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自由法国与英国的关系(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2)
如果说英国在与自由法国结盟前还曾另有所图,那么对戴高乐和自由法国来说,一开始就必须争取和英国结成盟友。诚然,英法两国是殖民主义争夺中的老对手,一次大战后在对德关系问题上又曾有过利害冲突,戴高乐本人对英国也颇具成见。但在当时,欧洲大陆上对轴心国作战的所有国家都已被敌人占领,政府流亡英国;在欧洲战场,只有英国是唯一还在与轴心国实际作战的大国。自由法国只有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才能求得生存发展。因此,和英国结盟,对自由法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虽然戴高乐事后只轻描淡写地说,“八月七日的协议对于自由法国有很大意义”,⑤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丘吉尔和英国的支持,他和自由法国什么都干不成。足见与英国结盟对自由法国的命运具有何等巨大的作用。 从一九四零年八月七日协议签订前后到一九四一年六月,自由法国与英国的关系,总的说来较为协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北非战场最困难的这段时期,双方关系的主流是互相支持,共渡难关,坚持对轴心国家作战,但也不是没有曲折的。 一九四零年七月三日,英国海军对维希海军进行了预防性打击。事情发生后,维希政权发出反英叫嚣,纳粹德国乘机挑拨离间法英两国人民的关系。戴高乐本人虽然对这次不得已发生的事件十分不满,认为这是英国乘机削弱法国,但他能顾全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于七月八日发表演说,向法国人民说明英国采取行动的必要性,痛斥维希政权和纳粹德国。 一九四零年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为了防止纳粹德国潜艇渗入维希政权控制下的法属西非沿岸,争取法属西非领地归向自由法国,戴高乐亲率自由法国和英国海陆联军远征法属西非的达喀尔要塞。但是,战役最终失利。这时不仅维希当局发出得意的喧嚣,英、美舆论对幼小的自由法国也毫不谅解,大加责难。戴高乐与自由法国在政治上处境十分尴尬。这时,丘吉尔于九月二十八日在下院就达喀尔战役发表演说,代表英国政府对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表示强有力的支持,于是英国议会和舆论界对自由法国的不满情绪很快平息下去。 一九四零年十月二十七日,经过自由法国人员的英勇斗争,法属赤道非洲和西非法国托管地喀麦隆等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大片海外领地脱离维希政权归附自由法国。戴高乐及时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发表布拉柴维尔宣言,成立了维护、管理自由法国海外领地的“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虽然自由法国事前并未把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的打算通告英国政府,英国还是作出了积极反应。十二月二十四日,丘吉尔致函正式通知戴高乐,英国承认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的地位。随后英国政府就与这个委员会合作推进双边关系,并向其管辖下的自由法国海外领地派出了外交代表机构。 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九日,自由法国和英国达成财政、经济、货币协议,规定一切支付均由双方在伦敦结算。双方货币按照法国沦陷前夕通用的汇率兑换。在这个基础上,自由法国后来在伦敦设立了发行钞票的银行--“自由法国中央金库”。自由法国辽阔分散的海外属地实现了财政上的统一。自由法国对英国的独立性在英国的支持下得到了保障。 自由法国稍具实力后,即积极在北非、东非战场协同英军对轴心国作战。一九四零年底,虽然自由法国兵力有限,却迅速在赤道非洲组建一个编制完整的旅,在太平洋属地组建一个团,均派往中东和非洲战区,交给英国中东战区总司令指挥。同时,一支自由法国机械化部队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撒哈拉地区独自开辟一条战线,向利比亚南部的意大利军队进攻,以牵制北非的意军,配合英军的攻势。一九四一年一月,自由法国摩托化部队在北非参加了英军对意军的大规模进攻。到一九四一年四月,自由法国第一旅在东非战场协同英军作战,颇有战果,已俘敌四千余人。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自由法国第一师建立并调往埃及参战。能直接参战的自由法国军队这时虽然不多,但对辽阔战场上兵力极度紧张的英军仍然是重要的援助。 一九四零年六月至一九四一年六月间,自由法国与英国的关系在危难中建立、发展,成就甚多,自由法国方面尤其得益匪浅。但是双边关系中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英国始终没有承认自由法国就是法国的代表,也没有承认自由法国的领导机构就是法国临时政府。确定双方关系的一九四零年八月七日协议,是由丘吉尔首相代表英国政府和作为个人的“自由法国人的领袖”戴高乐签订的。虽然戴高乐早在六月十九日就宣称,“我现在是代表法国说话”。⑥但丘吉尔和英国政府却认为,戴高乐其人的政治价值尚需观察,与维希法国这个庞然大物相比,自由法国未免过于弱小,“怎么也不能称作是另外一个有效的法国政府”。⑦ 正由于维希政权存在,英国对自由法国的政治地位始终持谨慎微妙的保留态度。应该看到,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维希的阴影对英国来说并非虚幻,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这个卖国政权当时承袭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正统地位,以合法面目存在。所谓“法兰西国家元首”贝当元帅凭借昔日的威望,在因战败而元气大伤的军民中,还有一定的号召力。维希还控制着法国的“自由区”以及北非广大领地上的军事力量和资源。尤其使英国担忧的是,实力强大的法国舰队主力根据法德停战协定被冻结在土伦军港,随时可能落入德国手中。而当时德国为入侵英国制定的“海狮”计划,虽然在一九四零年十月十二日最后推迟执行,但并未取消。维希政府如果听任德国攫取舰队,对于英国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实的考虑促使英国在与维希政权的关系上留有余地,以防维希政府充当纳粹德国的帮凶对盟军作战。因此,虽然维希政权已在一九四零年七月五日与英国断交,英国却并未在一九四零年八月七日协议中把自由法国看成法国临时政权。在前述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承认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的公函中,英国政府就委婉而明确地表示,并不承认帝国防务委员会就是法国临时政府。在一九四零年十月二十四日维希政权公开宣布与纳粹德国合作前,英国还一直通过美国、加拿大驻维希使节对这个政权施加影响,并在马德里直接与维希当局谈判。英、美配合,软硬兼施,目的是迫使维希政权不要在媚德、助德的路上滑得太远。不过,英国虽然不承认自由法国足以代表法国,却并未背着自由法国去和维希谈判,也没有损害自由法国的利益去取悦这个政权。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