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45年5月(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雷州师专学报(文科版 朱跃 参加讨论

2、放弃“无条件投降”的原则诱使日本单独向美国投降。
    自从美军在太平洋展开反攻后,每攻占一地都必须经过艰苦的战斗,付出巨大的代价。仅冲绳一役就持续了两个多月,到一九四五年六月底结束战斗时止,美国和它的盟国在陆地和海上付出了近5万人的伤亡。(31)”据马歇尔将军统计, 一九四五年1-7月,美军月平均伤亡达12750人。(32)倘若实施对日登陆作战则伤亡更为可怕。因此,为了避免美军更大的伤亡,美国军方许多首脑人物都希望放弃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在波茨坦会议前的一次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李海上将就说,他觉得美国应该放弃无条件投降的要求,认为这种要求“只会促使日本铤而走险,蛮干到底,从而增加我方伤亡。(33)”然而,这时美国劝告日本及早投降已不是单纯为了避免美军的流血。为了战后的利益,美国统治者的企图是:在苏联对日宣战之前尽早结束战争,以剥夺苏联在远东的发言权。因此,助理国务卿格鲁在其一九四五年五月下旬向杜鲁门提交的一份关于日本的文件里就指出:“日本人无条件投降的障碍是天皇制问题。如果我们作出这样一种提示,日本就可以投降,这就是:日本果真完全投降并完全取消武力的话,日本将来的政体,可以任凭日本人自己来选择。”并强调,“从美国对日政策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日本政体就是君主立宪制。(34)”不久,格鲁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认可,杜鲁门也认为这“是一种真知灼见。(35)”只是考虑到当时正在进行冲绳战役,发表此文件恐怕会被视为软弱的表现,方未公开发表。
    这时,在日本国内,尽管死硬派还叫嚣要坚持战斗到底,但68%的人们都认为日本的战败是不可避免的(36)。以元老重臣为首的所谓“主和派”也在加紧活动,并日益取得天皇的支持。早在一九四五年初,日本海军就有人秘密讨论了一个通过英国与盟国进行和谈的计划,并准备派前驻英大使吉田为联络人(37)。计划虽未能实现,但却表明“主和派”中有人向英美靠拢。他们希望保住日本的资产阶级统治。至于美国,也不希望推翻日本的资产阶级统治,但更重要的是绝对不能让苏联插足远东。而在这一点上它们是容易与日本当局取得一致的。
    七月十二日,东乡外相给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拍了一封电报,内称:“陛下深为担心,战争的延续只会增加交战国千百万无辜男女难以言述的深重苦难,故十分渴望尽快结束战争。然而要是美英两国坚持无条件投降,日本将被迫战斗到底。(38)”此电报当时就被美国监听人员抄译并上报杜鲁门。因此,美国当局十分清楚,只要放弃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即可获得日本的及早投降。所以在讨论波茨坦公告草案时,史汀生要求明确写进战败国日本可以保持君主制,并感到这将满足他们免失体面的需要,而且可能促使早日投降。(39)这表明美国政府已决定放弃无条件投降原则。而且,尽管美国多方阻挠,但按条约规定,欧战结束后苏联在远东参战的计划一直在加速实施。当杜鲁门在波茨坦把原子弹的消息告诉斯大林时,斯大林的反应是,“让他们抬高身价好了。应该告诉库尔恰托夫加快我们工作的进度。(40)”对于美国来说,此时苏联的参战已是欲罢之而不能。唯一的办法是放弃无条件投降原则,以赶在苏联参战前结束对日战争。
    但是美国当局也知道,自从铃木内阁上台后,日本一直以谋求停战为由,同苏联保持接触。当时几大盟国中唯一对日本保持中立的是苏联。虽然苏联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五日宣布不再延长苏日中立条约,但同时莫洛托夫又告诉佐藤大使,苏联政府认识到该条约的有效期还有一年,他声明他的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将取决于这一法律事实。并向佐藤保证,苏日关系在这整个五年期限过去之前不会回复到订约前的状态(41),因此,直到五月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还决定,要“防止苏联对日宣战;积极争取苏联的对日友善;进一步采取外交措施,争取苏联的调停以实现同美英讲和(42)。”并于七月十日作出决定派近卫为特使赴苏,以“充分考虑俄国在东亚的要求”为条件,希望苏联进行调停(43)。日本的这些行动当然包含着离间盟国的阴谋,同时也是向美国暗示了停战的愿望,并向美国施加压力使之放弃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尽管苏联对日本的建议未表接受,但美国对此却十分敏感。贝尔纳斯觉得,“日本政府所以不与瑞典或瑞士接头而与苏联人接头,它的目的就是向苏联表示日本准备全部应允苏联在远东的要求。他们希望在答应苏联的要求后能在谈判中得到苏联的帮助。(44)”因此美国当局十分害怕,如果这时公然放弃无条件投降原则来结束战争,“日本人可能向俄国人投降,或者至少通过俄国这个渠道来投降。(45)”倘若如此,无疑会大大削弱美国在对日问题上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也害怕公然放弃无条件投降原则会引起其它盟国和美国人民的反对,并且会被日本视之为软弱的表现,从而使日本国内的死硬派获得继续作战的借口,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直到战争结束之前,美国不得不一方面假惺惺地坚持无条件投降原则,以拖住苏联和日本,另一方面又向日本暗示有条件投降的可能,以诱使日本向美国单独投降。
    七月二十六日,发表了由美国起草,作为中美英三国联合声明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美国当局向日本暗示放弃无条件投降原则,尽管公告中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的条款(第十三条)”,(46)但只限指武装部队而言,而从第五条到第十二条则列举了大量投降的条件。日本当局对美国的暗示心领神会。当时,日本外务省在关于波茨坦公告的研讨报告中就指出:本来,“无条件投降的条件”一语本身就包含着矛盾。正如《克里米亚声明》中曾规定:“……使纳粹德国接受的无条件投降的条款,……在德国最后败北完成之前,不得使人知道”所表明的,这种条款,通常不事先向对方国提示,而等待对方国家的无条件投降。这篇公告与上述情况不同,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事前提出条件的和平劝告。(47)而且日本国内早已有人认为,“如能及今停战,料美国或不会触及天皇制度问题。”(48)因此,在七月二十七日日本政府讨论波茨坦公告的会议上,东乡外相就指出,公告“显然不是敦促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并劝天皇“以极其慎重的态度”来对待这一最后通牒。(49)可见,美国的诱降已得到日本当局某些代表人物的响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