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邪马臺地望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陈连庆 参加讨论


    根据中国的古文献,邪马臺的位置应该在日本的畿内地方。
    三国时期,曹魏的使者在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八年(公元247年)两次到过邪马臺。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使裴世清又到倭国访问。 这几次访问在《魏志》和《隋书》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三国志·倭人传》首先提出“邪马台国,女王之所都。”稍后的《后汉书》指出:“其大倭王居邪马臺国”。《隋书》倭国传云:“都於邪靡堆,则《魏志》所谓邪马臺也。”很显然,《三国志》所记与梯儁、张政的出使有关。《隋书》所记与裴世清出使有关。因而《魏志》、《隋书》所记都是第一手材料,不是什么传闻不实之词。邪靡堆与邪马台,只是汉字前后有些变化,在对音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隋代的倭国建都在大和一带,那么三国时期的女王国也不应该有什么不同。这个道理最为明显,绝对不能因为这些材料比较常见,就漫然视之。
    唐代一朝,中日之间的来往更加频繁,彼此之间的了解也超过了以往各代。但是唐人著作对于邪马台的位置,并没有第二种解释。成书於高宗朝的著作,如:
    1.《北史》云:“邪摩堆,则魏志所谓邪马臺者也”。
    2.《后汉书》李贤注云:“(邪马台国)按今名邪摩堆。”
    德宗朝的著作,如:《通典》云:“其王理邪马台国。”杜佑注云:“或云邪摩堆。”
    皮相地看,以上著作似乎只是互相稗贩,但如考虑到时代和作者,就可以省悟这些记录决不是泛泛地雷同。李延寿是高宗时史官,李贤是当时太子,杜佑历事数朝,身为宰相。以当时人记载当时事,是比较可信的。这种明文记载,最能说明邪马臺地望问题。邪马台在大和地方不在九州,于此得到证明。
    由於隋唐诸史,记载翔实,所以宋代著作如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钦若的《册府元龟》,郑樵的《通志》都沿袭其说,即因此说不仅合乎历史,也符合当时实际。
    以上的论证,人们不免要说,上述一系列著作都是照抄《隋书》,如果《隋书》有误,则以上诸书将一无是处。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这也不是。我认为沈约《宋书》所载,刘宋顺帝昇明二年(公元480年)倭王武的上表是非常有力的旁证。 在有名的表文上,曾经谈到:
    “自昔祖{K515604.JPG},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王道融泰,廓土遐畿,累叶朝宗,不愆于岁。”(《宋书·倭国传》,《南史》同)
    倭王武不见于日本史书,据《宋书》、《南齐书》、《梁书》,他除于昇明二年通宋外,建元元年(公元479年)遣使通齐,梁武帝即位以后(《梁书·倭国传》不记具体岁月,据《武帝纪》事在“天监”元年,公元502年, 四月戊辰)又“册封”他为征东将军(《南史》作征东大将军)。他的年代与日本史上的雄略、清宁、显宗、仁贤、武烈诸天皇相当,宋、齐、梁诸史书是当时记录,事实确凿,凡诸书和它有矛盾的,均当以它为正。关於此点日本史学家和中国史学家,大家的看法几乎没有多少分歧。根据《宋书》的记载,在五~六世纪,倭人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它的首都不在九州,而在大和地方,是毫无疑义的。倭王武表文中把东征、西讨的武功归之于祖{K515604.JPG}。这就可以说明,大和的建都並不从他开始。好太王碑云:“辛卯岁,倭渡海破百残新罗”。辛卯岁是东晋孝武帝十六年(公元391年),那时倭人已完成内部统一。从正始八年(247年)魏使访倭,到昇明二年(480年)倭使抵宋。前后不过二百三十余年。《宋书》不记倭国国都所在,说明宋时倭国的国都和三国时倭国的国都本为一地。推之《齐书》、《梁书》及唐修《晋书》不记倭国国都,也都基于同种理由。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双方的交往相当频繁。《宋书》云:“(倭国)世修贡职。”倭王武表文亦云:“累叶朝宗;不愆于岁。”《隋书》云:“自魏至於齐梁,代与中国通。”《北史》云:“其后(指壹与以后)复立男王,並受中国爵命,江左历晋、宋、齐、梁,朝聘不绝。”根据这些记载,可以说明《隋书》、《北史》、《宋书》的记载,符合实际,邪马台的位置只能在大和一带。
    
    近来日本学术界进行着邪马臺与邪马壹的争论。从史籍校勘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其实,关於这个问题,日本学者老早就已经解决了,只是说得还不够详细,现在我再略作补充。
    (1)《三国志》以外的许多史书,作臺而不作壹。这许多史书包括《后汉书》卷115、《梁书》卷54、《北史》卷94、《隋书》卷81、《通典》卷185、《太平寰宇记》卷174、《册府元龟》卷975、《通志》卷194等等,都是如此, 这真是压倒多数。
    (2)《御览》卷782,所引《魏志》、《后汉书》,《翰苑》所引《后汉书》都作臺而不作壹。《翰苑》说:“凭山负海,镇马臺盛以建都;分职命官,统女王而列部。”就是运用邪马臺这个故实。《翰苑》是日本旧抄本,“或审定以为营为长卿书,顾其书法古劲,纸墨芬郁,不下贞观、元庆。”(内藤虎所书跋尾)贞观(859~876)是日本清和天皇年号,元庆(877~884)是阳成天皇年号,相当于晚唐宣宗、懿宗、僖宗之际。唐本《三国志》作“臺”不作“壹”,可由此得到充分证明。
    (3)奈良、平安时期,日本学者所看到的《三国志》作臺不作壹。 关於这方面,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的材料,但是间接引作的材料还是有的。例如:《日本书纪私记》,就明确提出:“问:若耶马臺、耶摩堆、各有意乎?”可以想见,提问的本人,看过《魏志》、《后汉书》和《隋书》。它不引作邪马壹,说明那时的《三国志》还没有写错。
    (4)“臺”字误作“壹”始于南宋。目前我们所看到南宋绍熙本《三国志》臺字已经作“壹”。这是传写致误的开端。此后通行本《三国志》均作壹不作臺,《文献通考》卷324甚至变壹为一,距原来字形相差更远。
    (5)臺变成壹,是形近致误,考之碑刻,魏《李超墓志》臺字作臺, 唐《王庆墓志》臺字作壹,两字非常近似,易於弄错。(见罗振玉《碑别字》)
    综上所述,无论从中国的文献看,或是从日本的文献看,壹字都是个明显的错字,毫无疑义。所以有关臺壹的争论,已经没有再继续的必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