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东西方封建城市的特点(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 吴世荣 参加讨论

西欧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是西欧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使西欧从新获得了生气。九世纪,西欧领主土地所有制、人身依附关系、封建等级制和封建庄园制的形成,标志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庄园剥夺了农民的人身由自,使庄园农民成了农奴。但农奴不同于奴隶,他们虽无人身自由,但有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微薄的家业,对生产劳动有一定的兴趣。
    农奴以艰苦的劳动推动了西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至十一世纪,西欧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铁制工具的使用,人们砍伐森林、排干沼泽、筑起堤坝,把林地和沼泽变为良田和果园。二圃制、三圃制的推广,粪肥的使用,深耕土地和耕地面积的扩大,谷物和水果的增产,使庄园有剩余农产品与外界交换。随着农产品和交换的增加,庄园出现了手工业农奴。他们最初用手工业品向领主交租,后来承受外来定货。定货日多,有利可图,许多手工业农奴逃离庄园到关隘、渡口、教堂等交通要地聚居一起,从事生产、出售小商品为生。为了防止封建领主掠夺,聚居的手工业农奴在聚居点用栅栏围起,进而挖沟、筑墙自卫,形成了集市。西欧中世纪初期,王权微弱,封建领主割据独立,给逃亡农奴重建城市提供了一些方便。各封建领主为了增加税收,扩大财源,发展势力,削弱对方,在领地上提供住房、店铺地点,颁发特许证等优惠条件,以招引其他庄园农奴逃来自己的领地上开业,也促进了逃亡农奴形成的聚居点迅速成长为新的城市。
    十世纪中期的西欧,逃亡农奴新建的城市如雨后春笋,破土而生。十至十一世纪,法国兴起了许多新城市。十一世纪,英国有城市八十座,到十三世纪末,城市数字翻了一番,为一百六十六座(12)。十三至十四世纪,德国增加了约七百多座新城市(13)。十六世纪的尼德兰,面积不大,人口约三百万,有大、小城市三百多座(14)。时人称它为“城市之国”。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15)。
    二、东西方封建城市的主权不同
    东方封建城市的主权被王权操纵,这是东方封建城市的又一特点。东方封建城市的这一特点,是由东方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特点决定。
    东方封建国家一般都实行土地国有制。国王是最高的地主,大、小封建主直接受国王的分封而得到封地,并为国王效忠。东方封建国家实行土地国有制的目的是使地权集中,强化王权,防止封建割据。地权集中、赋税合一,既是东方封建国家土地制度的特点,又是东方专制主义的物质基础,也是东方封建诸国中央集权形成早、存在长并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东方封建各国从始至终实行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控制了大、中、小城市的一切大权。东方封建国家操纵城市主权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左右城市的布局,决定城市的性质。中古东方国家筑城治所或使用旧城都是为了政治、军事目的,使城市的政治、军事性质大于经济、生产性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都城都把王宫置于都城内北半部的中央。这是古代中国“中为贵”、“北为上”的宗法礼教传统,以体现王权“唯我独尊”、“天之骄子”和“朕即国家”的思想。唐都长安由宫城、皇城、外廓城三大部分组成。宫城是皇帝和皇族居住之地,也是皇帝处理朝政之所。宫城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三部分,三宫位于城内的最北处。太极宫原是隋代的大兴宫,座落在承天门大街中轴线的最北部,这是皇帝“至高无上”的象征。皇城又叫“子城”,是唐朝中央机关的所在地,其间有尚书省、太仆寺、御史台、鸿胪寺等,是专供百官办公的衙署。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外廓城又名京城,位于长安城的最南部,是官僚、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长安城的布局不仅加强了防御措施,而且把宫殿区、行政区、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便于监督和管理。长安城的布局不只是我国历代王朝都城布局严谨、条理井然的典范,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国都之一,影响了东亚一些国家都城的建设。日本封建时代的都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安京(今京都)的建设都是仿效长安城兴建的。印度的古城旧德里,原名“因陀罗普拉斯塔”,即因陀罗(雷霆神)住地之意。它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莫卧儿帝国第五代帝王夏杰罕对归德里进行扩建后,命名为“夏杰罕巴德”,即“夏德罕住地”之意。因此,东方封建城市居民主要是封建王族、官僚、军队及供享乐的“妖童、美妾、娟讴、妓乐”和其爪牙的政客、刺客。十七世纪,法国医生和旅行家贝尔尼谈到莫卧儿帝国的城市时指出:“整个首都,如德里或阿格拉,几乎完全靠军队生活……这些城市一点也不象巴黎,它们实际上是军营,只不过是比设在旷野的军营稍微舒适一些和方便而已。”(16)马克思特别指出:“亚洲的历史是城乡浑然一体的历史;(真正的大城市,在这里,只能认为是帝王的军营,那是真正经济结构上的赘疣)。”(17)东方封建城市的性质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完全隶属于王权的统辖之下。
    (二)掌握城市的命运,决定城市的兴衰。东方封建国家王权强大,独揽天下。统治者不仅掌握臣民的生死大权,也掌握城市的命运,决定城市的兴衰和变化。古代阿拉伯半岛有两座古城雅特里布和麦加。七世纪时,伊斯兰教创立后,教首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封建国家,定都雅特里布、取名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它成了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倭马亚王朝统治阿拉伯国家时,定都大马士革,而麦地那的政治、军事地位下降。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时期,营建新都巴格达,使巴格达短期内由一个小村镇跃为阿拉伯最繁华的都会。十三世纪,蒙古军攻下巴格达,在城内掠杀七日、杀居民数十万,使巴格达衰落下去。早期印度封建国家笈多帝国以华士城为都,华士城盛极一时。继后兴起的戒日帝国统一北印度,以恒河西岸的曲女城为都,华士城的繁荣又逊色了。我国北魏时,迁都洛阳,曾“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河、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18)。使洛阳盛极一时。后因东西魏分裂,洛阳丧失首都地位,终致荒废。随炀帝时营建东部洛阳,亦“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19)。又使洛阳繁荣起来。可见,东方封建城市的命运、兴衰,完全取决于王权的意志。
    西方封建城市的另一特点是市民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这种情况,在东方封建国家几乎没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