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邪马臺地望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陈连庆 参加讨论

为了进一步证明上述说法,我在这里举出中国的文献,进行补充。成书于明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的《天下一统志》首载天下一统之图,它把日本画在朝鲜之南,江苏、浙江之东,琉球之北。(见图一)可以和上述地图参看。
    (图一)
    此外,还有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刊行,张天复所著的《皇舆考》,在其卷十二的东南滨海诸夷图,画法也很特殊。(见图二)它把日本画在浙江、福建、广东之南,和安南同列;把琉球画在日本之南,和占城同列。这种地图与《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都属於同一系统,详略彼此不同,方向都是一致的。看了这些图,就可以了解《倭人传》说南不说东的缘故。
    (图二)
    至於明代文献,一般都认为日本去闽浙近,去辽东远。陈循等《寰宇通志》卷116云:“其地去辽东甚远,而去闽浙甚近。其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自六朝及今则多从南道温州、宁波入焉。”
    廖世昭:《大明一统志略》云:
    “其国四际皆海,去辽东远,浙闽近,其朝贡由浙宁波达於京师。”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224云:
    “倭之始通中国实由辽东,由六朝及今乃从南道浮海,卒自宁波,温州以入,东北风迅,自彼来此,约可四五日程。而西南风迅,自此之彼,亦四五日程。盖其去辽东甚远,而去闽浙甚迩。……其西北至高丽也,为由对马岛开洋,顺风仅一日、二日、南至琉球也,必由萨摩州开洋,顺风七日。其贡使之来,必由博多开洋,历五岛西入中国。……大抵倭舶之来恒在清明之后,前乎此风候不常,难準定。清明后多东北风,且积久不变。过五月风南来,不利于行矣。重阳后风亦有东北者,过十月风自西北,亦非倭所利矣。……其帆樯所向,一视乎风。”
    尽管明代中日之间来往频繁,但当时对日本的地理位置还有些模糊不清之处,因此对《倭人传》的记载也就无可厚非了。
    关於邪马台之在大和而不在九州,在考古学上还存在着古坟、古镜、大刀等等论证,足以令人信服。女王卑弥呼的大冢,经百余步;曹魏所赠的铜镜百枚,过去都是书面上的东西,现在逐渐找到了实物。所谓大冢,考古学者认为就是园冢或前方后园冢。所谓铜镜,现已发现魏型镜三角缘神兽镜有四百枚之多,而景初三年和正始元年镜的出土,更引起人们的注目。这些铜镜绝大多数在本州出土,不少材料说明,相同铸型的镜,以日本畿内古坟为中心向各地放散。这种现象能够确切反映什么地方应该是当时倭国的政治中心。虽然殉葬奴婢百余人的大墓没有发现,我认为那只是时间问题。
    但在考古材料陆续发现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例如三角缘神兽镜,在日本出土的为数颇多,相反地在中国迄今一枚都没有发现,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没有直接材料,只好用间接材料来证明。我想这还与倭人国上层人士的喜好有关。明人郑若曾《郑开阳杂著》卷4倭好项,历举当时中日贸易中国商品, 哪些是受欢迎的,哪些是不受欢迎的,很可以供人启发。他说:
    1.“绢,所以为织绢紵之用也。盖彼国中自有成式花样,朝会寡享必自织而后用之。中国绢紵,但充裹衣而已,若番舶不通,则无丝可织,每百斤值银五六百两。取去者其价十倍。
    2.布,染彼国花样,作正衣服之用。
    3.锦绣,优人剧戏用之,衣服不用。
    4.磁器,择花样而用之。香炉以小竹节为尚,碗碟以菊花棱为尚,……制若非觚,虽官窑不喜也。
    5.古文钱,倭不自铸钱,但用中国古钱而已,……惟不用永乐、开元二种。
    6.古名画,最喜小者,盖其书房精洁,悬此以为清雅,然非落欵图书不用。
    7.药材、诸昧俱有,惟无川芎。……此其至难至贵者也。其次则甘草。……”(下略)三角缘神兽镜所以流行于日本,而中国尚未发现者,或与此有关。但是也要知道,三国时期由政府控制工匠,尚方以外的民间手工业不甚发达,这些镜鉴多出尚方,不一定在市上贩卖,这也是它流行较少的原因。但最后解决问题,还要依靠今后的考古发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