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产阶级各派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世界和本国的经济动向,以及重要的经济政策措施,站在不同角度,从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上,经常不断发表见解,建议当政者或政府实行哪些政策措施,修改哪些政策措施,或取消哪些政策措施。罗斯福1933年3月初任总统时,正值美国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 罗斯福面对现实,实施“新政”,在经济上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摆脱了危机。关于“新政”的理论依据,我在拙著《美国通史简编》中指出:“罗斯福及其‘智囊团’实行‘新政’的指导思想,是采用当时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它是和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凯恩斯的理论或‘凯恩斯主义’相吻合的。”①从1980年上半年此书出版后,1980年8月23日,收到贵州大学历史系宋子海讲师来信,提出1980年6月28日光明日报载有对芝加哥学派的简短介绍,指明它是与凯恩斯学说相对立的学派,希望我答复。我立即给宋子海同志回信,作了说明。以后,又接到武汉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的同志来信,问我为什么罗斯福“新政”的理论依据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问题,我也作了答复。 近二年来,我国发表了不少讨论罗斯福“新政”的文章,内容都着重于讨论“新政”的各种措施,影响和对罗斯福本人的评价方面,关于“新政”经济思想的理论依据,至今还没有见到美国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论述。最近读了北京大学经济系胡代光、厉以宁教授编著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一书,和厉以宁教授发表的《三十年代美国“新政”经济学评介》(载《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2期), 和《凯恩斯理论是怎样成为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的?》(载《北方论丛》1983年第1期)两篇文章,对上述问题,自己有了新的体会。 1983年年底,又曾收到吉林大学历史系邱继洲同志的来信,不同意《美国通史简编》中提出的“罗斯福及其智囊团实行‘新政’的指导思想,是采用当时芝加哥经济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他的理由是:(一)芝加哥经济学派倡导“自由放任”和市场竞争的理论和政策,它是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相对立的。(二)有大量材料可以证明罗斯福实行的“新政”,是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而不是采用当时芝加哥学派的观点。由此感到,有必要将自己对这个问题重新学习的体会,公诸读者,並就教于对此有兴趣的同事,以期得到指正。 (一)芝加哥经济学派有一个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三十年代的芝加哥学派(即早期芝加哥学派)是当前芝加哥学派的前身,两者的观点並不一致。光明日报1980年6月28日一文所介绍的是当前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又称货币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货币学派或货币主义作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出现,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 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经济理论方面,二十世纪初具有两个传统的特征:一是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二是坚持自由主义思想,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经济活动。但是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芝加哥学派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在演变。一九二九--一九三三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许多原来信奉经济自由主义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教训中改变认识,把国家干预看成是医治失业的对策;主张国家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成为三十年代美国经济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芝加哥学派在这种形势下,开始认为依靠市场调节不能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提出政府用财政手段进行国家干预。早在1931年,怀纳(《美国通史简编》译为瓦纳尔)就提出运用财政措施调节经济的模式。芝加哥学派另一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提出萧条时期政府应当采用对公共工程的投资,来活跃经济;赤字是不可避免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富兰克林·奈特、享利·西蒙斯、雅可布·怀纳也积极赞成利用巨大的、持续的赤字预算,来同当时的大量失业和通货紧缩作斗争。芝加哥学派成员之一的明兹认为:解决失业和萧条问题,主要依靠公共工程政策而不是依靠货币政策。 1932年,美国十所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的二十四位著名经济学家,曾联名向当时美国总统胡佛,提出一系列建议,希望胡佛政府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其中十二名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包括上述芝加哥经济学家;此外,建议者还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教探小克拉克、阿瑟·盖伊尔、雷克斯福德·特格维尔等人;农业经济学家、农业改造论者享利·华莱士,和日后直接参与罗斯福政府的经济决策活动,通常称为罗斯福“新政”智囊团的亚道夫·贝利、雷蒙德·英利,也都持类似的观点。可见,早期芝加哥学派被1929-1933年美国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震慑,三十年代起放弃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时代思潮的反映。弗里德曼形象地说:“现在我们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他对此还作了一定的评价说:三十年代内,芝加哥经济学家和凯恩斯之间,在有关“大萧条的原因、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广泛依靠财政政策的必要性”等方面,十分相近。(弗里德曼:《享利·西蒙斯的货币理论和政策》,载《法律和经济学杂志》1967年10月号第7页)。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