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北京1963年新1版,第147页。 ②同上引书,第131、132页。 ③孔德:《实证哲学教程》,巴黎1864年版,第5卷,第7页。 ④朗克:《论近代史的诸时期》,慕尼黑1921年版,第19页。 ⑤朗克:《世界史》第1-8卷,慕尼黑1922年版。 ⑥庄延龄:《鞑靼千年史》,上海1895年版,第16页。 ⑦韦尔斯:《世界史纲》,英国1930年版,第3页。 ⑧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纽约1926年版,第17页。 ⑨沃德等主编:《剑桥近代史》,第1卷,英国1907年版,序言,第5-6页。 ⑩海斯、穆恩、韦兰:《世界史》,纽约1932年版,第729页。 (11)海斯、穆恩:《近代史》,纽约1931年版,第652页。 (12)汤因比:《历史研究》(索麦维尔的节本),纽约1947年版,第36、37页。 (13)《汤因比论汤因比》,纽约1974年版,第35页。 (14)克鲁塞主编:《文明通史》,第1卷,“总序”,第7页,巴黎1955年版。 (15)马歇尔·霍奇逊:《半球区际史--世界史研究的方法》,载《世界历史》杂志,第1卷,第3期,巴黎1954年1月出版,第715页。 (16)伊·斯·康恩:《哲学唯心主义与资产阶级历史思想的危机》,莫斯科1959年版,第318页。 (17)参看《周谷城史学论文选集》,第117-136;144-151;174-179页。 (18)詹姆士·斯温:《世界文化史》,1938年。第六章。 (19)(20)茹科夫:《关于世界史的分期》。苏联《历史问题》杂志,1960年第8期。 (21)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第1卷,《总编辑部的话》。 (22)叶·阿·科斯敏斯基:《中世纪史》,莫斯科,1950年,第3页;中译本,第6页。 (23)《苏联历史学全书》。第11卷,第41页。 (24)《剑桥中世纪史》第1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924年)第一章列举了十种以上的关于“世界中世纪史”起点的说法。各说大同小异,基本上以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为“世界中世纪史”的起点。 (25)韦尔斯:《世界史纲》。纽约,1922年,第555页。 (26)杰奥弗里·巴勒克拉夫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伦敦,1979年,第127页,中译本第127页。 (27)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954年,第3页;中译本,第3页。 (28)约翰·波尔:《简明世界史全书》。纽约,1958年,第49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