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拜占廷作为欧洲中世纪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大帝国和古代希腊、罗马传统的继承者,在世界法律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罗马法被视为近现代欧洲法律的渊源,它是由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六世纪时组织法学家全面整理、系统编纂的,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传之后世。研究法律史离不开对罗马法的研究,自然也离不开对产生这部法典的时代--拜占廷帝国的研究。 从中国史研究角度看,拜占廷史也不是与我们无关的历史。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以拜占廷首都“新罗马”为终点的。有资料记载,为打破波斯人对丝绸贸易的垄断,六世纪中期拜占廷商人避开中国官员的严格盘查,盗去蚕种,使养蚕业在拜占廷发展起来。在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家博物馆中,收藏着盛唐时期的铜镜、宋代的青窑瓷和明、清的各种精美瓷器。在今日希腊北部的“活的拜占廷博物馆”阿索斯圣山修道院中,还可看到保存得完好的中国古代瓷器。近年来,我国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拜占廷古币。这些事实表明中世纪东西方两大文明帝国有着不间断的商业贸易和文化的联系。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记载屡见不鲜,但至今缺乏整理,因而这也是我们研究中西交通史的课题。 由于拜占廷帝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十七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开始重视对它的研究,到十九世纪,拜占廷史的研究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专家和研究机构,整理出版了大量拜占廷史籍资料,写出了许多极有学术价值的拜占廷史专著,编辑出版了不少专业性学术期刊。从此,对拜占廷史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连同有关的分支学科,如文学、修辞学、系谱学、碑铭学、语言学、印章学、古币学及绘画、雕刻、音乐等艺术史的研究,合称为“拜占廷学”。目前拜占廷史的研究在西方各国仍蓬勃发展,巴黎、柏林、伦敦、雅典、莫斯科和普林斯顿的研究机构是很重要的世界学术中心;美国虽然在历史上同拜占廷毫无联系,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中心,在当今拜占廷史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国学者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国际拜占廷研究会已举行过十六届学术会议。 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个领域仍是一片空白,不仅没有专设研究机构,甚至连专门的研究人员也没有。建国三十七年来,我们仅有一本译自俄文的中文本简史(列夫臣柯著《拜占廷》),有关的史料和必备的基本图书奇缺。这种落后状态显然与我国当今在世界上地位不相适应,也同我国当今各行业高度发展,向世界水平挑战的热烈气氛不相协调。我们必须尽快结束这种状况! 我们建议,从现在起着手进行资料建设和人才建设。要同世界有关研究中心建立联系,从各种渠道广泛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取得各方面的信息,在若干年内建立起我国自己的拜占廷史资料体系;同时要组织史学工作者到这块处女地上耕耘,挖掘我国古代著述中的有关资料,翻译当代世界有关名著;在大学开设有关课程,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我们相信,如果各级主管部门和各地学者能对此给以足够的重视,那么,若干年后,我们也会在世界拜占廷史研究领域取得发言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