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佛陀时期印度种姓制的情况(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亚译丛》 M·M·辛哈 参加讨论

问题是何以形成这种刹帝利之优越感,答案只能从遵循瓦尔那和达摩的那种社会制度中去寻找。在那种社会体制中,只有刹帝利才能享受承袭王位的权利。由于这种特权,刹帝利得以获取较之其它阇提更多的权势、威望和荣誉。因此,佛教和婆罗门教著作都把国王看成人之魁首。婆罗门固然以苦行和知识博得社会尊重,可是刹帝利同样具有这种美德。婆罗门和刹帝利皆为门第高贵,其后代皆有取得知识的机会。婆罗门鸩摩罗和刹帝利鸠摩罗同在一老师家中就读。所以,刹帝利并不以为婆罗门在学问上比自己高明。早在奥义书时期,刹帝利即认为他们的哲学知识并不比婆罗门低,而是高于婆罗门。佛陀时代,由于象佛陀和大雄这样新的宗教创始人之产生,该阇提成员自然引以为自豪。既然佛教经典作家赋予刹帝利远比一切瓦尔那高的地位,那么,谁也就不能对此再有其它疑义。
    从巴利文佛教经典得知,国家谋臣、军事统率、高级行政官员、封臣领主一般均由刹帝利充任;只有大臣职务中婆罗门居多。刹帝利阇提以从事战争生涯为主,但由于经济所迫,如同婆罗门一样,他们也被迫参加多种工作。比如从事商业活动、手工业活动、制造陶器、歌手和演奏家工作以及厨师等等。
    吠舍情况
    巴利文佛典管吠舍叫吠萨、伽赫波提、森底、俱都毗伽。“伽赫波提”一词通常指任何一个瓦尔那成员,但佛教作家用来专指吠舍。弗格先生认为婆罗门和刹帝利亦可称为伽赫波提,因此这个名称并不专指吠舍。这一观点并不有力。巴利文文献中利用“伽赫波提”代表婆罗门或刹帝利的一家之主,是用婆罗门迦赫波提或者刹帝利伽赫波提表示的,而用来表示吠舍之意只有“伽赫波提”一词。吠舍家族被说成是伽赫波提家族。在阇提排列表中也是“伽赫波提”一词位于婆罗门、刹帝利之后,而在首陀罗之前、不容忽视的是,这一家族是世袭的,尽管其成员可能放弃祖先之“业”,但仍属于伽赫波提家族所生。即使他们迫于形势买卖蔬菜、作工,也叫伽赫波提。伽赫波提结婚在本阇提内进行。这一切表明,巴利文文献所提到的“伽赫波提”用于吠舍阇提。
    “俱都毗伽”一词也指家主,但巴利文文献一般指富有的吠舍家主。居于城市中的俱都毗伽主要指商人,他们倒卖粮食,放高利贷。居于乡村中的俱都毗伽是富有农民。一些俱都毗伽是大财主。
    森底中被叫作吠舍的那些人是指吠舍阶层中门第高贵和非常富裕者。他们虽然属于吠舍阇提,但在社会上受到特别尊重。他们可以与刹帝利、婆罗门鸠摩罗一道享受教育和祭祀的权利。结婚仍在本族内进行。他们依仗财力在社会上扩大个人影响,社会各阶层也自然要受到他们恩典的影响。按照《大品》的说法,王舍城一个森底曾给国王和商会(同业公会—译者)以巨大帮助。另一个住在摩揭陀的森底赠给比丘僧伽八亿迦梨沙朋那。舍已城大商主阿那特·频提迦也赠与僧伽大宗财产。悉达多如何以黄金铺地之资买了一座园林,这个传说是世人皆知的。佛本生经故事提到有一个森底当上宫庭会议的高级官员。这样的官员每天不止一次地前去宫庭会议谒见国王。《摩诃遮那竭本生经》说,一些森底在宫庭会议中与“阿马特耶”(政务官员和司法官员—译者)、婆罗门位于上座。还提到作为国王官吏的森底为了实行苦修必须征得其主人的同意。从森底与宫庭会议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印度为了促进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也要给予商人阶层的代表在宫庭会议中的相应位置。
    实际上森底是大商主,其中一些人是银行主,一些人是商旅队头领。商旅队驾驶装载货物的牛车到遥远地区去经商。按照巴利文文献的说法,商旅队走南闯北,为的是交换货物。当时大城市中有许多商旅驻地,他们不断地往来于各城市之间。舍卫城长者悉达多带着满载货物的马车到王舍城城去。一个商旅队竟有五百辆牛车。这些商旅队必须穿过难以通行的森林和沙漠地区,才能到达目的地。自然,商旅队需要具有一点冒险精神,每一步都面临着危险:有时可能遭到达休集团的劫掠;有时会在沙漠中失踪,死于非命;有时要克服想象不到的困难。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到边远地区经商。无疑,他们贸迁有无,对于繁荣国家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同婆罗门和刹帝利一样,迦赫波提(吠舍)也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巴利文文献称迦赫波提出于名门。《大品》称,伐拉纳西的商人之子耶舍是名门之子。在宫庭会议中他们的地位仅次于婆罗门和刹帝利。
    首陀罗状况
    通过对巴利文文献和生活的研究,我们可以确认,佛陀时期许多副种姓被认为是首陀罗。尽管没有提及那些特殊阇提是属于首陀罗,但根据所描述那些低级阇提的社会状况,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属于首陀罗一类。首陀罗主要是仆役、雇工。并且有迹象表明,大部分首陀罗被指定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阿巴斯坦巴法经》称,首陀罗身边没有土地财产,他们不向国家交纳租税。他们叫跋里陀迦和羯磨迦罗。《本生经》表明,雇工的工资每天是一个半门塞姆。波阇迦利的《大疏》说是四门塞姆。侨吒厘耶的《利论》确定雇工的工资除了供给他们粮食外(相当于一门塞姆)还要偿付三分之二门塞姆的工资。这样,其日薪几乎等于两个首陀罗一天的口粮。这种工资待遇并不能使劳动者过上舒适生活。跋里陀迦也有一般收入,但是他们并不受到社会歧视,因为倘若受到歧视,高级种姓的人处于灾难时就不能得到这种工作的庇护。一部本生经故事说一婆罗门女孩的生活受到跋提的资助。波尔尼和波阇迦利提到首陀罗作为城市居民可能属于城市劳动者,与本生经故事和《利论》相较,他们认为这些人的工资要高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