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18-1923年土耳其革命的性质和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亚•非洲》 马秀卿 参加讨论

为了镇压土耳其人民的反抗斗争,协约国指使希腊统治集团派兵向土耳其发动进攻。1919年5月15日,2.5万名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登陆,对土耳其的和平居民进行血腥的屠杀。土耳其人民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化,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反对帝国主义、捍卫民族独立是摆在土耳其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在这个十分紧迫的形势下,具有反帝爱国思想的土耳其将军穆斯塔法·凯末尔(1881-1938年),设法离开了协约国军队控制下的伊斯坦布尔,以驻埃尔祖鲁姆的第九军团(后改为第三军团)军民联合监督察使的身份,于1919年5月19日来到黑海港口萨姆松,积极组织并领导土耳其人民的反帝武装斗争。凯末尔出生于萨洛尼卡,其父原是海关职员,后来经商。他毕业于伊斯坦波尔的哈拜军事参谋学院,曾参加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屡立战功而崭露头角,并以反对德国干涉土耳其内政而出名。屈辱性的摩德洛司停战协定的签订激起了他“拯救土耳其”的决心。他到安纳托利亚地区后立即同该地区各省省长和军长取得联系,宣传建立民族解放组织的思想,并举行各种形式的群众集会,动员人民起来抗击外国侵略者。从此,土耳其的反帝民族解放运动在凯末尔的领导下迅速地发展起来。
    从一开始,这场革命斗争的主要矛头就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这种鲜明的反帝性贯串于整个革命的进程中。土耳其革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从1918年10月摩德洛司停战协定签订至1920年4月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为止,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内,土耳其人民由自发分散的反帝斗争逐步组织起来,并且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和革命政权,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个阶段的主要活动有:
    埃尔祖鲁姆会议1919年7月23日至8月6日举行的东部各省的“护权协会”的代表大会。宣告土耳其人民决不容许分割祖国领土,要求统一全国,反对外国占领和干涉,提出民族自决和武装捍卫民族独立的最高原则,奠定了保卫民族主权的思想基础。会议选举了以凯末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并授予它在必要时成立临时政府的全权。
    锡瓦斯大会1919年9月4日至9月11日举行的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包括反对帝国主义,要求国家独立,不准外国干涉和维护民族主权等内容的纲领;并且成立了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安纳托利亚和罗姆里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负责实施大会的决议和对各地的民族主义者实行统一领导。这次大会后来被迫认为1923年9月11日凯末尔正式宣布成立的共和人民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伊斯坦布尔议会在革命力量的要求下,苏丹政府被迫同意召开奥斯曼帝国议会,于1920年1月12日至28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由于拥护凯末尔的议员在议会中占压倒多数,使议会通过了要求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国民公约》。《国民公约》共六条,其要点是:(1)摩德洛司停战协定签订后,处于敌人占领下而居民大多数为阿拉伯人的奥斯曼帝国领地,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其余一切领土均为祖国不可分割的整体。(2)东部的卡尔斯、阿尔达汉和埃尔特温三省也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命运。(3)西色雷斯的法律地位,由该地公民投票决定。(4)只有在保障中央政府所在地伊斯坦布尔和马尔马拉海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履行同外国达成的海峡通航协定。(5)奥斯曼帝国境内少数民族所享受的权利,应与邻国境内穆斯林少数民族所享有的权利相等。(6)反对任何危害土耳其独立和发展的政治、司法、财政等方面的限制。⑦这项《国民公约》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要求,成为土耳其民族解放斗争的独立宣言。
    大国民议会以凯末尔为首的革命派在奥斯曼议会上所获得的胜利,尤其是《国民公约》的通过,使英帝国主义和苏丹政府惶恐不安,它们决定采取镇压手段。1920年3月16日,英国海军陆战队进入伊斯坦布尔,迫使苏丹解散议会,逮捕和流放议员,并勾结苏丹组织“哈里发军”向安纳托利亚进攻。同时,英国还指使希腊军队进犯安纳托利亚内地。面对上述形势,凯末尔派决定同苏丹卖国政府公开决裂,并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反击帝国主义侵略者。1920年4月23日,他们在安卡拉举行新的议会--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会上成立了国民政府,凯末尔任临时总统兼国民军总司令。大国民议会宣布自己为土耳其的唯一合法政权,把立法和行政职能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并宣布苏丹政府自1920年3月16日以来所颁布的命令一律无效。议员们宣誓忠于《国民公约》,决心为争取国家独立而战斗。
    (二)从1920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至1922年10月木达尼亚休战条约签订为止的两年半期间,土耳其人民在统一的革命政权领导下,同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附庸军展开了殊死的决战,捍卫了民族独立。
    1920年8月10日,苏丹政府同协约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进一步激起了土耳其人民反帝爱国热情的高涨。根据这个条约的规定,色雷斯东部连同亚得利亚诺堡以及伊兹密尔都割让给希腊,摩苏尔割让给英国,沿叙利亚边境的一个广阔地区割让给德国。海峡地区则划为特别区,归国际共管。伊斯坦布尔只是有条件地留给了土耳其,即必须“忠顺地”履行条约义务。在安纳托利亚东部,规定建立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安纳托利亚余下的很大部份则被划为列强的“势力范围”。实际上,留给土耳其的只是安卡拉和黑海之间的一小块地方。条约还规定土耳其应解除武装,协约国对土实行全部的财政监督,并享有领事裁判权。⑧
    帝国主义强加的色佛尔条约实质上意味着肢解土耳其,完全剥夺它的民族独立,使它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当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土耳其,全国人民立即掀起了愤怒抗议的风暴,吓得苏丹甚至不敢批准这个“和约”。这以后的两年间,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同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主要战役有:1921年1月10日第一次伊诺努村战役,顶住了侵略军的进攻,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巩固了安卡拉革命政权的地位,鼓舞了土耳其人民的斗志,并引起列强之间的分化。法、意等国开始提出进行外交谈判的主张。1921年3月31日至4月1日,第二次伊诺努村战役,土耳其国民军再次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1921年8月萨卡里亚河上大战役,击退了希腊军的总攻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此,大国民议会授予凯末尔以元帅头衔。这一战役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安卡拉革命政权的国际地位,加剧了协约国之间的矛盾。法、意早就对英国政策不信任,这时完全确信应当同安卡拉政府谈判。1921年10月20日,法国单独与土耳其签订条约,声明自己在色佛尔条约上的签字无效,并承认大国民议会政府。1921年秋,意大利军队也撤出了安塔利亚地区,并同安卡拉政府在表面上保持了友好关系。这样一来,就只剩下英国一家指使希腊军队继续进行武装干涉。1922年8月至9月间的“总司令战役”,即在多姆鲁-佩纳尔进行的大决战,歼灭了希腊的主力部队,并乘胜追击溃逃残部。9月18日,全部肃清了在安纳托利亚的希腊军队,英、希武装侵略遭到彻底失败。1922年10月11日,在马尔马拉海岸的木达尼亚签订了停战协定,规定东色雷斯的希腊军在半个月内全部撤走。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战争获得了光辉的胜利,色佛尔条约成了一纸空文,协约国不得不同土耳其重新谈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