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成熟期的结束。马尔科夫等人认为,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随之开始了“资产阶级绝对统治和衰落的时代,是从进步的资产阶级变成反动的和最反动的财政资本的时代。这是新的阶级即现代民主派准备和缓慢集聚力量的时代”。(18) 关于帝国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库特勒在《帝国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文中说道:在帝国主义时期,大多数欧洲国家和美国等资本主义中心地区,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已经结束,工人运动作为一种与资本主义对立的革命力量发展起来;在资本主义旧中心之外,在东南欧、广大的亚、非、拉美地区,出现了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因此,在帝国主义时期出现了两种革命趋势:“无产阶级新的革命斗争的成熟和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和民族革命运动中心的发展”。(19)前一种革命的例子是俄国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1905-1907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后一种革命例子就是中国的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1913年辛亥革命。这两种革命趋势相互结合,共同表明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已经走向没落。R.费伯尔在《中国1911-1913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辛亥革命》一文中认为:中国辛亥革命的意义“远远超过直接结果--推翻满族君主专制统治和建立共和国,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性质”。(20)M.安德斯在《俄国的改革和革命(1825-1917)》一文中,在论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1905-1907年革命的情况之后接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俄国帝国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发展比1905-1907年提供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无比巨大的可能性。1917年2月开始的第二次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出现了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和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根据当时俄国的形势,“彻底实现民主主义的任务,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解决。”(21)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胜利地实现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人类历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必然发展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从而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期。 (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周期问题 资产阶级革命周期的概念,最初是列宁提出的。列宁在《政论家的短评》一文中指出,对于革命或革命完成,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理解。从狭义上理解,“那就是指单个的革命,指几次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次革命,或者说几个‘浪潮’中的一个‘浪潮’,它冲击旧制度,但不能把它冲垮,不能消除产生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国1848年的革命,是在1850年或在五十年代‘完成的’,但六十年代革命高涨的基础丝毫没有因此而消失。法国1789年的革命,可以说是在1794年‘完成的’,但1830年、1848年革命的基础丝毫没有因此而消失。”(22)从广义上理解,“那就是指资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的解决,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也就是能够产生资产阶级革命的这个基础本身的消灭,资产阶级革命的整个周期的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例如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1871年才算完成(它是在1789年开始的)。”(23) 列宁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周期的论述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性。因此,科苏克和马尔科夫在《关于近代比较革命史的方法论》一文中说道:“最终地实现资本主义,大多是同很多次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者同具有潜在革命性的激进的改革的时期相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例子可以举出这些革命和革命性的改革步骤:英国(1640年、1688年、1832年),美国(1775年、1861年),法国(1789年、1830年、1848年、1870年)或者西班牙(1808年、1820年、1834年、1854年、1868年)。”(24) 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周期为例。希尔费尔特的《英国的革命和改革》一文中就把英国革命的周期定为1640-1832年。他在文章中这样描述道:1640年资产阶级同新贵族的联盟,为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给革命的性质打上了保守的色彩。只要被打倒的封建势力不再企图夺回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成果,资产阶级是准备同封建势力妥协的。当查理二世恢复天主教的权利时,就导致了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同新的君主之间的妥协,它只是一次政变。产生这一妥协的社会经济原因“是由于英国工场手工业生产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相对缓慢的发展,以及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强烈的农业性质”。(25)工业革命改变了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出现了革命形势,资产阶级工厂主强烈要求改变过时的下院选举制度,这就导致了1832年的选举改革。“1832年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同十九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自上革命’有相类似的地方。”(26)希尔费尔特援引恩格斯的话说,通过1832年的选举改革,“将使带有封建外表的古老英国变成按资产阶级方式组织起来的较现代化的国家,它将使英国宪法接近法国式的或比利时式的宪法。”(27)因此,希尔费尔特认为,从完成客观历史任务这个意义上来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周期包括1640年、1688年、1832年这样三个阶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周期存在着分阶段地取代封建制度的过程中革命和改革(或者自上革命)的辩证关系。 再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周期为例。洛赫和马尔科夫在《依据列宁关于革命周期的观点来判断1789年和1871年之间的法国革命》一文中,依据列宁的见解,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周期定为1789年至1871年。文章又指出,法国革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1789 年的革命是法国革命周期中典型的反封建的斗争阶段;1830年和1848年的革命是法国革命周期中资本主义内部的斗争阶段;1871年3月的巴黎公社革命,“按其性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而是真正无产阶级的革命”。“尽管如此,它毕竟不能从法国革命周期中分离出去”。(28)因为法国从“三色旗共和国”向“红色共和国”的发展,在1848年的六月事件中已经显示出来。法国革命周期典型地反映了对于十九世纪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实现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及与之相应的国家上层建筑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趋势。”(29) 因此,从1789-1871年法国革命周期中,不仅可以看到消灭产生资产阶级革命基础的过程(这一点在1848年革命中已经做到了),而且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早期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联系,这种联系是由巴黎公社革命显示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