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J. H. 布列斯特:《埃及史》,纽约1912年英文版,第30-31页;C. 奥尔德列德:《埃及人》,伦敦1961年英文版,第72页。 ②И。 М。 狄雅科诺夫、В。 А。 雅科布森:《“诺姆国家”、“领土国家”、“城邦”和“帝国”类型问题》,《古代史通报》,莫斯科1982年第2期,И。М。狄雅科诺夫等主编:《古代世界史》,莫斯科1981年俄文版,第1卷第95页。 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洲通史》,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1年英文版,第2卷第85页。 ④G.波森奈尔主编:《埃及文明辞典》(英译本),纽约1959年英文版,第190页。 ⑤A.伽丁内尔:《埃及语法》,牛津1982年英文版,第589页。 ⑥C.奥尔德列德,前引书,第72页。 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90、89页。 ⑨⑩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上册第252、257页。 (11)B.B.斯特鲁威、Д。 Г。 列德尔主编:《古代东方史文选》,莫斯科1963年俄文版,第14-15页;J. H. 希列斯特:《古代埃及文献》,纽约1962英文版,第1卷第52页。 (12)参看《世界上古史纲》,第254-257页;拙译,鲍夫伽特:《略论早王朝王衔的起源》,《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第2期。 (13)《剑桥古代史》,剑桥1970年英文版,第1卷第1分册第485页;E. J. 鲍姆伽特:《史前埃及的文化》,牛津1960年英文版,第2卷第125页。 (14)B. J.肯普:《希拉康坡里画墓的照片》,《埃及考古杂志》,伦敦1973年英文版,第59卷第42页。 (15)J. C. 派依涅:《100号墓:希拉康坡里的画墓已证实》,《埃及考古杂志》,第34页。 (16)H. 凯斯、J. C. 派依涅:《100号墓:希拉康坡里的画墓》,《埃及考古杂志》,伦敦1962年英文版,第48卷第19页。 (17)《剑桥古代史》,第476页。 (18)K. W.巴寨尔:《古埃及的考古学和地质学》,《科学》,第132卷第3440号第1619-1620页。 (19)J. E. 奎贝尔、F. W. 格林:《希拉康坡里》,伦敦1902年英文版,第2册第15、16页。 (20)A.伽丁内尔:《法老的埃及》,牛津1962年英文版,第404页。 (21)《剑桥古代史》,剑桥1971年英文版,第1卷第2分册第6页。 (22)转引自E. J. 鲍姆伽特:《蝎王与玫瑰花结和希拉康坡里大权标头残片》,《埃及语言和考古杂志》,第93卷第9页。 (23)J.腓尼干:《古代中东的考古史》,韦斯特伍出版社1979年版,第169页。 (24)H. M. 波斯托夫斯卡娅:《蝎王及其时代》, 《古代史通报》,莫斯科1952年俄文版,第1期。 (25)《埃及语法》,第7页。 (26)J. E.奎贝尔:《希拉康坡里》,伦敦1900年英文版,第1册第8页。 (27)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17页。 (28)(29)马涅托:《埃及史》,《罗叶希古典丛书》,伦敦1948年英文版,断片6、7(a)、7(b)。 (30)M. A.郝富曼:《法老以前的埃及》,伦敦1980年英文版,第28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