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期和周期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外社会科学》 陆世澄 参加讨论

六十年代以来,苏联、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历史学家,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比较研究。作为这一研究的部分成果,民主德国的历史学家W.马尔科夫、M.科苏克、G.希尔费尔特、W.施密特等在1974年和1982年先后编辑出版了《1500-1917年比较革命史研究》和《1500-1917年近代革命》两部论文集①,此外在《历史科学》杂志上还发表了一些论文。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研究包括的历史时期是从十六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即从1517-1526年的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至1917年的俄国二月革命。这种比较研究,反映了世界史和民族史的辩证结合。它通过对各次革命的比较研究,指出一些普遍有效的基本特点,也就是指出那些构成历史事件中一再出现的现象的基本特点。而对于一定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反过来又加深了对民族史现象的理解。就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期和周期的研究而言,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总的考察,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明瞭资产阶级上升、兴盛和衰落的各个阶段,明瞭资产阶级革命在一国范围内的发生和完成的过程,从而不仅理解人类社会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而且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下面就苏联和东欧(主要是民主德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关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期和周期问题的见解作一些述评。
    (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期问题
    有两种分期法:一种分期法认为,从1500年至1917年的四个世纪里,当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时,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自己的发展过程,即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当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时,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地区和前景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这种分期法主张按照时间顺序,把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分为早期、成熟期和晚期三个时期②。按照这一主张,十六世纪初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农民战争、十六世纪中叶的尼德兰革命等,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十八世纪的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十九世纪的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运动等,属于成熟期(或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1905年和1917年2月的俄国革命、1911-1913年的中国辛亥革命等, 属于晚期资产阶级革命。另一种分期法主张把任何一次革命纳入同历史地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有关的体系之中,即划分为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工厂资本主义阶段和帝国主义阶段三个时期③。按照这种主张,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包括1517-1526年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农民战争、1566-1579年的尼德兰革命、1640-1649年的英国革命、1775-1782年的北美独立战争。1789至1795年的法国大革命既属于这个阶段的结束时期,又属于工厂资本主义阶段(又称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胜利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时期。工厂资本主义阶段的革命是指1789至1871年间发生的革命,包括1789-1795年的法国大革命、1810-1826年的西班牙美洲的独立革命、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1859-1871年的意大利统一运动、1866-1871年的德意志“自上革命”、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1868-1874年的西班牙革命等。帝国主义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包括1905-1907年的俄国革命、1910-1917年的墨西哥革命、1911-1913年的中国辛亥革命、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等。
    苏联历史学家A.捷斯托茨伏诺夫认为,后一种分期法有助于说明每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和局限,而按照时间顺序的分期法是形式上的、站不住脚的分期法。科苏克和马尔科夫则争辩说:按照时间顺序来确定革命的地位并不会必然导致仅仅是形式上的判断,“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时间上排列一个革命自然始终是同精确地掌握它的社会经济的和世界历史上的出发点联系在一起的”。④而且,如果限定资产阶级革命是随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才开始的话,那么,恩格斯所说的作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⑤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就被排除在外了。因为根据马克思的论断,工场手工业时期开始于“十六世纪中叶”。⑥这样,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列入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成了问题。
    不论前一种分期法还是后一种分期法都把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列入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前者把它作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者把它作为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革命。⑦所以,从这两种分期法来看,后一种分期法除了把英国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划在第一期,并把法国革命作为第一期的结束和第二期的开始外,其他方面同前一种分期法是一致的。后一种分期法把任何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联系起来,这是有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在一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的,它反映了生产力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历史地过时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在起因、动力、领导力量和结果等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说,后一种分期法是对前一种分期法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还应考虑到,对革命发生影响的因素还有:主观革命力量的成熟程度,反动统治阶级对革命力量的压制有多强和多久,过时的制度和当代有生命力的力量之间的矛盾有多深等等。革命是不能单靠图表和统计数字来说明的,还必须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辩证的、综合的考察。所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发生在资本主义因素比较发展的上意大利和最进步的英国,而是发生在中欧;彻底的和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法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最先发生在处于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的俄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