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绍兴师专学报(社科版 俞观涛 参加讨论

第三是德国反天主教会的斗争性质具有两重性,它既是反封建压迫的,也是反民族压迫的。我们知道,罗马天主教会是中世纪西欧最有势力的大地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在德国,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诸侯的分裂割据,缺乏反抗罗马的统一力量,所以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显得特别强大,它每年从德国搜刮和劫走大量财富,德国被称为“教皇的乳牛”,的确,“宗教改革前,官方德国是罗马最忠顺的奴隶(11)”。罗马教皇用征收什一税、出卖僧侣职位、出卖赎罪券等办法,从德意志榨取巨额金钱。大量资金的流往罗马,严重地损害了德意志经济的发展。所以德意志人民要反对的,不仅是天主教会的封建剥削,更主要的是因为德国天主教会是一个在罗马控制下的天主教会,要反对的是罗马的民族压迫。
    以上三种情况说明,在德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排除封建主义的障碍;在排除封建主义障碍的斗争中,首先应当排除封建教会的障碍;排除封建教会的障碍,更主要的是排除民族的压迫。这一简短的结论,应该是马丁·路德推动宗教改革的基础,从而评价马丁·路德是不是也应该根据这些基础来看马丁·路德所起的积极作用呢!
    马丁·路德于1483年11月10日出生在图林根的艾斯勒本一个市民阶级的家庭里,十九岁(1501年)进入当时德国最著名的爱尔福特大学,二十三岁(1505年)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三十岁(1512年)在维登堡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当时路德的神学思想完全属于正统的经院神学,他认为一个人的得救,不能靠个人的德行,只能靠“神的恩典”。他对教徒讲道,也并不公开反对赎罪券。
    马丁·路德之所以能点燃起德国宗教改革的烈火,是德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十六世纪初期封建割据的德国的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集中表现在举国上下强烈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压迫和搜刮。因此当时的德国,只要有星星之火,就可以成为燎原之势。1517年10月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特使多明我会修道僧约翰·台彻尔到德国兜售赎罪券,竟说“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罪人的灵魂立即就可以从炼狱跳上天堂”。台彻尔这一活灵活现的讲法,与马丁·路德平时对信徒的说教完全相反。马丁·路德认为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赦罪或全部免罪(12)。因此台彻尔的宣传,引起了广泛的议论。马丁·路德不得不于10月30日写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的95条论纲,第二天中午按照当时大学神学问题辩论的传统,把它贴在维登堡奥古斯丁教堂的门上,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马丁·路德的论纲,其总的精神是指出教皇兜售罪赎券的目的,不是为了拯救人们的灵魂,而是为了搜刮可怜的信徒们的金钱。否则从前发过的赎罪券,为什么会没有效力呢(13)?“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14)”。购买赎罪券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15)”。因此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结果,只能损害对教皇的威信(16)。最后他质问教皇为什么不为了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索性将一切灵魂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17)?马丁·路德“认为整个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阶层,都遭受着无比的痛苦,陷于凄惨的境地,人人都要大声呼喊,不只是我个人(18)”,所以他是同情贫苦的信徒的,是反对赎罪券的发售的,因此他的斗争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马丁·路德前期的行动也是坚定的,而且是属于民族性质的。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当时群众认为路德事件表明意大利人蔑视德国人,企图榨取德国财富供教廷挥霍,因而纷纷支持路德。可见,群众反教会的斗争,已经越出阶级矛盾的范围,发展到解决民族矛盾的阶段。教皇对路德的迫害:命令路德到罗马去受审(1518年8月);开除路德教籍、焚毁路德著作、并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1520年6月),使路德的主张越来越激进,革命的立场越来越坚定。路德以最激烈的口吻,大声疾呼:“如果他们(罗马僧侣)还要继续妄逞狂暴的话,我认为除了国王和诸侯采用暴力,武装自己,讨伐这些流毒于全世界的恶汉,并且不用语言而用武器去制止他们的罪行而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和药方去对付他们了。我们既用刀剑惩治盗贼,绞索惩治杀人者,烈火惩治异教,为什么我们不运用万般武器来讨伐这些身为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而又伤风败俗、不配为人师表的罗马罪恶城的蛇蝎之群,并且用他们的血来洗我们的手呢(19)?”
    马丁·路德主张用剑,不要用笔。他说:“上帝的语言就是剑,就是战争、改革、迷途和毒药(20)”。
    马丁·路德呼吁德意志贵族致力于宗教改革,建立以德意志总主教为首的国家教会(21),要求停止向罗马缴纳教会税,结束罗马任命德国主教的权利,除加冕礼外,教皇没有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权力。
    马丁·路德在教皇宣布他的学说为“异端”时,敢于坚定地称教皇是“怙恶不悛的异教徒”,并且把教皇的命令,当众投入火中,说“象你折磨基督上帝一样,永恒之火将折磨和烧毁你”。
    最后马丁·路德在沃姆斯帝国会议(1521年4月)上,在世俗诸侯的撑腰下表示了“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后退,因为我们决不违反我们的良心(22)”。这是路德思想发展的顶峰的时期。这一时期马丁·路德表现了火一般的革命热情,他的斗争矛头很鲜明地指向封建主义,而且是指向教会封建主的罗马天主教会,他的斗争性质很显然是反异族压迫的民族主义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