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 由上可以看出,日德两国对侵略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是大相径庭的。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之所以与德国会出现那么大的反差,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方面的原因。 首先来看历史方面的原因。人们知道,战后对日处理是在美国的控制下,按照美国的意图和需要而实施的,这主要体现为审判战犯和整肃。但是,无论东京审判还是对所谓乙丙级战犯的审判,与日本的实际战争犯罪规模相比,其惩处的范围都是极其有限的,并没有形成对军国主义势力的彻底清算,从而使大批军国主义分子逍遥法外。最重要的是,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并且在新的宪法体制下保留了天皇制,显示了美国战后对日处理的极不彻底性。 特别是冷战开始后,美国的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推行一条扶植日本、将日本纳入西方反共阵营的政策,致使许多民主化改革虎头蛇尾、半途夭折,有关战争责任和赔偿等重大问题的处理更是如此。1949 年和1950 年初,原被判了刑的战犯获得提前释放,许多犯有侵略罪行的人重新返回政界和财界担任要职,如有甲级战犯嫌疑的岸信介还当上了首相。 另外,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仅仅是从国际法角度出发的国际审判,而没有追究战犯们的国内犯罪和国内责任。在德国,“乌尔姆审判和奥斯维辛审判等重要审判起到了一种对国民进行纳粹历史再认识和再教育的作用,德国人经历了一次以西方民主价值观为核心的政治启蒙,虽然这并不是审判的初衷,但却是它的最成功之处。”[4]而日本却没像德国一样设立国内法庭,来追究战犯们的国内责任。这不仅从法律角度来讲是非常不完善的,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极不彻底,引起日本国民对战争性质认识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日本,不但许多政客元老和各种右翼势力拒不承认侵略,不断进行翻案活动,而且一些群众也缺乏应有的认识,这与日本的战后处理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看现实方面的原因。在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不断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大国主义思潮”开始膨胀。一些人为了在国民中培植日本民族在世界上的优越感,千方百计想抹去侵略历史给日本留下的不光彩的一页。甚至不惜歪曲历史事实,无视其他国家在日本发动的那场战争中所蒙受的巨大痛苦和损失,将那场战争美化为“解放亚洲”的圣战。他们自以为采取“鸵鸟政策”,就可以掩盖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过去的侵略历史就成为具有“正当性”的了。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国民意识保守化现象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否认和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错误历史观开始卷土重来、不断蔓延。 1996 年,自民党重新回归政权核心。1999 年一年内,日本国会相继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三法案,以及宪法调查会设置法、国旗国歌法等;2003 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有事相关三法案”;2004 年,又通过了《自卫队修改法案》、《支援美军行动措施法案》等七项“紧急事态基本法案”;2006 年,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也获得通过。2012 年12月,一直志在修改战后和平宪法的自民党重新夺取政权后,在政治右倾化的道路上更是越走越远。2014 年7 月1 日,安倍内阁不顾国内外的反对,公然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一切均表明,战后以来的禁区正在被打破,规定战后日本政治的基石也在动摇,日本正在加速向所谓“正常国家”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右翼及保守势力企图从正面突破历史问题,以便尽快翻过日本历史上这不光彩的一页。安倍鼓吹“侵略定义未定论”,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就是这股势力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 另一方面,冷战后的长期经济不景气、政治低迷、社会充满不安气氛,又使日本国民对未来失去自信,成为滋生狭隘民族主义的温床。这使右翼及保守势力企图通过美化战前历史,来“寻回自尊”、找回自信,实现“重振国威”的目的。近年来,否定战后以来的民主化教育,强 调和灌输国家利益至上和发扬爱国心的民族主义主张,开始得到不少日本人的响应。在经济低迷、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时候,企图靠反省战后的和平道路,给战前日本的对外侵略以“正当性”,来号召和增强民众对国家的一体感,以此渡过难关,这就是当前日本一些苦于无法救治“日本病”的庸医所开出的一副药方。安倍鼓吹“侵略定义未定论”,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日本国内的社会现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