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垄断资本家在希特勒攫取政权活动中的作用(3)
11月6日国会选举的结果,纳粹党丧失了二百万张选票和三十四个席位。 这时德国政局动荡、内阁频繁更迭。1932年5月30日布鲁宁下台后,6月2 日上台的巴本内阁到11月17日也提出辞职。12月2 日上台的施莱歇尔探问纳粹党能否参加他的内阁,希特勒严词拒绝。施莱歇尔又打算邀纳粹党等二号人物施特拉塞当副总理,企图用这个钓饵来分裂纳粹党。纳粹党这时也危机四伏,内讧迭起,不少人脱党。12月1日纳粹头目开会,施特拉塞认为纳粹党靠选票取得政权是不可能了, 主张容忍施莱歇尔内阁,而戈培尔和戈林则坚决反对。希特勒和施特拉塞发生激烈争吵,施特拉塞写信给希特勒提出辞去党内一切职务,希特勒十分恼火。正像戈培尔所描述的:“党的情况每小时都在恶化之中,领袖必须立即回到皇宫旅馆……领袖在房间内不停地来回踱步。他有次停下来说:‘如党瓦解,我在三分钟内就用手枪自戕’。”(17) 然而,纳粹党并没有“瓦解”,希特勒也无须自杀。相隔不久,希特勒竟然被捧上了总理的宝座。那么应该如何解释这种扑朔迷离的现象呢?为什么纳粹党濒临崩溃之际反而会得势受宠呢?揭穿这个奥秘,只有从垄断资产阶级的行为中去寻找答案。 垄断资本家经过几年的观察,看准了希特勒是个理想的统治工具。因此,当纳粹党陷入危机,有进一步丧失群众的危险时,蒂森等工业巨头深感必须不惜代价地采取行动,为希特勒上台寻找出路。当他们发现通过选举去取得政权无望时,便设法通过密谈从后门把希特勒送进总理府。 1932年底,垄断资本家为扶植希特勒上台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出致兴登堡的“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早在10月间,沙赫特、伏格勒、施略德尔等人便开始酝酿这份请愿书。11月11日,巴本、沙赫特、科普勒和希姆莱一起讨论了请愿书全文,然后由科普勒将它传送给近五十名工业家、银行家和大地主,要求他们签名。11月12日,沙赫特将“请愿书”的情况通知了希特勒本人,并向他表示:“我毫不怀疑目前事态的发展能够引导你当上总理,看来我们打算在企业界征集一些签名并非徒劳无益。”(18)这说明,在促使希特勒当总理这件事上,垄断巨头施加了直接的影响。11月19日,莱因哈特在总理办公室向国务部长梅斯纳递交了由二十人签名的请愿书,几小时后,梅斯纳将它正式呈交给总统兴登堡。 “请愿书”(19)写道:“我们赞同阁下发表的总统内阁制的意见,政府独立于议会党团的必要性。”(20)并指出,当时的内阁(指巴本内阁)在德国人民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因此,在请愿书的结尾提出:“我们认为,现在风行于我国人民中的民族运动是一个极有希望的时代的开端……只有让民族运动的最大集团参与政府、并在其中占主导地位,才能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去作这些牺牲。委托民族运动的最大集团的领袖负责指导一个由具备真实能力和个人才干的人士组成的总统制内阁,就可消除任何群众运动所必然带有的弱点和弊病,并且还可以把今天仍然袖手旁观的千百万人吸引进来,变成积极的力量。”(21) 在请愿书上签名者有钢、铁、煤炭康采恩,化学和电力工业康采恩以及大银行家、大地主。尽管某些先生“想避开任何政治上的表态”(22)没有签名。 但他们写信郑重表示同意请愿书“所写的观点”(23),认为委任希特勒为总理是摆脱目前危机的出路。大地主冯·吕宁克便认为:“将内阁的领导权交给纳粹运动是绝对必要的,也有利于经济和国家的健康发展。”(24) 在此关键时刻,巴本集团与希特勒集团日益增强的统一行动是富有意义的。这意味着巴本控制下的工业主集团转向支持希特勒。莱因煤业托拉斯的保罗·西尔韦尔贝格、电业托拉斯的西门子、染料化学工业股份公司的杜伊斯贝格等企业家,迫切地通过科普勒集团与纳粹集团进行联系。他们采取这种立场并非偶然。西门子认为:“面对布尔什维主义的危险,希特勒还始终是较小的祸害。”(25) 希特勒派增添了新势力,便把接替巴本任总理的施莱歇尔视为他夺取政权的最后一个障碍。施莱歇尔内阁的支持者只有少数大工业主,如沃尔夫、施特劳斯、克虏伯等。而煤钢托拉斯集团和染料化学工业公司组成的联合阵线是反对施莱歇尔内阁的。染料化学工业公司的两名代表到慕尼黑会见了希特勒和赫斯。希特勒详细介绍了纳粹的纲领,许诺要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汽车和飞机工业,以避免经济的再一次崩溃。工业家们对此深表赞同。法本化学托拉斯也向纳粹党提供了资助,它“在1932年国会选举中(究竟是7月或11月的选举不详)给纳粹党的捐献总额约二十至三十万马克。”(26) 垄断资本家扶植希特勒上台采取的另一项重大措施是举行组织纳粹政府的谈判。 1932年11月,由蒂森居间斡旋,筹备了希特勒和巴本间关于组成政府的谈判。11月6日国会选举后,巴本迫切地想同希特勒合作。科普勒致施略德尔信中便反映道:“巴本先生那儿存在着良好的愿望:为组成一个以希特勒为总理的政府而取得一致。”(27) 11月11日,希特勒的私人代表希姆莱、巴本的代表赫克尔和沙赫特一起会晤。赫克尔建议“巴本先生留在内阁里”,希姆莱提出“一切规定的措施应符合领袖的思想。”(28)会谈确定以后谈判的政治目标是“不举行事先的新的选举而重新组织政府。”(29)这次会谈还为希特勒与巴本的会见作了周密的安排。要选择一个领袖能在黑暗的时候到达和离开的时间,因为这次谈判绝对不能让外界知道。还要准备一张标明施略德尔住所的科隆布地图,“以便使行驰的通道不致有什么困难。”(30)施略德尔曾直言不讳:“希特勒与巴本在科隆我家的会见是由我安排的。……在我采取这一步骤之前,曾和一批经济界人士商谈,并一般地探询双方在经济上如何合作。”(31) 由垄断资本家穿针引线,组织纳粹政府的谈判于1933年1月4日正式开幕。巴本、希特勒、赫斯、希姆莱及科普勒来到施略德尔家中。希特勒和巴本举行了单独的会谈。巴本同意希特勒担任总理,希特勒也同意巴本参加联合政府。双方声称:“共同关心的是,把希特勒的经济纲领付诸实现。”(32)这次会谈的目的用施略德尔的话说,是为了“找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当权,能组成一个长期掌权的政府。”(33)沙赫特认为这次会谈“具有历史性的意义”。(34)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