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18-1923年土耳其革命的性质和作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亚•非洲》 马秀卿 参加讨论

(三)从1922年10月木达尼亚停战协定至1923年7月24日洛桑和约签订的9个多月期间,是土耳其革命政权同帝国主义进行谈判斗争的阶段。
    战场上的胜利迫使帝国主义只好乖乖地承认土耳其的革命力量。1922年10月28日,协约国向大国民议会政府发出邀请,召开洛桑会议进行谈判。同时也邀请苏丹政府参加,企图削弱安卡拉革命政权的威望。
    1922年11月20日至1923年3月4日,洛桑会议举行第一阶段会议。参加谈判的双方,一方是土耳其,另一方是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在这一阶段会议上只达成土耳其和希腊交换居民的协议。但是,在谈判中土耳其坚决要求保障本国的政治独立,争取民族解放。由于帝国主义不肯轻易放弃既得利益,在涉及国家主权的许多重大问题上争论十分激烈,一时无法达成协议,只好暂告休会。
    1923年4月23日至7月24日,洛桑会议复会,经过反复谈判,终于在7月24日签订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简称洛桑和约)。洛桑和约中最重要的规定是:土耳其在自己的民族疆界内保持统一;《国民公约》所要求的领土,除摩苏尔外都归土耳其所有;外国人在土耳其的所有特权(法律的、财政的、经济的及领事裁判权等一切不平等条款)均无条件地被废除。洛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土耳其人民用鲜血和革命捍卫的独立得到国际上的公认。1923年8月23日,大国民议会批准了洛桑和约。10月2日,协约国军队撤离了伊斯坦布尔。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革命领导人凯末尔出任共和国第一届总统。
    列宁曾深刻地指出土耳其革命的反帝进步作用。他说:“……帝国主义对土耳其的掠夺已经引起土耳其的反抗,由于这种反抗,迫使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收回自己的魔掌。”⑨上述历史事实充分表明,凯末尔领导下的土耳其革命,以大规模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反抗帝国主义的武装进攻,终于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建立了中东地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奠定了现代土耳其国家发展的基础。这正是以反帝爱国斗争伟大胜利载入史册的土耳其革命及其领导人凯末尔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如果说鲜明的反帝性是土耳其革命最突出的特点,那末,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性质。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封建制度日趋反动腐朽,严重阻碍着土耳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包括新兴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阶层人民都有反封建的要求,特别是土耳其各族农民受封建剥削与压迫最深,反抗也最烈。当着帝国主义加紧压迫和奴役土耳其,而苏丹政府屈膝媚外,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以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的时候,土耳其人民的反帝斗争就必然同反封建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反封建成为土耳其革命的重要任务。
    1918-1923年的土耳其革命在进行反帝斗争的同时,把斗争的矛头也指向屈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苏丹政权,对土耳其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苏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有力的冲击。以凯末尔为首的革命派继主张君主立宪制的青年土耳其党人之后,进一步提出以共和政体取代君主政体的主张,并在斗争的实践中自下而上(由“护权协会”代表会议发展到大国民议会),从地方到中央(由东部各省“护权协会”组织发展到成立全国的国民政府),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革命爆发后,苏丹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于1920年3月16日英军占领伊斯坦布尔后,立即组织由英国供给武器装备的“哈里发军”,追随外国侵略者镇压安纳托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并在该地区多次挑起武装叛乱,严重地威胁着安卡拉革命政权的生存。安卡拉政府采取坚决措施,很快粉碎了“哈里发军”和武装叛乱。虽然这以后安卡拉政府同苏丹政府两个政权继续并存了一段时间,但实际上共和政体在土耳其已经初步确立。1921年1月20日,大国民议会通过了根本组织法,规定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苏丹已是名存实亡,只是由于民族解放战争尚在进行中,还来不及正式废除苏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伊斯兰封建教权制度)。
    在粉碎帝国主义侵略以后,安卡拉革命政权进一步采取坚决措施改革国家体制。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一致通过了废除苏丹制度的决议。1923年3月3日又废除了哈里发制度。1923年10月29日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1924年4月20日,大国民议会正式通过土耳其共和国宪法。通过上述立法措施,革命就在上层建筑领域用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取代了封建君主制度,使土耳其从一个封建君主国变成资产阶级共和国。尽管在土耳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同封建君主制的统治相比较,毕竟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其反封建的革命作用与影响是深远的。
    在政治领域进行反封建的民主改革的同时,以凯末尔为首的革命派还在社会经济领域实行了一些进步改革。当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进行之时,安卡拉政府就采取措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各阶层人民包括工农群众的处境。1921年10月31日颁布法令豁免了新解放区居民的不动产税、土地税、手工业税、牲口税以及什一税的欠款,并拨款100万里拉购买种子、牲口和运输工具,无偿分配给一部分赤贫的农民。⑩在一项保护宋古尔达克矿工的法令中,不仅禁止强迫劳动,将工作日限定为三小时,而且规定建立由工人、资方和政府三方组成的委员会来确定工资,对医疗、福利和意外事故的赔偿也作了规定(11)。1923年2月,在伊兹密尔举行的“经济大会”上,以凯末尔为首的革命派号召工人组织工会,并把农民称为“国家的主人”。这次大会通过的《经济公约》规定,当前国民经济方面的任务是:促进简单手工场和小生产过渡到大工厂;迅速建立那些国内有原料供应的工业部门,特别是纺织和食品工业部门;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和创办国家银行,加强民族工业同西方资本竞争的能力等等。(12)上述措施都是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革命派为了争取工农群众的支持和发展民族经济而采取的积极行动,旨在削弱国内封建势力和抵制外来压迫,无疑具有进步的历史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