战争开始时英国就只能派四分之一的舰只到美洲。何况霸权主义的政策和地位使它与欧洲列强仅能维持暂时的表面的和平,北美起义被法国、西班牙等认为是重起战端的绝好机会,一七七五年下半年,大西洋两岸各国都已穿上了战争的盔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