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狄克派寺院
欧洲的寺院(亦即修道院)制度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上推至公元前的古代东方,其衍生至今仍存在于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世纪是寺院制度的形态得到充分展开的时代,它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封建文明的产物。由于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而寺院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又是教会内部一股强大的势力,其存在和影响历千年之久而不衰,因此对这一历史时期寺院制度的研究自然成为研究欧洲历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和方面。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看,这种与世界多数地区迥然不同的历史现象,是当时欧洲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世纪欧洲地区寺院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划分为本尼狄克派寺院时期、克吕尼派寺院时期、息斯脱西安派寺院时期以及法兰西斯和多米尼克派寺院时期。这几个不同的阶段标志着欧洲寺院制度的发生、发展、繁荣和衰落。本文试就中世纪早期寺院发展史上第一个重要时期--本尼狄克派寺院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得到批评和教正。 本尼狄克派寺院的兴起 寺院制度在罗马时代尚处于萌芽状态。公元三三七年君士坦丁大帝去世时,整个帝国范围内的寺院只有十五所。六世纪初,意大利安布里亚城的贵族本尼狄克在罗马附近的蒙特·卡西诺山上建立了一座寺院,并为这座寺院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即著名的《本尼狄克教规》,这是本尼狄克派寺院正式建立的标志。在我国,这派寺院通常又译作本笃会。(Ordo Benedictinorum)此后,这派寺院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它首先盛行于意大利,在七世纪推广到高卢,到八世纪已遍布整个法兰克王国。最初成立的蒙特·卡西诺寺院成为所有这些新成立寺院的母院,而《本尼狄克教规》则成为当时寺院的通用规章。①七八八年查理曼在其诏令中也再次规定法兰克王国各寺院必须施行这个教规。本尼狄克其人(约公元480年-543年)身后,被欧洲僧俗封建主大力推崇,尊为圣徒,成了赫赫有名的圣本尼狄克。这个突如其来的寺院浪潮为什么会在六世纪的欧洲发生?我们分析一下当时欧洲地区经济、政治的一般形势,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答案。众所周知,公元六世纪初的欧洲正处在一个激烈变革的历史阶段。旧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已经崩溃,新的封建制生产方式正在形成。在政治上,没落的奴隶主阶级与新兴的封建主阶级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具体表现为查士丁尼为代表的奴隶主顽固势力的复辟活动及其失败。在这个斗争过程中,西欧地区原先的为数众多的奴隶和隶农趁机摆脱了奴隶主的控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人身自由。而新兴的封建主阶级脚跟未稳,暂时还无力对这些奴隶和隶农实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说,上述特定的历史条件使过去的奴隶主失去了剥削对象,而新兴封建主一时也无法掌握这些剥削对象。因此如何对广大奴隶、隶农包括自由民实行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并在封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剥削关系,就成为新兴封建主阶级一个急待解决的紧迫任务。其次在经济上,由于罗马时代后期广大奴隶、隶农和下层自由民均已失去劳动兴趣,经济走到绝境。加以罗马帝国大厦轰然塌陷后,在查士丁尼和哥特人之间,以及日耳曼人之间,战乱频仍,使欧洲地区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因此新兴的封建主阶级迫切希望找到一条经济上的解脱之道,以稳定经济,并进而实现封建新秩序的稳定。这是新兴封建主阶级面临的另一个急待解决的紧迫任务。 本尼狄克派寺院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兴封建主阶级的上述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需要。在政治上,本尼狄克派利用基督教在人民中的广泛影响和罗马时代原已存在的寺院这一组织形式,吸引大批挣脱奴隶制枷锁的奴隶和隶农进入寺院,这就为新兴封建主找到了一条控制劳动人手和剥削对象的捷径。《本尼狄克教规》强调寺院僧侣必须“愉快地接受任何不公道待遇。”“要甘居卑贱地位”,“不但在口头承认而且从心里确信,自己比其他人都更卑下,如同圣经教导的,我是虫,不是人。”②《教规》还要求每个寺院僧侣“时刻想到自己罪孽深重,如同站在审判台前,不敢抬头、不敢说、不敢动。”③在经济上,本尼狄克派寺院一反过去的懒惰传统和罗马帝国后期形成的轻视体力劳动的社会风气,以所谓“体力劳动光荣”为宗旨,诱骗广大奴隶、隶农和下层自由民进入寺院从事农业生产。《教规》中有这么一段话:“懒惰是灵魂的大敌。所以,僧侣应经常做事,或者做手工劳动或者阅读圣经。这些工作时间按照季节排列如下:从耶苏复活节到十月一日,僧侣应从第一小时起,去做工作,劳动到第四小时为止,从第四小时到第六小时的时间应用于读经……[第九小时以后]僧侣应再工作,劳动到黄昏为止。但是,如果由于地方上的情况和寺院的需要--这些事会在收获时期发生--要做较长时间的工作,他们不应认为受到不良待遇。因为真正的僧侣,应以他们的手的劳动来生活,象使徒和神圣教父所做的那样。”④透过这篇虚伪的说教,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质内容在于,对广大下层修士进行封建剥削并安定封建统治秩序。由于上述这些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原因,本尼狄克派寺院在法兰克王权和基督教会的共同支持下迅速兴起,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此外,这一浪潮的兴起,还受到教皇格里高利(公元590-604年在位)个人的影响和推动。格里高利是一个颇有野心的教会政治家,他企图通过本尼狄克派寺院的建立,扩充教会实力,在教权与政权的联盟中,得到较大的发言权。因此,他积极推动了本尼狄克派寺院的发展,派遣不少高级教士分赴西欧各地具体领导建立寺院的工作。到九世纪末,仅高卢地区就先后建立了数百所本尼狄克派寺院,成为西欧一股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