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史研究 英国政治史研究在晚近有了新发展。关于近代早期英国国家的形成,米切尔·布拉迪克特的《近代早期英格兰国家的形成,约1550-1700年》(21)考察了英格兰国家在“长十七世纪”中的发展。它强调在这个时期政治生活中形成了使用政治权利的非个人力量,而不是个人或群体果断的行动。该书的研究角度是对国家形成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对国家结构的研究。但作者没有排除对国家发展做模式分析,他强调,这个时期国家的发展,在它代表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利益上,表现出新的特点。这个时期国家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有重大意义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化的转变。该书基于一种较为灵活的国家定义,描述了一种与19世纪和20世纪民族国家完全不同的政治概念。该书在对17世纪国家的发展作叙述时,寻求探讨涉及国家的长时期的问题,如关于国家的相对自主权问题以及长时段历史中特别重要的国家发展的历史时期。许多英国革命的研究者关心革命的原因而不是革命的结果,内战在英国始终不断被提及,就是因为它涉及17世纪中叶英吉利国家发展的重要经验。该书把国家定义为协调起来并在规定的领土框架内行使政治权力的代理机构。全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近代早期英格兰国家形成导论、家长制的国家、财政-军事国家和王朝国家。该书论述英国近代国家形成时主要不是从政治制度,而是从权力运作角度加以阐述。该书侧重从功能上定义英国近代国家,认为从都铎绝对主义王权到17世纪英国革命结束,英国国家制度发展的线索不是非常清晰,没有建立一种机构完善、组织有序的国家机构。 英国政治史研究的另一个重大成果,是剑桥大学荣誉教授S.E.芬纳主编的三卷本《政府史》。该书以整个世界政治制度为研究方向。第一卷研究的是古代君主制和帝国,第二卷的分卷标题为中间时代,第三卷的分卷标题为帝国、君主制和近代国家,研究时间的下限一直到1875年。(22)这是英国史编纂中第一次出版的以政府为重心的多卷本政治制度史,在政治史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 三、文化史研究 中世纪到近代初期英国的宫廷文化成为晚近英国史学的一个热点。宫廷文化研究的崛起和长期生活在英国的著名的德裔文化社会学家诺伯特·埃利亚斯的影响分不开。 诺伯特·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德文版是在1939年出版的,英文版《文明的进程》第二卷《国家形成和文明化》的英译本直到1982年才出版。(23)该卷对国家形成史和中世纪封建权力结构做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欧洲的封建化过程对国家形成的历史性作用。他指出,在中世纪的权力结构中,既有集中化的势力,也有反集中化的势力。欧洲庞大的查理曼帝国是军事征服者用武力建立起来的。武力征服是查理曼大帝的君权、声望和社会力量的基础。当国王无力监督和管理整个帝国时,他便派出他的朋友和臣仆去治理所属的各个地区,代表他本人进行管理统治,但国王不付给他们薪俸。这样,这些封臣便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去谋求收益。久而久之,封臣的谋利方式导致了封臣和国王关系的紧张,对这些地区领土的控制权由国王之手转入封臣手中,一种反对国王集权的势力便发展起来。到12世纪初,先前属于国王的各个领地范围的权力已表现出独立性和世袭的特点。到了这个时期,王国开始建立最初的集中化的官僚机构,并在中央形成了政府机构。在封建化时期,网络状的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形成。在极度分崩离析的封建状态下,社会出现了某种编织联系,把越来越多的小单位统合起来,通过小领主间的竞争,一个团体成为胜利者,并成为广阔领土的新的中心。这便是国家机构的垄断中心。而较为稳定的有垄断能力的社会通常首先表现为庞大的王官的宫廷和多少得到发展的国家机构。在这种社会中,国家职能得到发展,国家在功能上更多地依靠人民。在这种社会转变中,社会结构和社会联系的纽带发生了变化,贵族和骑士向乡绅地主转变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埃利亚斯指出,近代社会具有某些明确的特征。在西方,它实行某种独占,个人自由地使用军事手段遭到否定,这种权利集中到中央当局手中。对财产和个人收入的税收权也集中到中央当局手中,这样,财政手段被中央控制。中央当局还控制了军事力量,以此来保证对征税的控制。该书很好地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角度揭示了西欧国家的形成过程。该书英文版出版后在英语著作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诺伯特·埃利亚斯在1983年出版了以法国宫廷为研究对象的《宫廷社会》一书,(24)在书中,埃利亚斯论述了法国大革命以前的欧洲产生了强大的来自下层的压力,它迫使宫廷和贵族实现自我抑制。这种逐渐理性化和文明化的过程是和不同社会阶层和集团之间的斗争紧密联系的。社会上等阶级为了保持较高的等级身份以继续出人头地,就更需要有一种出于深谋远虑的自我抑制。该书揭示了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社会力量和权力精英之间的相互制约的精巧的关系,对于理解欧洲封建主义的政治很有启发性。《宫廷社会》一书出版以后,宫廷社会研究成为英国热门课题,研究中世纪中期到近代早期英国各个阶段宫廷文化的著作纷纷出版。(25) 在文化史著作中,拉斐尔·萨缪尔厚重的著作《记忆的戏台》(两卷)值得注意。该书讨论的中心是如何重写历史的问题。他提出,历史观念不仅可以从真实的生活经验中延伸出来,而且可以从记忆和虚构中,从空想和欲望中产生;它不仅可以从对过去的年代记式的文献记录中产生,而且可以从超时限的“传统”中产生。他认为,历史不仅包括真实的生活经历,也包括记忆、神话、幻想和欲望。历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恢复技术的创新以及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的民主化不断得到重写。(26)他认为,大众记忆是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众记忆的来源包括:包含家族历史的自传、地方志、电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纪念品和古装戏,民谣、歌曲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他强调图像是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认为,历史知识是完美无缺的观念是站不住脚的。存在着书面记载的空缺,这些只能通过冒险地推测来填补。他认为,我们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按照现代的观点去诠释过去,我们观察的视角和产生的共鸣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无法摆脱历史的主观性。(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